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街道故事|荷李活道看盡中上環蘇豪區、文武廟、古董街

編輯︰豆子

  荷李活道是串聯着中環與上環的主要道路,既薈萃中西文化,亦展現了上環與中環的特色,所以向來被視為可以盡覽香港歷史與發展的旅遊文化區,不過大家未必知道,原來荷李活道是香港開埠後的首條街道,甚至比「美國荷里活」還要早出現!

中上環荷李活道名稱由來

  很多人誤以為荷李活道一名來自美國電影夢工場荷里活,不過事實絕非如此。荷李活道是香港開埠之後第一條完成興建的街道,當時附近一帶種植了許多冬青樹,而冬青樹的英名為holly,由於繁茂成林,於是加上woods,故此得名Hollywood Road,音譯便成為荷李活道。荷李活道於1841年通車,比起在1910年代才成名的荷里活電影還要早數十年。 

  延伸閱讀香港歷史建築雷生春 戰前30年代中西合璧舊騎樓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香港文化-上環-中環-荷李活道-1
摩羅街位於皇后大道西與荷李活道之間,其中摩羅上街的東面連接樓梯街,是一條集中售賣古董的街。大家有在當中找到心頭好嗎?(圖片來源:Getty)

古董迷最愛:上環荷李活道摩羅街

  荷李活道上環一段,有一條俗稱為「古董街」的摩羅街,不但有售昂貴的珍稀藝術品和中國字畫,亦有販賣各式各樣的古董電器、舊玩具、舊明信片、唱片、海報等。近年更加愈來愈多古著店和本地時裝設計師進駐,令摩羅街成為在地人和遊客專程尋寶的特色街道。

  然而,摩羅街為甚麼會有「摩羅」之名?

  延伸閱讀香港漫畫黃金20年 「陳浩南」「老夫子」深入時裝、語言文化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香港文化-上環-中環-荷李活道-2
摩羅街擺滿印有毛澤東、李小龍肖像的海報等小玩意,琳瑯滿目的商品,令遊人目不暇給。(圖片來源:Getty)

  香港開埠初期,人口急速澎漲,英政府從印度孟買招募步兵到香港轉任警察,當時香港人喜歡稱印度人為「摩羅」(源自古代對中東來華的伊斯蘭商旅的稱呼Morramen),故印度及巴基斯坦籍貫差役被俗稱為「摩羅差」。

  不少印度士兵及水手看準商機,紛紛在警察局附近的街道擺賣舊貨品,久而久之,荷李活道的摩羅街古董店林立,形成摩羅街,以樂古道為界,分為摩羅上街及摩羅下街。

  延伸閱讀【香港茶餐廳】港式奶茶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專訪「奶茶之父」黃家和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香港文化-上環-中環-荷李活道-3
摩羅街亦有許多中國字畫和宗教塑像,更有經典造型的招財貓!(圖片來源:Getty)

穿越百年:上環荷李活道文武廟 

  上環荷李活道124 號至 126 號,有一間歷史悠久的文武廟,約於1847年至1862年間落成,屹立至今逾百年,見證着香港的變遷,目前已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迹。 

  荷李活道文武廟主要供奉文昌及武帝,是百姓經常祈福消災的廟宇,更加曾經是水上人家宣誓解決紛爭的重要地方。20年紀初,香港司法制度尚未完善,百姓間若有糾紛,又不想到官府解決,便會到荷李活道文武廟,以「斬雞頭、燒黃紙」的方式私了。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香港文化-上環-中環-荷李活道-4
位於上環荷李活道的文武廟,最初由由坊眾管理,現在則交由東華三院管理。(圖片來源:Getty)

  「斬雞頭、燒黃紙」是一種宣誓明志的儀式,早年在廣東、福建、香港、台灣等地均頗為常見。百姓會聚集到荷李活道文武廟舉行儀式,訴訟雙方須面向神像下跪,點香膜拜,然後雙方在黃紙寫上日期及自己的名字,以證明所言句句屬實,絕無半點虛假。然後,文武廟執事會取出菜刀、砧板和一隻公雞,再一刀斬下雞頭,讓雞血濺在黃紙上,然後燒毀黃紙,當作了結彼此的糾紛。

