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由一孩到三孩政策 衝擊新生代生育觀念

撰文︰黃皓頤

  中國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在改革開放前,人口已超過九億。當時中國的經濟及社會發展落後,龐大人口對糧食、物資、教育等造成沉重壓力。1978年改革開放,提出計劃生育政策,由最初的一孩政策,紓緩人口急增,直至近年放寬至三孩政策,提倡適齡婚育、優生優育,當中揭示了改革開放40年的人口發展,以及人們對生育觀念的轉變。

改革開放|昔日農村家庭子女成群 70年代9億人口增經濟和社會壓力

  中國以農立國,傳統觀念上「人多力量大」,農村家庭生下十個八個孩子屬等閒事,勞動力是最大資源。1953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人口已達6億,1971年增至逾八億,面對人口過多造成的經濟和社會壓力,中央推出人口政策,控制人口增長。

  1973年,國務院成立計劃生育領導小組,提出「晚、稀、少」政策。「晚」是指男性25歲、女性23歲後結婚並在24歲後才生育;「稀」指兩胎生育相隔三年以上;「少」則指夫婦不超過兩個孩子。不過,成效不太明顯。1976年,中國人口超過9億。

改革開放|推行計劃生育 一孩政策催生「小皇帝」「小公主」

一孩政策
改革開放前,1973年國務院成立計劃生育領導小組,提出「晚、稀、少」政策。「晚」是指男性25歲、女性23歲後結婚並在24歲後才生育;「稀」指兩胎生育相隔三年以上;「少」則指夫婦不超過兩個孩子。不過,成效不太明顯。1976年,中國人口已超過9億。1978年,中央政府將計劃生育首次寫入憲法,提倡一對夫婦生育子女數最好一個,最多兩個。1979年,一孩政策正式實行。(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978年底改革開放,多位中央政府高層支持計劃生育政策,並提出嚴格的一孩政策。這個決定,改變了歷史,影響深遠。

  1979年起,內地規定城市人口只可生一名子女,若生第二個就需特別批准。如違反規定,便要罰款。一孩政策雷厲風行,加上重男輕女觀念下,不少婦女被強迫墮胎,甚至出現虐殺女嬰等社會問題。

  獨生子女備受父母和長輩疼愛,因而產生了不少「小皇帝」或「小公主」。同時改變了中國傳統的大家庭模式、兒孫滿堂等觀念。

嬰兒和老人
1979年開始的一孩政策,獨生子女備受父母和長輩疼愛,因而出現了不少「小皇帝」或「小公主」。同時改變了中國傳統的大家庭模式、兒孫滿堂等觀念。(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內地實施三孩政策 鼓勵生育配套措施受關注

改革開放|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人口增長 惟漸生老齡化問題

  2002年起,為了穩定當時的計劃生育政策,鼓勵晚婚晚育,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只有符合規定條件的,才可要求安排生育第二名子女,即「雙獨二孩」。

  多年來的計劃生育政策,無疑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長,但同時卻衍生勞動力減少和老齡化等結構性問題。

改革開放|2016年一孩政策寫入歷史 二孩政策成功刺激出生率

兒童
2015年宣布普遍實施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實行,令實行36年的一孩政策寫入歷史。(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13年11月,中央政府放寬一孩政策的限制。2015年宣布普遍實施二孩政策,令實行36年的一孩政策寫入歷史。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正式推行。數據顯示,2013年出生人口中的二孩比率約30%,到2021年增至約43%,喜見成效。

改革開放|2021年實行三孩政策 適齡生育夫婦面對養不起的思想掙扎

父母與孩子
「養不起」和「不願生」是現時中國人口生育面臨的主要難題。內地在「養不起」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優惠,有助提高適齡男女的生育意欲。(圖片來源:Getty)

  2021年5月31日,中央政府再進一步放開生育限制,實行「三孩政策」,鼓勵一對夫妻生育3名子女,以紓緩老齡化、少子化問題。

  不過,隨着改革開放的經濟飛躍發展、社會開放迎向全世界,以及民眾對大家庭觀念的改變,新生代已普遍接受只生一或兩個子女。還有生育主力的80後、90後,大多是獨生子女,面對「上有老,下有少」,響應三孩政策就等同責任和經濟負擔加重。

  再者,婦女的社會地位日漸提升,要她們再多生孩子,勢必面對一番思想掙扎。加上適齡生育的女性正在減少,和年輕人的遲婚甚至不婚觀念,和婚後生育年齡的推遲,生育意欲下降,都影響他們對計劃生育政策的支持。

  延伸閱讀:年增48萬人|中國人口提前呈「負增長」 源於這些原因?

