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5-20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在鳳凰山麓、離天壇大佛不遠,有一片由38根木柱組成的中國文化景點「心經簡林」,木柱上刻有260個大字,是國學大師饒宗頤的墨寶,用流麗書法勾勒出唐玄奘法師在貞觀23年翻譯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簡稱《心經》)。木柱編製成巨型「經簡」,依山而建,居高而看,像個「8」字,更準確說,是「∞」,象徵無限、無量與無常。
泰山摩崖石刻啟發 饒宗頤香港建中國文化地標
「心經簡林」是饒宗頤送給香港人的禮物。1979年中國改革開放,65歲的饒宗頤退休到泰山旅遊,第一次在摩崖石刻讀到歷久不衰的《金剛經》,這一幕震動心靈,令他萌生想法,在香港打造類似經石峪的中國文化景點。
大約在2000年,他花了兩個月時間,用榜書(糅合隸書、篆書、簡帛書創作的書法)在4呎長的宣紙寫下巨幅《心經》,女兒饒清芬不明所以。後來,香港爆發沙士,經濟低迷,饒宗頤把《心經》送出勉勵港人,獲香港政府製作成大嶼山下的「心經簡林」,一圓心願,16年前今日(2005年5月20日)正式開幕。
延伸閱讀:香港旅遊景點 昂坪360纜車前世今生
被譽為「漢學泰斗」的饒宗饒,1917年在潮州出世,父親饒鍔經營銀莊,既是潮州首富,也是知名學者,當年粵東最大藏書地「天嘯樓」,正是由其所建。饒宗頤自小博覽群書,14歲因不滿足於學校教育,休學自修,跟隨父親學習。
饒宗頤:「不懂一點佛教 就不可能懂中國文化」
饒宗頤學識淵博,通曉古今,學貫中西,琴棋書畫皆精。
佛教文化歷史是他其中一項卓然有成的研究,他認為佛教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曾謂:「我們如果不懂一點佛教就不可能懂中國文化。」而《心經》作為佛教最短經文,寥寥200多字,濃縮600卷《大般若經》的精髓,饒宗頤把《心經》送贈港人,意味深長。
如果大家細心留意,會發現「心經簡林」38根木柱中,有一根空白,未雕上任何文字,豎立山坡最高處。這刻意留白處,象徵《心經》的要義──「空」,讓人通過對「空」的感悟,放下身外物的執著,達致「心無罣礙」。
最初構思「心經簡林」這個中國文化景點,饒宗頤原屬意把心經刻在石上,惟本地石材多為花崗岩,在亞熱帶天氣下容易風化,最終改刻於木柱。當年建築署稱木柱經納米技術處理,能防菌防蟲,但木頭始終難敵自然,開幕一年已發現裂紋、蟲洞及真菌,遭人垢病。但誠如《心經》說一切皆空,外相如何,已經不重要。
延伸閱讀:周星馳《西遊記》 笑中有淚見佛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