  當年「斬雞頭、燒黃紙」的宣誓儀式曾經被法庭採用,所以上環荷李活道文武廟一度香火鼎盛。不過後來隨着香港司法制度完善,此儀式便喪失法律效力,變回了普通的水上人家傳統習俗。

中環蘇豪區:讓荷李活道聞名中外

  至於荷李活道近中環一帶,有着聞名中外的蘇豪區。圍繞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梯旁,包括敦和里、士丹頓街、伊利近街一帶,不但有一些仍保留昔日老香港情懷的老店,亦有許多歐美西餐菜館,甚至連一些較少見的菜式,如地中海菜、尼泊爾菜、西班牙菜等,都可在這一帶品嘗到。 

  集中西文化於一身的蘇豪區,連命名也貫徹其特色。蘇豪區位於荷利活道南部,於是人們取用South及Hollywood Road的「So」及「Ho」,組成「SoHo」,音譯廣東話名「蘇豪」亦由此誕生,與英國倫敦西部的蘇豪區同名。

  延伸閱讀:渠蓋有份「治」1894年香港鼠疫?教你分辨清水、污水渠蓋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香港文化-上環-中環-荷李活道-5
荷李活道蘇豪區位於蘭桂坊以西,不少在地人和遊客都會一併遊玩這兩個景點。(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中環與上環,一動一靜、一快一慢、一新一舊,相差甚遠,卻偏偏像糖黐豆般形影不離,相輔相成,而荷李活道則是一條將兩區串連起來的重要街道,見證着香港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左)1926年從拔萃男書院遠眺九龍塘「花園城市」。(右)2023年的九龍塘「花園城市」。

九龍塘為何能保持低密度發展?這片天價洋房區 昔日曾淪「爛尾樓」?

香港工業與70年代流行文化 陳寶珠 許冠傑唱出「工廠妹」「打工仔」心聲

2:35

香港隧道|香港歷史首條海底隧道 當年今日紅隧通車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自由行刺激香港旅遊業創造就業機會

從自由行到一簽多行 看經濟發展與社會摩擦

結婚失去長俸福利? 港英公務員爭取男女平等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2:33

香港街道故事|北角七姊妹道7女投海都市傳說 見證泳棚到工商區變遷

1:51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一街兩制揭開中英街的神秘面紗

香港街道故事|一街兩制? 揭開邊境中英街的神秘面紗

2:37

香港街道故事|天后銀幕街 港產片發源地 這條街跟黎姿有何關係?

2:39

香港街道故事|北角渣華道以印尼爪哇命名? 春秧街記錄「糖王」一生

2:37

香港街道故事|北角電氣道曾有大型發電廠?繙譯Power鬧出笑話?

2:49
左圖正中是1920年代第二代天星碼頭。右下圖是1950年代末中環雪廠街的香港第一家證券交易。

香港街道故事|雪廠街真係有雪廠!做過第一代中環天星碼頭 見證香港政經變遷

2:18

香港街道故事|荷李活道看盡中上環蘇豪區、文武廟、古董街

香港歷史博物館增3展覽「香港多面體」 看油尖旺發展 讀華僑葡人故事

《破·地獄》劇照

《破·地獄》|破地獄為超渡亡者還是慰藉生者?「跳油鑊」為何已很少見?

「建築女王」扎哈‧哈迪德香港情緣 設計山頂俱樂部 奪生涯首個國際獎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

香港海防博物館原是鯉魚門炮台 改名「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是回歸初心?

2:36

香港回憶鬼節篇|調景嶺因誰自殺變「吊頸嶺」?陰澳改名多得迪士尼?

3:06

香港回憶鬼節篇|赤柱美利樓是猛鬼辦公室?政府公帑驅鬼 法師超渡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