廣東
根據2021年數據,廣東的出生人口高達118萬人,位列全國第一。高出生率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傳統宗族文化等因素影響。在廣東省內,以是潮汕和廣州等地的生育意願較高。(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要推動適齡夫婦多生育,有研究更提出全面開放生育政策,又有期望更多跟生育政策相關的社會、經濟配套落實,有助提高生育意欲。

  40多年間,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轉變,見證改革開放的經濟發展、生育文化的急速變化。

人均壽命不斷延長 中國人的「長壽密碼」有哪些?

2024-04-02
上海證券交易所

改革開放|上海證券交易所誕生記 從第一股到第一間證券交易所

2022-10-19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改革開放

深圳特區45年

深圳特區45年|圖說深圳改革開放史 從邊陲農業縣到國際大都市

2025-03-18

十四五規劃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國怎樣應對老齡化?

2024-02-09

一帶一路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2024-03-05

90秒看中國

1:30
香港展覽盛事

《香港機遇新里程》 認識變革掌握新機遇

2024-11-18

非凡75年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2024-10-05

國策通識

2:1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2025-01-15

改革開放

深圳特區45年

深圳特區45年|圖說深圳改革開放史 從邊陲農業縣到國際大都市

2025-03-18

十四五規劃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國怎樣應對老齡化?

2024-02-09

一帶一路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2024-03-05

90秒看中國

1:30
香港展覽盛事

《香港機遇新里程》 認識變革掌握新機遇

2024-11-18

非凡75年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2024-10-05

國策通識

2:1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2025-01-15
編輯推薦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真的會「飛」 親身體驗意外慳千萬美元研發經費

2023-01-13

雙星定位 航天專家陳芳允為北斗奠基

2021-03-25

孫家棟見證航天發展 他還是「中國衛星之父」

2020-12-12

研發「中國芯」 黃令儀年過80仍在奮戰

2023-12-06
1:58

中國高鐵為何這麼穩?女總設計師梁建英:因為我暈車

2022-07-14

中國電動車的「領航員」 香港科學家陳清泉

2023-11-08

「中國計算機之母」 夏培肅的永恒傳奇

2022-10-29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真的會「飛」 親身體驗意外慳千萬美元研發經費

2023-01-13

雙星定位 航天專家陳芳允為北斗奠基

2021-03-25

孫家棟見證航天發展 他還是「中國衛星之父」

2020-12-12

研發「中國芯」 黃令儀年過80仍在奮戰

2023-12-06
1:58

中國高鐵為何這麼穩?女總設計師梁建英:因為我暈車

2022-07-14

中國電動車的「領航員」 香港科學家陳清泉

2023-11-08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1:49
佛山揮春街

春節|佛山最「紅」一條街 手寫揮春滿載廣東年味

2025-01-14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1:49
佛山揮春街

春節|佛山最「紅」一條街 手寫揮春滿載廣東年味

2025-01-14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外國人遊覽故宮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鼓勵西方年輕人到中國 認識中文 建立未來資產

2025-04-04
中國科研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比較64項前沿技術 中國53項排名第一 美國僅11項

2025-04-04
東盟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世界多極化 東盟有望成中立戰略極

2025-03-28
「廣東人唱京劇」下一句是甚麼?

  有聽過京劇的朋友,都會感受到京劇的唱腔、發音與粵劇很不同。那麼,「廣東人唱京劇」會是怎樣的體驗?

  京劇以「中州韻」和「湖廣音」為標準,融合北方官話的咬字發音(如翹舌音、兒化音),與廣東方言(粵語)的語音系統(如九聲六調、無捲舌音)差異極大。

  廣東人若未經過訓練唱京劇,容易將方言習慣帶入,形成不倫不類的唱腔了。

  於是,就有了「廣東人唱京劇—南腔北調」的歇後語。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