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讀中國文化|風箏是古代武器?

編輯︰華思齊

  放風箏這項活動在中國文化中已有2,000多年歷史,現代人也不時將放風箏作為悠閒活動,但你知道嗎?在中國古代,風箏竟然是一種武器。

中國文化休閒活動傳入西方 

  人類史上第一隻風箏,由春秋時代的墨子發明,後來他的學生魯班加以改良,用木頭造出一隻外形如鳥的風箏,相傳還在天上飛了3日,目的是偵察軍情。直至漢朝有了造紙技術,人們才以紙代木,造出「紙鳶」。 

  最初風箏主要用作軍事用途:相傳楚漢相爭時,韓信就在風箏上綁上竹笛,風吹時,笛會發出陣陣哀鳴,漢軍配合笛聲高唱楚歌,大打心理戰挫敵軍士氣;及至宋朝,有人把載有炸藥的風箏,放飛到敵方陣營,然後引爆炸藥殺敵。 

  到了唐朝,放風箏才逐漸變成娛樂和傳統習俗。不少人會在清明時放風箏,並將風箏綫割斷,寓意把衰氣帶走。大約13世紀,馬可孛羅從中國返回歐洲,風箏才傳入西方,成為一種世界性的娛樂消遣。 

 

相關標籤

光棍

  「光棍」這用語,對香港人而言一點都不陌生,人人都知道就是「單身一族」的意思。原來這個詞彙早在元朝已有,最初泛指流氓、無賴,甚麼呢?

  「光棍佬教仔,便宜莫貪」這諺語中的「光棍佬」,便是騙子的意思。古時民間一直稱無賴、流氓一類人物為「光棍」。在《元曲選·殺狗勸夫》楔子中有:「卻信着這兩個光棍,搬壞了俺一家兒也。」明清兩代,「光棍」成為官方對流氓的通稱,《大清律》中則有「光棍例」,用來處置流氓罪。

  「光棍」代指單身的用法,最早也...

香港故宮多媒體互動展 「『紋』以載道」

香港故宮多媒體新展 「『紋』以載道」探尋紫禁城的紋樣密碼

2025-05-20

工夫茶 vs 功夫茶  

  潮州人吃飯喝茶,都用「食」字,「食飯」叫「蓆伴」,喝茶叫「食茶」(音:蓆嗲),當中又最愛喝「工夫茶」。

  「工夫茶」的「工夫」,跟「打功夫」的「功夫」並不一樣。「工夫茶」一詞最早出現在清康熙年間,據說是福建武夷山上最上品的茶種,慢慢演變成一種品茶的程式,即泡茶的動作及過程。 

  「工夫茶」(音:近扶爹)的「工夫」,在潮州話的意思是仔細、講究的意思,而不是耍功夫的「功夫」。

  泡工夫茶需要用一個細小的...

中國文化-戴綠帽

趣讀中國文化|婚外情為何叫戴綠帽?

2021-04-09
中國文化-商人

趣讀中國文化|做生意的人為何叫商人?

2021-04-05
中國文化-跑龍套

趣讀中國文化|臨記都有龍袍着?

2021-03-29

趣讀中國文化|蛛絲馬跡的馬是什麼馬?

2021-03-26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荷蘭水蓋;荷蘭水;飽死荷蘭豆

趣談中國文化|勳章又叫「荷蘭水蓋」?盤點消失的「荷蘭」廣東話

2024-10-28
文化百科;趣談中國文化;陶淵明;五斗米

趣談中國文化|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他的月薪有多少?

2024-04-17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