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6-17
當代中國發展迅速,要更全面了解中國發展?團結香港基金呈獻40集系列短片「江山多驕」,以趣味數字展示當代中國的驕人成就和百年變局中的發展機遇,讓你全新感受當代中國。
第40集:這條「中國路」世界最長 可繞地球4圈
這一條「中國路」你不可不知——總長度16萬公里,穿越雪山、沙漠、峽谷,將99%的中國大中城市連在一起,成為經濟發展的大動脈。這就是中國高速公路。 一條條高速公路,不僅是美麗的風景線,是經濟發展的「快車道」,也是通往幸福生活的「康莊大道」。
第39集:2298公里的京廣鐵路 見證中國發展速度
「早上在廣州喝早茶,晚上到北京吃烤鴨」,這是10年前當京廣高鐵即將全線貫通的時候,坊間出現的一句諺語。京廣高鐵全長2298公里、共有37個車站、沿線人口近4億,貫穿多個中國經濟圈和城市群。一路飛馳的,不僅是中國人百年以來的鐵路夢,也是中國經濟騰飛夢。
第38集:百日休漁期 保育海洋生態
中國從1995年開始,就在東海、黃海和渤海實施休漁期,從一開始的2個半月到最長的4個半月,禁止捕魚。百日休漁期雖然令漁民的收穫有影響,但卻令中國的海洋生態重新獲得平衡。
第37集:中國連續8年蟬聯全球最大網購市場
網絡購物近幾年已經成為大部分中國人的日常。新冠疫情的衝擊,更加加速網購的普及。中國去年連續8年成為全球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網購不但改變購物體驗,更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
第36集:中醫藥振興發展 世衛103成員國認可針灸
中醫藥源遠流長,如今更走向世界。目前103個世衛成員國認可使用針灸,在「一帶一路」共30多個相關國家及地區開設數百間中醫院校。 中醫藥文化承載着中華民族5000年來對醫學的探究精神和智慧,走出國門,造福世界,體現了中國兼善天下的宏大願景。
第35集: 1.7萬間治沙企業 為中國築起沙漠綠化帶
今年三月,來自蒙古國的一場沙塵暴吹襲中國北方地區,令中國治沙工程再度成為焦點。中國治沙企業1萬7千間,其中「重災區」甘肅治沙企業幾十年之間,築起了幾千公里長的沙漠綠化帶,創造奇迹。
第34集:中國建2700個保護區 拯救300種瀕危動物
中國在動物保育上一度舉步維艱,但隨着國民的文化水平提升,更多年輕人投入動物保育的行列,中國動物保育從1980年代步上正軌,到現在已經建立了2700多個自然保護區,拯救了300多種珍惜瀕危動物。
第33集:中國智能新時代 2025年5成新車自動駕駛
有專家估計在2025年,中國超過5成的新車將設有自動駕駛系統,路面擠塞和交通意外都會大幅減少。換句話說,僅僅4年之後,街頭的景象就可能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中國由單車大國發展成為智能汽車領軍者,依靠的是國家的實力及科研人員的活力。
第32集:世界500強 中企數量世界第一
1995年,《財富》雜誌第一次公布世界500強企業的時候,作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中國企業無一能夠晉身其中。2020年,躋身世界500強榜單中的中國企業達到133間,歷史上首次超過美國。改革開放超過40年,中國企業正式走向國際,印證了中國從落後於人走向了世界領先。
第31集:中文走向世界 70國將其列入教學課程
2017年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期間,用平板電腦向國家主席習近平展示外孫阿拉貝背誦《三字經》;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亦曾經在公開場合表現自己的中文水平......在全世界,學習中文成為最新的潮流。 目前超過70個國家將中文列入國民教育課程,在中國以外累積學習和使用中文的人數超過2億。中文不單是在中國溝通的工具,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中文,能夠了解更多中國的文化。
第30集:創業天堂深圳 每10人就有1個老闆
在1979年,深圳企業總數為501間;到2015年,深圳企業數激增至100萬;再到2018年,這個數字已接近200萬間。 第一個100萬,深圳用了36年的時間;第二個100萬,僅僅用了3年時間。 深圳從農村小城發展到現時的國際大都會,正是因為改革開放,令中國人可以選擇創業路,也令深圳成為一個創業的理想天堂。
第29集:北斗衛星系統驚心動魄72小時
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被譽為與美國的GPS並駕齊驅,但有誰想到過,14年前當北斗準備組網的時候,一段驚心動魄的72小時經歷,令系統險些夭折......
