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由行到一簽多行 看經濟發展與社會摩擦

撰文︰黃皓頤

  2003年3月香港爆發典型肺炎(SARS)疫情,旅遊業率先受到重創,香港經濟疲弱不振,復原看似遙遙無期。靠一己之力自救困難,要短時間內挽救頹勢,當時港府向中央建議開放內地居民來港旅遊,刺激本港的經濟和旅遊業盡快復甦。

2003年開放自由行 擴至49個內地城市推行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自由行刺激香港旅遊業 創造就業機會
2003年7月28日開放了自由行後,很多內地旅客紛紛來港購物消費,在香港尖沙咀、銅鑼灣和旺角等購物區,經常會見到旅客拖篋走在街頭的場面。他們為香港旅遊業、零售、餐飲、酒店等相關行為,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圖片來源:AP)

  2003年7月28日,中央回應港府的建議,開放CEPA下的「港澳個人遊」(自由行),首先在東莞、中山、江門和佛山推出;該四個城市的居民可以個人身份到香港旅遊。

  計劃甫推出,吸引大量內地居民來港消費,刺激了香港的旅遊、零售、飲食及服務業等。之後自由行不斷擴展,自2007年1月起至今,已在49個內地城市推出。

  自由行推行後, 2003年訪港旅客為1,554萬人次,2018年增至6,515萬人次;訪港旅客消費額方面,2003年僅335億元,2018年飆升至3,281億元。穩定的內地旅客數目和持續增長的消費金額,給香港帶來無限商機;也增加了相關行業的就業機會,刺激本港經濟增長。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自由行刺激香港旅遊業創造就業機會
2003年7月開放自由行後,尖沙咀一帶的名店門外,都會出現一條條自由行旅客的排隊人龍。(圖片來源:AP)

  延伸閱讀羅湖舊照片 看回鄉過關歷史演變

自由行旅客急升 「雙非」問題最受關注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自由行刺激香港旅遊業創造就業機會
2003年自由行推出後,對香港的旅遊業和相關行業,以至整體經濟都帶來正面效益,但隨着內地旅客不斷增加,出現了雙非孕婦來港產子、搶床位、搶奶粉、爭幼稚園學位等風波,引來市民不少抗議聲音。(網上圖片)

  但隨着內地旅客數字每年不斷攀升,對香港的接待能力造成一定的壓力,也逐漸出現港人與自由行旅客之間的摩擦。

  爭議聲音最大的是雙非(父母皆不是本港居民)孕婦利用自由行簽證來港產子,繼而出現醫院床位不敷應用的風波;還有因為雙非問題而引發的搶購奶粉、爭幼稚園學位等,加上部分遊客不文明行為,引來不少社會矛盾。當時港府對這些矛盾和摩擦,未能好好處理,不但對港人造成一定的傷害,也影響了內地遊客對港人的觀感。

  直到2009年4月,摩擦愈加嚴重,開放深圳居民訪港「一簽多行」政策實施後,上水、粉嶺的水貨客問題成為焦點,生活用品的售價因被搶購而推高;大批水貨客聚集在鐵路站出入口,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

  延伸閱讀:多條鐵路規劃直達新皇崗口岸 中港交通未來新樞紐

深圳自由行改「一周一行」 緩減香港壓力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自由行刺激香港旅遊業創造就業機會
香港迪士尼樂園在2005年開幕後,成為自由行旅客必到的景點。園內的卡通人物、機動遊戲和特色巡遊活動,都深深吸引着大人細路。(圖片來源:AP)

  由於本港社會多有聲音,希望改善自由行政策,因此,2015年4月,深圳將「一簽多行」改為「一周一行」,紓緩香港社會的承受能力。

  自由行2003年實施至今,曾幫助香港走出經濟低谷,更帶動旅遊業迎來輝煌業績和各行業的蓬勃發展,令本港獲得龐大的經濟收益。不過,不斷增加的自由行旅客,對香港的交通、醫療、民生等都帶來相當壓力。去年起因新冠疫情關係,本港的旅遊業一直停頓至今;然而,沒有了自由行旅客,本港零售和旅遊業在疫情夾擊下,走入低谷,而港人的生活則因為遊客減少而恢復到自由行出現之前的境況。

  但當疫情過去,內地和香港恢復通關,自由行旅客再次重臨,往昔的問題將會再次出現;港府應趁現在及早思量解決或改善方法,避免重蹈覆轍,社會上再出現摩擦場面。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自由行刺激香港旅遊業創造就業機會
香港旅遊發展局在2017年推出「舊城中環」項目,將中環一帶的歷史建築、美食、藝術文化、時尚生活及娛樂等重新包裝為具地區特色的主題旅遊路線,讓自由行和各地遊客不再只是遊觀光路線,而是可以深度體驗港人的地道生活。(圖片來源:(圖片來源:香港旅遊發展局))
2:35

香港隧道故事|香港歷史首條海底隧道 當年今日紅隧通車

2021-08-02
2:18

香港街道故事|荷李活道看盡中上環蘇豪區、文武廟、古董街

2021-07-31

結婚失去長俸福利? 港英公務員爭取男女平等

2021-07-23

「斌仔」爭取安樂死 霍金勉勵:有生命才有希望

2021-07-20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砵甸乍街

香港街道故事|中環砵甸乍街鋪石板路有玄機 舊香港風情吸引電影取景

2025-04-26

香港茶餐廳|早期卡位是相睇勝地?水上人結婚在茶餐廳擺酒?

2025-04-20
都爹利街、《夢伴》MV

香港街道故事|中環都爹利街全港僅存4支煤氣燈 掘頭巷變法定古迹

2025-04-19

香港茶餐廳|瑞士雞翼源於美麗誤會?咕嚕肉的「咕嚕」有何含意?

2025-04-13

香港茶餐廳|這些港式麵包名不副實?雞尾包由剩食「二次創作」?

2025-03-30
舞獅,啟德體育園開幕

舞獅|中國傳統表演藝術 由宮廷娛樂到民間演出 走向傳承之路

2025-03-22
港鐵《牛仔》展

童年回憶|港鐵香港站《牛仔》展覽 40年來首次展出珍藏手稿

2025-03-21
香港茶餐廳飲品

香港茶餐廳飲品篇|「和尚跳海」是甚麼?唂咕和朱古力有何分別?

2025-03-16
香港賽馬會、香港體育學院、香港演藝學院

一文看清香港賽馬會行善百年 「體院」演藝學院是誰出資興建?|馬會故事

2025-03-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啟德體育園

啟德體育園3月1日開幕 「跨世代」明星 運動員演出 4台電視聯播

2025-02-11
林村許願樹

春節|由兩棵大榕樹到林村許願節 獨有拋寶牒許願的港式文化

2025-02-04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