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航天「從無到強」 躋身世界前列

編輯︰紀小廷

  新中國成立75載,風雨兼程,滄桑巨變。「非凡75年」系列專題,梳理中國在科技、政經、文體、環保4大領域,經歷了怎樣的變遷、突破和發展。

  本文是科技篇第2篇文章,帶你了解75年來中國航天事業如何「從無到強」,一步步躋身航天大國。

 

非凡75年|建國初期 航天事業起步

  新中國成立之初,航天事業從零起步。1956年,中央根據錢學森的建議,成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用於研究火箭、導彈技術,可視為國家航天事業的起點。

  1970年4月,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一曲《東方紅》透過廣播電台響徹神州,中國成為全球第五個獨立研製並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1975年11月,中國又成功發射第一顆返回式衛星,該衛星在軌運行3天後成功返回地面。這兩個里程碑事件,拉開中國航天的序幕。

當代中國-航天航空-回顧中國航天科技史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
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圖為東方紅一號衛星正進行組裝工作。(網上圖片)

  改革開放後的80年代,國家提出「863計劃」發展高科技,航天技術在七大領域中位列第二,開啟航天科技騰飛的路程。

非凡75年|載人航天30年 建中國太空站

  90年代初,國際格局風雲變幻,世界主要大國競相發展載人航天。美俄等16國聯合建造國際太空站,中國卻被排除在外。199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確定了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決心獨立自主建造自己的太空站。

  「三步走」的第一步是發射載人飛船。1992年至2002年,中國用10年完成了4次無人飛行任務。2003年,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飛船在軌飛行14圈,歷時21小時23分安全返回,成為浩瀚太空中的第一位中國訪客,而中國則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國慶75年-中國航天-楊利偉01
楊利偉乘神舟五號圍繞地球軌道飛行14個圈,期間除了展示中國及聯合國旗,還以中英雙語向地球及在太空的同行問好。(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第二步是實現飛行器交匯對接、建設太空實驗室。2003年至2013年,中國10年間執行5次載人飛行,進一步完成了出艙活動、飛行器交匯對接等關鍵技術。2016年至2017年,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天宮二號」發射,「神舟十一號」太空人駐留30天,首次實現中期在軌駐留,意味着第二階段圓滿收官。

  第三步則是建設太空站。有了豐富的經驗累積,2020年至2022年間,各項發射任務密集舉行,用時兩年就完成了太空站在軌建設。太空站完全獨立自主設計,基本構型為「T」字型,由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構成。它在距離地面約400公里的軌道上運行,好像一個太空家園,長期可容納3名太空人生活工作、進行各種太空實驗。

  載人航天工程是中國規模最大、系統組成最複雜、技術難度最高的國家重點項目之一。30年以來,工程取得4,000多項發明專利,推動航天產業騰飛,並帶動原材料、微電子、機械制造、化工、冶金、通信等領域快速發展,大大促進科技水平提升。

  延伸閱讀:定居太空第一步? 走進「太空之家」—中國太空站

國慶75周年-航天大國-中國太空站05
中國太空站基本構型為「T」字型,由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構成,還可對接1艘天舟貨運飛船及2艘神舟載人飛船,「三艙三船」組合體總重量接近100噸。(圖片來源:中國國家航天局)

非凡75年|深空探測 「奔月探火」叩問蒼穹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衛星,也是人類走出地球、探索太空的第一步。90年代初,航天專家提出了探測月球的構想;2004年,探月工程正式立項實施,命名「嫦娥工程」,並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的戰略規劃。

  「三步走」的里程碑事件包括:

  2007年10月,「嫦娥一號」衛星抵達200公里的環月軌道,成功實現繞月飛行,完成第一步「繞月」。

  2013年12月,「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首架月球車「玉兔號」在月面著陸並進行自動巡視勘察,完成了第二步「落月」。「玉兔號」在月球上「測月、巡天、觀地」,設計壽命原本90天的它,超期工作3年多,取得月球淺表層地質結構、月基天文觀測等科學數據。

國慶75年-中國航天-嫦娥三號02
2013年「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首架月球車「玉兔號」在月面著陸並進行自動巡視勘察,完成了第二步「落月」。圖為「嫦娥三號」模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20年12月,「嫦娥五號」歷經23天的旅程,將大約2公斤月球樣品回到地球。至此,探月工程歷時16年,圓滿完成了「繞、落、回」的最後一步,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實現月球采樣返回的國家。

當代中國-中國航天-嫦娥採樣
自動採樣是嫦娥五號任務的核心關鍵環節之一,探測器經受住超過100攝氏度的月面高溫考驗,依託全新研製的地外天體樣品採集機構,通過機械臂表取和鑽具鑽取兩種方式分別採集月球樣品。(圖片來源:中國國家航天局)

  探月工程圓滿結束,登月及駐月工程緊隨其後。根據規劃,中國將於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月,2040年前建成國際月球科研站,並逐步發展建設多功能月球基地。

  需要補充的是,月球探測僅僅是深空探測計劃的其中一部分。目前「天問一號」已成功探測火星,後續中國還將實施火星採樣返回,並對木星、天王星等行星進行探測,向更遠的深空一步步邁進。

  延伸閱讀:中國探月工程四期展開 向月球基地進發!

