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4-11
廣東的古老城鎮,在歲月流逝中「改頭換面」,被賦予了新的價值,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延續着城市的根脈。
深圳南頭古城 從政治中心到文化街區
深圳南頭古城曾是歷代嶺南沿海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也是重要的海防軍事基地,見證了近1,700年的歷史變遷,被視作深港澳一脈相連的歷史源頭。
近代的風雲動蕩,和現代城市化浪潮的衝擊,令這座古城失去中心地位,變為「城中村」,歷史風貌一度消失殆盡。
2019年,南頭古城的「蝶變重生計劃」啟動,改造項目以十字主街為中軸,遵循「修舊如舊」原則,保留了明代以來「六縱一橫」的街巷格局,打造融合傳統文化和現代創意的特色街區。
改造後的古城,集文創交流、餐飲住宿、人文休閒於一體;新安縣衙、報德祠等古建築,南頭古城博物館、萬化同源館、南頭1820數字展廳等展館,展示1,700年來的城市發展史。
自2020年8月到2024年7月,古城接待遊客超過2,500萬人次,成為新的文化地標,也是深圳首個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未來還計劃採用5G、VR(虛擬實境)、AI(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建設「智慧化古城生態」。
佛山古鎮 從商貿中心到文脈之城
佛山古鎮,位於現在的佛山市禪城區,在明清時期,這裏手工業發達、商賈雲集,曾與江西景德鎮等並稱「四大名鎮」,與北京、蘇州等並稱「天下四聚」,被稱為陶藝之鄉、粵劇之鄉、武術之鄉。
2022年,禪城區啟動「佛山古鎮」建設,以佛山祖廟為核心,發展汾流古渡、品街三市、仁壽問禪、任圍百工、塔坡初地和垂虹潮巷等六大片區,打造古今交融的「嶺南文脈之城」。
古鎮因應時節,舉辦燈會、廟會、北帝誕、賽龍舟等民俗活動,推出舞獅、粵劇、武術等表演,展現濃厚的嶺南文化氛圍,吸引海內外遊客,令歷史文化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動力。
2024年,「佛山古鎮聚焦城市格調推動老舊街區煥發時尚活力」,入選廣東省文旅廳「文旅賦能城市」的十大優秀案例名單。
東莞石排鎮 從紅石古鎮到潮玩名鎮
東莞石排鎮,在明清時期,以紅砂岩開採聞名,被稱為「紅石古鎮」。當地的紅石山燕嶺古採石場遺址,是廣東僅存兩處的紅砂岩採石場遺址之一。
時移世易,紅砂岩退出發展舞台,異軍突起的是潮玩產業。
據統計,中國約85%的潮玩玩具產自東莞,而石排鎮就貢獻了當中一半產能,成為東莞擁有潮玩企業和自主品牌最多的集聚區,誕生過冬奧會「冰墩墩」等知名潮玩,被譽為「潮玩名鎮」。
近年來,石排推動「生態文化古城,專精特新名鎮」建設,構建「潮玩+」文旅生態,舉辦潮玩嘉年華等活動,打造「潮流工業文化遊」。
延伸閱讀:灣區自由行|古鎮裏的唐宋明清|人文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