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食材產地 科普烹飪秘籍 《從農場到餐桌》助農帶貨新思路

編輯︰言嘉庸
撰文︰謝小明

  軟糯多汁的荔枝、肥嫩鮮甜的乳山生蠔、芳香濃郁的英德紅茶、非物質文化遺產九龍豆腐、潮州佛手果、海南文昌椰子⋯⋯單是聽到已讓人垂涎三尺。以上種種的食材都曾被廣東衛視的《從農場到餐桌》推介,並暢銷全國。

  不同於一般的飲食和帶貨節目,《從農場到餐桌》聚焦全國各地的原生態優質食材,全面推廣「從農場到餐桌」的飲食理念,深觀眾喜愛。除了口碑外,《從農場到餐桌》更與有關當局合作,聯合農村電商,協助振興鄉村經濟,有利提升農民的生活水平,是一檔真正扶農助農的節目。

當代中國-影視時尚-從農場到餐桌1
《從農場到餐桌》製片人、總導演劉芯怡表示,沒有將《從農場到餐桌》定義為一檔傳統的電視節目,而是更希望它是一個「助農惠民的融媒體矩陣」,並透過電視+新媒體的結合,幫助建立農產品品牌,透過線上商場+大灣區批發市場的結合,助力農產品銷售。(影片截圖)

 「從農場到餐桌」 解構食物供應鏈

  節目名叫《從農場到餐桌》,顧名思義,節目內容是圍繞「從農場到餐桌」這個飲食概念;旨在「縮短食材到餐桌的距離」,盡量減少食材在供應商、批發商或貨倉停留的時間,鼓勵民眾盡量購買本地農產品。

  近年,內地掀起帶貨熱潮,不少商家也會請來名人主播帶貨推廣,而《從農場到餐桌》為何能在眾多帶貨節目中脫穎而出?大概是節目聚焦對農產品的詳盡介紹,每一集的外景主持都會攀山涉水到訪農場,介紹農產品來源地的「好山好水」,更設有演播室美食烹飪環節,請來大廚示範如何利用當集推廣和售賣的食材煮出一味佳餚。

  節目完整地展示食物供應鏈上的每個環節,對生產、收穫後處理及儲存、加工處理、運輸,至烹調送到餐桌上均有解說,帶領觀眾了解「從農場到餐桌」整條食物供應鏈,增加觀眾(潛在顧客)對食物安全和品質的信心。

當代中國-影視時尚-從農場到餐桌2
《從農場到餐桌》每一集均會推介一種品質優良的農產品,並會介紹其產地,全面展示其收穫和加工處理過程,甚至該農產品的功效。(影片截圖)

  以介紹「仙品荔」荔枝的一集為例,農場體驗官(外景主持)帶領觀眾到訪被評為中國首個國際長壽養生基地的廣東遂溪縣,下農田親自採摘荔枝,追蹤湛川河谷的種植環境及荔枝處理過程。

  另外,節目更請來五星級酒店總廚到演播室現場示範如何使用食材做出「乳酪百花蒸釀仙品荔」這道佳餚,令人食指大動,有利激發觀眾購買該集介紹的農產品的興趣。觀眾如果想即時下單,只需要用手機掃描螢幕下方相應的QR Code二維碼,便能直接到線上商城購買,非常便利。

當代中國-影視時尚-從農場到餐桌3
《從農場到餐桌》節目組走訪全國多地,與有關當局合作,推廣當地優質農產品。有關乳山生蠔的集數便是由山東乳山市委宣傳部和山東乳山農業農村局指導播出。(乳山發布@微博)

  延伸閱讀:《風味原產地》:食物做主角細訴各地飲食文化

走訪逾300村鎮 《從農場到餐桌》扶助國內農業

  自《從農場到餐桌》開播,節目組走了逾15萬公里,跨越全國9個省區市,走進逾300個村鎮,採訪近200位農人,成功協助打造近百個農產品品牌,將各地優質農產品推廣至全國。

  節目組更於2021年,在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指導下,主辦線下主題活動。來自廣東省、安徽省、山東省各地農產品產區代表上台介紹當地優質食材,並獲得好實惠果品、美菜網、海盈公司等電商企業認購約4,335噸農產品,總金額達1,806萬元人民幣。

當代中國-影視時尚-從農場到餐桌4
《從農場到餐桌》每集主持均會在演播室進行直播,與觀眾互動。在介紹九龍豆腐的一集,有觀眾在直播中留言表示豆腐很容易煮爛,大廚隨即分享烹調豆腐的秘訣,讓觀眾也可以輕易煮出美味的菜式。(影片截圖)

  延伸閱讀:「人生一串」美食之旅 繪製中國燒烤地圖

《從農場到餐桌》:融媒體助農 打通最後一公里

  2020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國家實施精准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廣東衛視在2020年6月推出的《從農場到餐桌》正能夠響應相關政策。