非凡75年|北斗系統 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航天事業不僅能「飛天」,推動科技發展;亦能「落地」,為社會生活帶來諸多效益。目前人類利用太空科技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透過人造衛星進行通信、遙感、導航等等。

  上世紀90年代,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這兩大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幾乎壟斷全球導航系統。當時中國經濟和科技實力落後,且面對嚴密的技術封鎖。逆境之中,國家提出「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獨立建設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

北斗2週年00
在北斗一號實驗系統、北斗二號區域系統建成後,2017年11月到2020年6月,中國發射30顆組網星,建成北斗三號全球系統,使中國成爲第 3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00年年底,「北斗一號」系統建成,向中國提供服務;2012年年底,「北斗二號」系統建成,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20年7月;北斗全球系統建成,向全球提供服務。

  北斗系統的衛星核心部件100%自主可控,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高精度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應用在不同領域。

國慶75年-中國航天-北斗短報文04
安裝有北斗系統的終端設備具備短報文通信功能,可以在沒有手機信號的情況下發送短信、報告位置。(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例如在生活領域,北斗提供短報文通信服務,可以在沒有手機信號的情況下發送短信、報告位置,在地震救災中發揮重要作用;在交通及運輸領域,不少汽車、船舶、航空器、農業機械,都運用北斗終端設備進行自動導航。

當代中國-科學探索-北斗系統發展歷程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展歷程及展望。(「當代中國」製圖)

  星空浩瀚,探索無止境,中國航天不斷發展,書寫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壯闊歷程,將來的發展亦令人引頸以待。

3:02

非凡75年·政經篇|社會民生「七個有」 中國建成全球最大社保體系

3:07
中國5G、AI、大數據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非凡75年·科技篇|從5G、AI到大數據 中國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2:48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交通75年 從「基本靠走」到復興號和C919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非凡75年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國策通識

深圳作為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

國策通識|甚麼是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

上海建設機器廠

改革開放|打破「鐵飯碗」「大鍋飯」 首間全員勞動合同制企業在上海誕生

十四五規劃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國怎樣應對老齡化?

一帶一路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編輯推薦

敦煌保育80年|「敦煌癡人」常書鴻 放棄留法回大漠 「為它死也值!」

735個洞窟

敦煌莫高窟洞窟有咁多種?

2:13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敦煌-樊錦詩

中華文化守護者「敦煌女兒」樊錦詩

當代中國-名家-樊錦詩憶堅守敦煌莫高窟的前輩們

樊錦詩憶堅守敦煌莫高窟的前輩們

2:06

「再造」莫高窟 保育大漠中的中國文化

2:48
當代中國-中國藝術-中國文化-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 世上最完整佛教藝術寶庫

《敦煌:生而傳奇》:劇情式紀錄片 揭秘敦煌傳奇

1:37
原來在山西省運城市有一個被譽為「中國死海」的鹽湖,運城鹽湖的湖水會隨着氣溫等及礦物變化,呈現五顏六色的變幻美景,令人歎為觀止。

山西旅遊|「中國死海」運城鹽湖 沉醉迷人七彩幻境

2:25
中央贈港大熊貓安安與可可

中央贈港大熊貓|將入住安安佳佳舊居 即睇安安可可小簡介

3:09

非凡75年·政經篇|中國的脫貧奇迹

2:59

非凡75年·政經篇|新中國外交75年 從「一邊倒」到「大國外交」

2:56

非凡75年·政經篇|「一國兩制」如何保障港澳繁榮穩定?

2:30
中醫藥發展歷程和成果

非凡75年·文體篇|中醫藥傳承與創新 惠及全球人類 貢獻中國智慧

2:47
近年,網劇、網文、網遊已成為中國文化出海的「新三樣」。

非凡75年·文體篇|中國文化出海「新三樣」:網劇 網文 網遊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旅遊|成都黃忠墓的發現與消失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旅遊|諸葛亮八陣圖未解之謎

1990年11月13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唐山

唐山獲聯合國「人居榮譽獎 」

「一鑊熟」與 「一鍋端」  

  「一鑊熟」是廣東俗語,從字面看,就是將所有食材放在一個鍋中烹調,直至煮熟為止,實際卻有「同歸於盡」的意思。

  在電影情節裏,賊人被警察重重包圍時,為求自保,賊人將手槍指向附近的火水桶,大喊「唔好行埋嚟,否則同你哋一鑊熟。」賊人若是開槍射向火水桶,定必引發大爆炸,周遭的人可能也會葬身火海,同歸於盡。

  類似的詞語還有「一鍋端」,不過兩者意思有少許不同。

  「一鍋端」比喻一下子全拿出來,沒有剩餘,或一下子全...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書展專題講座-《香港志.自然》:自然環境保育在香港

第34屆香港書展將於本月17日至23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年香港地方志中心再度與中華書局攜手參與香港書展,並舉行專題講座。書展亦設置《香港志》專屬展位,親臨專區並參與遊戲,更有機會獲贈禮品,不容錯過!

  •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室S226-227)
  • 日期︰2024年7月22日(星期一)
  • 時間︰下午2時30分至4時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