第28集:中國年產糧食1.3萬億斤 科學發展改善溫飽問題
中國人口佔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但耕地面積卻只有全球的不足1成。糧食生產一直是國家重中之重的工作。 自2004年開始,中國的糧食生產已經連續16年豐收,最近5年更維持在每年生產1.3萬億斤,即是人均糧食474公斤,相當於每人每日能分配到超過1公斤的糧食。
第27集:中國可再生能源位居世界第一
環境污染在數十年前困擾中國,但邁進21世紀,中國在可再生能源的裝機容量上,包括水力、風力、太陽能和核能4大範疇,都位居全世界第一。在推動環境保護、生態平衡上,中國人正在積極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第26集:寵物經濟規模 2023年料達6000億
有無想過一個寵物智能廁所,索價接近6000元? 以前養狗是爲了看家、養貓是爲了治鼠,到現在它們被視爲朋友、親人。經濟發展令生活水平提高,寵物主人更願意投放心思和金錢在愛寵身上,帶動了寵物經濟這個極大潛力的市場。
第25集:中國發展清潔能源 風力發電領先世界
對於幅員遼闊的中國而言,風力發電正好可以成為碳中和目標的重要工具。中國風力發電在2020年已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全年發電量4,665億千瓦時,差不多相當於4個三峽電站的電量,足夠全香港用10年。
第24集:中國非遺數量世界第一 傳承歷史文化
在全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高達近1,400個,截至去年更有42個非遺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世界之最。非遺看似古老又過時,但在數碼化的幫助下,非遺的傳承方式也與時並進。
第23集:中國研發時速600公里磁懸浮 20分鐘往來香港廣州
試想下只需要20分鐘就可以由香港到廣州,分分鐘比經紅隧由九龍往港島更快。這個不是天方夜譚,因為內地正在全力研發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懸浮列車。
第22集:中國建成70萬個5G基站 領先全球
5G信號可以有多高?即使是海拔5,300米的珠峰上,都可以見到中國的5G基站。5G信號可以有幾深?現在就算深入地下534米的礦井,5G電話網絡也不會間斷。5G網絡可以陪你上山下海,依靠的是一個個基站構成龐大網絡。目前,中國已經建成超過70萬個5G基站,是全球其他地區總量的2倍有多。
第21集:600歲故宮成網紅 參觀人次冠全球
參觀故宮的觀眾在2019年超過1,900萬人次,故宮因此成為全球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當中4成觀眾都是30歲以下。600歲古老宮殿煥發生機,她是如何得到年輕人青睞呢?原來與保育計劃分不開。
第20集:3年改造供電線長度可繞地球57圈 基建改變民眾生活
現代文明離不開電力。2016年至2019年,中國耗資超過350億元人民幣(約420億港元),對農村電網進行了新一輪改造升級,新增、改造的供電線路長達230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57圈,1.6億人因此受惠。中國將供電網建設到最偏遠的地區,每一個有需要的人,都不會被遺忘。
第19集:中國電視劇市場規模超1400億 國產電視劇崛起
新中國的國產電視劇誕生於1958年,經歷了超過60年,題材由記錄社會風貌歌頌歷史,到現如今百花齊放引領話題,逐漸形成屬於自己一套的藝術風格。中國電視劇市場規模2015年是788億,估計今年會超過1,400億。國產電視劇市場規模越發龐大,反映了中國在影視創作上的蓬勃發展;而國產電視劇成功走出外國,也證明中國軟實力獲得世界認同。
第18集:中國最年輕城市深圳 人口平均年齡32.5歲
深圳是改革開放的先行者,亦是年輕人最多的城市,平均人口年齡只有32.5歲。到底是甚麼原因讓全國年輕人愛上深圳?
