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信剛看中國曆法與羅馬曆法

編輯︰黃皓頤

  羅馬帝國和漢帝國都是農業大國,因此對曆法都很重視。羅馬帝國早期使用陰曆,根據月球的盈虛定出一年的12個月。時任執政官凱撒(Julius Caesar,公元前100年至44年)把羅馬原來的陰曆改為陽曆,按太陽的軌迹定出一年的長度,分為12個月,每若干年在2月尾加一個閏日。

俄羅斯採用儒略曆 1月6日才過聖誕節

  這套曆法被冠以凱撒的名字,稱為「儒略 (Julian)曆」,在歐洲一直通用到16世紀。此時的儒略曆已經不再準確,所以天主教的教宗格里高利十三世(Gregory XIII)於1582年頒布了對儒略曆的修訂,大致是每400年減少三個閏日,修訂後的曆法被稱為「格里高利曆」。因為當時儒略曆的誤差已經積累到十天,所以格里高利曆在公布當天就跳了十天。

  從格里高利歷公布到最近一個世紀,它和儒略曆的差別又增加了兩天。所以現在的差別是12天。(俄羅斯等地當初沒有採用格里高利曆而繼續用儒略曆,所以是在格里高利曆法的1月6日過聖誕節,今日仍然如此。)

  延伸閱讀:張信剛細說冬至的由來

中國曆法加入24節氣和閏月 明朝清朝皆曾修訂

當代中國-名家-張信剛看中國曆法與羅馬曆法
中國曆法中,加入了24節氣,例如清明便是節氣之一,我們會前往祭祀祖先,表達慎終追遠及孝道。(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當代中國-名家-張信剛看中國曆法與羅馬曆法
在江浙一帶,清明節時人們都愛吃青團(一種甜錄飯糰)。(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中國早期採用陰曆,之後逐漸在陰曆中加入冬至等反映太陽情況的24節氣,需要不時加入閏月來調整,所以成為陰陽曆,又稱農曆。

  延伸閱讀:二十四節氣承載中國文化 活化傳承不容忽視 

  農業運作需要符合節氣,所以中國歷朝歷代開國後都以修定曆法為頭等大事。

當代中國-名家-張信剛看中國曆法與羅馬曆法
自古以來,農夫都會配合24節氣來耕作。(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明朝取代元朝之後,開國皇帝朱元璋(1328年至1398年)命欽天監參考元朝時從中亞傳入的「回回曆」修改曆法,修改後的曆法已不復是華夏文明所固有的舊曆法。

  將近300年後清朝開國時,曆法又已失準。順治(1638年至1661年)和康熙(1654年至1722年)兩個皇帝任命歐洲學者主持修訂曆法,主要是湯若望(1591年至1666年)、南懷仁(1623年至1688年)這兩位天主教耶穌會的神父。

  所以17世紀後的中國曆法是滿清皇帝請歐洲人主持修訂的,更加不是純粹的華夏曆法。(六之五)

  (原文刊於《澎湃新聞》,經作者授權轉載,標題經編輯整理)

二十四氣節歌 一學就會

  今天是大寒,是中國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的24節氣,於2016年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更是內地中小學必讀課程。這些節氣你能數到幾多呢?

  以下的節氣歌可以幫到你,簡簡單單28個字,就數盡二十四個節氣: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仍然未懂?對應一下就明白了: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當代中國-名家-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2021-11-12
當代中國-名家-張信剛看中國人過聖誕節

張信剛看中國人過聖誕節

2021-10-29
當代中國-名家-張信剛看猶太人和穆斯林過聖誕節

張信剛看猶太人和穆斯林過聖誕節

2021-10-15
當代中國-名家-張信剛看聖誕節的演變

張信剛看聖誕節的演變

2021-10-08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中國經濟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看中國經濟問題根源

2025-04-19
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談李光耀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談李光耀:與人互動 先思考彼此權力關係

2025-04-18
小紅書中美對帳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談中美對帳 最令美國人震驚7件事是?

2025-04-16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旅遊|雒城遺址 細看東漢戰亂與繁榮

2025-04-13
5.16中俄聯合聲明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拆解中俄農業合作的喜與憂

2025-03-06
狒狒照鏡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狒狒照鏡的啟示

2025-02-05
紫禁城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對「天下」的想像:國際秩序總依靠力量和利益

2025-01-12
天安門廣場、白宮
新加坡前資深外交官馬凱碩
馬凱碩

馬凱碩:是時候與非西方開展對話了

2024-09-19
香港達德學院是共產黨在港建立的一間大專院校。校舍原是瀧江別墅,芳園是別墅的別稱。
丁新豹
丁新豹

丁新豹回顧達德學院 匯聚共產黨專才的香港大專院校

2024-08-01
2021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週,機器人表演
當代中國-金燦榮
金燦榮

金燦榮看第四次工業革命 中國地位舉足輕重

2024-07-03
當代中國 時評

人均壽命不斷延長 中國人的「長壽密碼」有哪些?

2024-04-02
共同富裕
Qiyuan Lu
盧麒元

盧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國擴大經濟共同體成關鍵

2024-02-15
中國在智慧科技養老上仍有很大發揮空間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術賦能養老服務

2023-06-13
人民幣暫時難以取代美元地位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雷鼎鳴
雷鼎鳴

雷鼎鳴看中國經濟|人民幣取代美元的障礙

2023-06-07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2023-06-01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
中青時評

「鐵路+旅遊」激發旅遊市場新動能

2023-05-30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2023-05-27
呼倫貝爾草原
陳萬雄

陳萬雄憶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戰皆在呼倫貝爾草原

2023-01-06
中國願意和世界各國落實多邊主義
當代中國-央視快評
央視快評

中國經濟|攜手共促開放共享的服務經濟

2022-09-17
霞飛宸

霞飛宸解說馬遠《水圖》:取材及手法絕無僅有

2022-08-25
 美元人民幣
翟東升

翟東升從日德匯率政策 預示不干預人民幣升值利多於弊

2022-08-16
當代中國-林奮強-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香港第一次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林奮強
林奮強

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 香港第一次

2021-12-20
當代中國-名家-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當代中國-金一南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2021-12-16
當代中國-名家-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樊錦詩

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2021-12-07
當代中國-名家-張信剛細說冬至的由來
張信剛

張信剛細說冬至的由來

2021-09-24
當代中國-名家-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當代中國-莫言
莫言

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2021-08-02
當代中國-名家-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當代中國-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 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2021-06-17
當代中國-吳家瑋-吳家瑋窮小子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當代中國-吳家瑋
吳家瑋

吳家瑋窮小子 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2021-03-08
當代中國-李光耀-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當代中國-李光耀
李光耀

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2020-12-28
當代中國-單霽翔-今年故宮600歲
當代中國-單霽翔
單霽翔

修繕保育 北京故宮迎來600歲生日

2020-12-09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自從改革開放後,中國人談情說愛亦逐漸由含蓄到奔放。
當代中國-時空筆記
時空筆記

沒有自我到卿卿我我

2020-11-25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