中國文化通識|點翠是甚麼?

編輯︰流螢

  在清宮劇中,經常會看到后妃們佩戴做工精美的藍色頭飾,這些飾物,原來由一種叫做點翠的工藝打造而成。究竟點翠是甚麼?又是怎樣製作的呢?

   點翠是中國傳統金屬工藝和羽毛工藝的結合,自漢代已有記載,歷史非常悠久,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發展更達至巔峰。

  那麽,點翠工藝的過程是怎樣的?首先,要將金、銀等金屬製成底托,再把翠鳥的羽毛仔細地貼在底托上,以製成各式各樣的精美首飾。

  點翠工藝又分為軟翠(以細小羽毛製作)和硬翠(以粗硬羽毛製作),根據羽毛部位的不同,能夠呈現出深藍色、藏青色、湖水藍色等絢爛色彩,有點綴美化金銀首飾的效果,深受清宮后妃們的喜愛。

  然而,由於翠鳥數量愈來愈稀少,如今有的品種更列為國家保護動物。現在的點翠,大多是用其他動物羽毛、絲綢等材料,或燒藍工藝仿製的。

清點翠嵌珠寳五鳳鈿
故宮珍寶館所展出的「(清)點翠嵌珠寳五鳳鈿」頭飾,主要由點翠及累絲工藝製成。(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相關標籤

工夫茶 vs 功夫茶  

  潮州人吃飯喝茶,都用「食」字,「食飯」叫「蓆伴」,喝茶叫「食茶」(音:蓆嗲),當中又最愛喝「工夫茶」。

  「工夫茶」的「工夫」,跟「打功夫」的「功夫」並不一樣。「工夫茶」一詞最早出現在清康熙年間,據說是福建武夷山上最上品的茶種,慢慢演變成一種品茶的程式,即泡茶的動作及過程。 

  「工夫茶」(音:近扶爹)的「工夫」,在潮州話的意思是仔細、講究的意思,而不是耍功夫的「功夫」。

  泡工夫茶需要用一個細小的...

儂好:上海話與邵氏影城

  上海作為中國內地第二大城市,上海話,即上海吳語(又稱滬語)於1930年代曾盛極一時。50年代香港的文化及電影圈,曾是上海人的天下,不少圈內人都懂一兩句上海話。

  50年代,不少上海人移民香港,邵氏父子電影公司(即邵氏兄弟的前身)老闆邵醉翁便是其一。他操一口寧波上海話:「阿拉」(即我們)、「儂好」(即你好)、「謝謝儂」(即謝謝你),懂者不多。 

  老闆是上海人,編劇部聘用了不少上海文人,上海話曾一度充斥了整個片場,那年代曾有人吐嘈:「如果不懂上海話,千萬別...

「十三點」與「十二點六十分」

  「十三點」這上海方言,詞義大抵是怪裏怪氣、傻頭傻腦的,大多用作取笑或不傷感情的罵人話。

  由於使用頻率極高,由「十三點」這方言衍生出不少與「十三點」完全同義的隱詞或暗喻,看得令人會心微笑。

  例如「B拆開」便是「十三點」的同義詞,只不過這詞語已化身成一道謎題,要人動動腦筋猜一猜:把英文字母「B」字拆開,就成一豎一彎的阿拉伯數字「13」。

  另一個表示「十三點」的隱詞是「十二點六十分」...

古代計時單位-更

中國文化通識|「更」指的是甚麽?

2022-12-17

中國文化通識|三垣是甚麼?

2022-12-10

趣談中國文化|「三人成虎」是指三個人變成老虎?

2022-11-26

中國文化通識|中國四大名亭是?

2022-11-19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荷蘭水蓋;荷蘭水;飽死荷蘭豆

趣談中國文化|勳章又叫「荷蘭水蓋」?盤點消失的「荷蘭」廣東話

2024-10-28
文化百科;趣談中國文化;陶淵明;五斗米

趣談中國文化|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他的月薪有多少?

2024-04-17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