  節目聯合政府資源、農村電商平台、銀行等持份者,線上線下推廣全國各地的農產品,更被稱為「替農產品打通流通最後一公里的三農融媒體節目」。

  何謂融媒體?就是把廣播、電視、互聯網進行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融媒體具備資源共享、更新快捷、互動開放等優勢,將受眾置於傳播的主要地位。

當代中國-影視時尚-從農場到餐桌5
《從農場到餐桌》節目組於2021年聯合佛山中南農產品交易中心和廣州江南果菜批發市場,舉辦了兩場農產品產銷對接大會,將山東、甘肅、安徽、西藏等地的優質農產品進入大型批發市場。(廣東衛視劉芯怡@微博)

  在觀眾層面上,《從農場到餐桌》這個節目讓觀眾認識和更方便地購買到更多全國各地的優質農產品;而在農民、農村、農業「三農」層面上,節目將農產品推廣到更多地方,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從而扶助當地農業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改善農村經濟,以至提高農民收入及生活水平,真正實現雙贏。 

  延伸閱讀:B站美食紀錄片集合:遊遍大江南北吃盡一日4餐

  延伸閱讀:紀錄片《去你家吃飯好嗎》:從家常便飯細味親情溫暖

 

 

甘肅省在1971年9月7日的一個農場的收穫景象

改革開放|「統購統銷」退出歷史舞台 農民與農產品重獲「自由」

2024-09-10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百味中國

藕粉

哪吒2|重塑哪吒肉身為何用藕粉?哪裏的藕粉最好吃?

2025-02-26

旅遊風物

港鐵中環站《同萌社區》貓店長攝影展

跟着「貓店長」打卡9間香港老舖 細味舊社區人情味

2025-04-12

影視時尚

《新紮師兄》、《 孖仔孖心肝》、《人在邊緣》、《大時代》

金像獎2025影帝大熱劉青雲 重溫不可不知的經典港劇

2025-04-12

百味中國

藕粉

哪吒2|重塑哪吒肉身為何用藕粉?哪裏的藕粉最好吃?

2025-02-26

旅遊風物

港鐵中環站《同萌社區》貓店長攝影展

跟着「貓店長」打卡9間香港老舖 細味舊社區人情味

2025-04-12

影視時尚

《新紮師兄》、《 孖仔孖心肝》、《人在邊緣》、《大時代》

金像獎2025影帝大熱劉青雲 重溫不可不知的經典港劇

2025-04-12

百味中國

藕粉

哪吒2|重塑哪吒肉身為何用藕粉?哪裏的藕粉最好吃?

2025-02-26

旅遊風物

港鐵中環站《同萌社區》貓店長攝影展

跟着「貓店長」打卡9間香港老舖 細味舊社區人情味

2025-04-12

影視時尚

《新紮師兄》、《 孖仔孖心肝》、《人在邊緣》、《大時代》

金像獎2025影帝大熱劉青雲 重溫不可不知的經典港劇

2025-04-12
編輯推薦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真的會「飛」 親身體驗意外慳千萬美元研發經費

2023-01-13

雙星定位 航天專家陳芳允為北斗奠基

2021-03-25

孫家棟見證航天發展 他還是「中國衛星之父」

2020-12-12

研發「中國芯」 黃令儀年過80仍在奮戰

2023-12-06
1:58

中國高鐵為何這麼穩?女總設計師梁建英:因為我暈車

2022-07-14

中國電動車的「領航員」 香港科學家陳清泉

2023-11-08

「中國計算機之母」 夏培肅的永恒傳奇

2022-10-29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真的會「飛」 親身體驗意外慳千萬美元研發經費

2023-01-13

雙星定位 航天專家陳芳允為北斗奠基

2021-03-25

孫家棟見證航天發展 他還是「中國衛星之父」

2020-12-12

研發「中國芯」 黃令儀年過80仍在奮戰

2023-12-06
1:58

中國高鐵為何這麼穩?女總設計師梁建英:因為我暈車

2022-07-14

中國電動車的「領航員」 香港科學家陳清泉

2023-11-0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中國經濟-中國湖南長沙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中國經濟增長跑輸國際?這些數據拆穿了荒謬

2025-04-12
外國人遊覽故宮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談特朗普的4個核心立場

2025-04-11
小紅書中美對帳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中美對帳帶來民間覺醒 兩地生活比較 堅定了中國自信

2025-04-09
1957年4月13日
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

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開工興建

「擺譜」擺出甚麼譜?

  在北方用語當中,擺架子原來有別的說法,叫作「擺譜」。

  有資料顯示,清朝時,朝廷頒布條例,吸引關內人口到東北屯墾。

  到了東北的移民,會帶上自家的家譜,閒時便各自拿出家譜比一比,看看誰的家譜更大,以示自己是望族之後。或許是擺譜過程中,部分人可能產生了自豪感,態度高調自大。

  擺譜除了有擺架子的意思,也可以表示故意裝出一副體面或安逸的氣派來炫耀。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