第17集:中國脫貧奇迹 每分鐘20人走出貧困
對於四川涼山「懸崖村」的村民來說,出門曾經是一件很艱難、甚至驚心動魄的事——他們要沿着陡峭的山壁、走過藤梯,才能去到山下。到了2020年5月,懸崖村的344位村民搬到了山下的新家,村民人均收入大概增加到9000元。 懸崖村是整個中國的一個縮影,改革開放以來,7億7千萬人擺脫貧困,令貧者走向小康,令國家走向富強。
第16集:經濟起飛催生4億中產 全世界規模最大
知不知道甚麼是「三大件」?在七、八十年代,「三大件」即是指手錶、單車、衣車,擁有「三大件」幾乎是每個家庭的夢想,甚至是結婚所需。 如今,「三大件」已經變成了車子、房子、鈔票。而旅行、健身、品嘗美食等生活及消費方式愈趨普遍。 這種轉變很大程度與一個正在快速崛起的群體——中產階層有關。
第15集: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北京大興機場
英國《衛報》評選出的新世界七大奇迹,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排在榜首。 機場航站樓面積有70萬平方米,是世界最大的單體機場航站樓,但由機場中心點到任何一個登機閘口,都只需要8分鐘。登記、托運行李、安檢、登機,各項程序都可以通過面部識別完成,極大提高了效率和便利程度。
第14集:世界上最耐寒的高鐵——哈大高鐵
0℃,水開始結冰;-30℃,煤油開始凝固;-40℃,這輛「雪國列車」仍可以300公里時速飛馳——這就是世界第一條高寒區高鐵,哈大高鐵。這是世界第一條設計時速突破300公里的高寒區高鐵,創造了環境溫差最大、車廂最耐寒等多項世界之最。
第13集:中國最大的無人碼頭——上海洋山港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國家,港口是最重要的基建設施,現時全球排名前10的港口有7個在中國。上海洋山港是中國新型先進港口的典範,也是全球最大的「無人」碼頭。整個碼頭的營運管理只需要20多人,但整體工作效率卻比一般碼頭提升50%。
第12集:2020年火鍋市場規模突破8,200億港元
香港人喜歡打邊爐,内地人更甚,他們熱愛火鍋的程度可能超乎你想象。2020年,内地的火鍋市場規模已經突破8,200億港元,平均每2個月,内地人就會至少吃一次火鍋。 其實火鍋只是中國飲食的一個縮影,從改革開放前的粗菜淡飯,到今天的多元美食;從8毛錢吃一個飯,到今天的8200億火鍋市場;中國人擺脫了貧苦生活,走向了自給自足的豐衣足食。
第11集:中國保育環境 濕地面積亞洲第一
900多年前宋高宗以一句「西溪,且留下」讚歎西溪之美;900年後,杭州的西溪濕地公園依然能夠吸引無數遊人欣賞。其實中國濕地總面積達到5,306萬公頃,總量位居亞洲第一,這與國家持續進行保護及恢復工作息息相關。
第10集:直播帶貨「助農脫貧」成為新潮流
在這個人人都能當網紅KOL的時代,視頻直播已經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農民也開始「直播帶貨」,讓他們脫貧致富。
第9集:數碼技術「再造」敦煌 230洞窟永留存
莫高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佛教藝術聖地之一,但它受到環境侵蝕,不斷退化。好在技術發展令部分洞窟實現了永久保存,工作人員經過30多年的努力,完成了230多個洞窟的數碼化。
第8集:觀光消費轉向深度體驗 每年1.55億次中國人「走出去」
海外旅行曾經是高消費富裕一族的活動,但過去10年,中國經濟水平提高,愈來愈多的中國人有能力「走出去」。同時旅遊方式亦都發生了轉變,以往主要是走馬觀花或者購物消費,如今深度體驗是不少人的選擇,度身訂造的行程更加受歡迎。
第7集:中國5年新增綠化面積 相當於415個香港
中國各地的「植樹造林」工程進行了數十年,一片片荒地、沙漠被綠意覆蓋。從2016年至2020年,完成國土綠化面積約46萬平方公里,相當於415個香港那麼大。
第6集:50萬人來華留學 中國成亞洲第一大留學目的地
出國留學、尋找更好的教育機會,一直是中國人的夢想,但現在,外國人來中國留學,也成為了外國人的一個夢想。由1978年只有1,000多個外國留學生,到現時每年超過50萬人來華留學,建國70年,中國成為亞洲第一大留學目的地。
第5集:30億人大遷徙 見證中國社會變遷
回家過年是中國人永恆的情結,每年數以億計的人往來居住城市和家鄉,構成了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遷徙——「江山多驕」春運。70年來,回家的人多了,但隨着交通發展和改變,路途卻愈來愈短,幾代人見證了中國社會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不變的是中國人心中的家國情懷。
第4集:5分鐘賣出1.5萬支唇膏 電商直播成新趨勢
5分鐘賣出1.5萬支唇膏,一秒鐘賣出5,000條牛仔褲,一年直播帶貨達到200億元......這些在今天的當代中國都不是天方夜譚,直播經濟成為新興的電子商務銷售模式,令中國人在互聯網中找到新出路。
第3集:20年退耕還林5億畝 造就綠色奇跡
影片中的美景不是日本,而是中國的貴州畢節。 每年春天,這片櫻桃花海都會吸引不少遊客,農民之後會將櫻桃出售,賣出不錯的價錢。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幾十年前這裏幾乎是光脫脫的一片......
第2集:9年免費教育普及 文盲率從80%降到2.67%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80%以上人口是文盲, 如今,這個數字降到2.67%, 這與中國多年來的義務教育政策有莫大關聯。
第1集:3秒跨越900米峽谷 中國首創「火箭造橋」
說起火箭,會想到什麼?衛星發射?軍事用途?不只是這樣,中國建設者還用來建造大橋。四渡河大橋連接恩施、宜昌兩個城市,是世界第一座跨度達到900米的山區懸索橋。建造過程中,建造者就用了兩枚小型火箭連接兩邊的鋼索,開創了世界建橋史上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