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虚”和“趁墟” 在新冠疫情出现之前,作为国际大都市的香港,经常举行国际级大型活动,场面都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常。老一辈的香港人,通常会以“宾虚咁嘅场面”来形容。 “宾虚”,在广东话中有人山人海、场面宏大的意思。 这个说法有说是源自于1959年出品的美国电影"Ben-Hur",这电影中文译名叫作《宾虚》,“宾虚”这个词,其实是戏中主角的名字。 这套电影在上世纪50年代上映,由于当时没有后期特技,所以在场面上绝对称得上是特大製作。当时製片公司动用超过万名...
“藏蒙哥儿”这游戏你一定玩过 无论时代如何进步,小朋友们的游戏都依然好简单,只要大家到公园看一看,都会看到小朋友们相互追逐着捉迷藏。 在北京话当中,捉迷藏有一个特别的说法,叫作“藏蒙哥儿”,也叫作“藏猫儿”、“藏矇格儿”、“藏觅歌儿”。 “藏蒙哥儿”中的“蒙哥”跟历史中的蒙古大汗蒙哥没有关系,而“蒙”字,其中一个说法指是从“盲”字演变过来。 明代徐昌祚所著的《燕山丛录》末附《长安里语》记录了一些当时的北京词汇,当中有载:“...
“摆谱”摆出什么谱? 不少人在社会地位有所提升后,面对同辈时有可能会摆起架子来,所谓“一朝得志,语无伦次”;而一些老板及上司,也喜欢在下属面前摆架子,以展示自己威风。在北方话当中,摆架子有另一个说法,叫作“摆谱”。 据说“摆谱”这说法是在清代中叶时期兴起,当时汉人获准到满族人的发源地东北地区垦荒种田。 而到东北当地移民的汉人会带上自家的家谱,在闲时这些汉人便各自拿出家谱比一比,看看谁的家谱更大,以示自己是望族之后。或许是摆谱过程中部分人可能产生了自豪感,得瑟高调又骄傲自大。 摆谱除了有摆架子的意思,在北...
「甩底」原来与吃有关? 做人做事,最重要就是有交代、守信用。答应別人却临时失约,这种「甩底」的行为的确要不得。 「甩底」,在广东话当中有失约、失信於人的意思,原来这个说法与广东的饮食文化有关。 在古时,广东人喜以瓦煲作煮食工具,特別是煮粥煮汤时便会用到。然而,瓦煲时间用得长了,煲底因长期受炉灶之火所烧,变得脆弱;重复使用后最终可能底部脱落,那么原本在瓦煲中煮好的食物也因而倒了出来。 后来就有人以「甩底...
受人二分四 「受人二分四,做到索晒气!」相信这两句话也是不少香港打工仔心声,作为「全球最累城市」排行榜长期稳占前列位置的城市,香港人每周工时长也常见。工时长,又要受老板气,无非就是为了薪水。 「受人二分四」是广东话一个俗语,意思就是受雇于人,当中又有打工时吃苦要死忍的含义。 「受人二分四」的说法,始见於广州茶楼。 在清末时期,广州的茶楼生意相当兴旺。由於客人多、生意好,因此酒楼需要聘用大量杂工,而他们的月薪大约为1元。当时1元等如1个银元,1个银元重七钱二分。每个月工资1个银元...
唐诗宋词用粤语写成? 唐诗宋词文字优美、抑扬顿挫,当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文学作品。不过,大家有没有留意到,唐诗宋词间中也有一些好像口语的粤语字词,为什么呢? 唐诗宋词中的口语,例如有李白的“莫使金樽空对月”,“樽”是粤语口语;苏轼的“宁可食无肉”,“食”也是粤语;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几多”也是在粤语中常用的字词或说话。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梁银峰指出,古代文学作品是用当时的官话(唐朝以前叫雅言)写成,而官话或雅言,都属于北方话。唐诗宋词一定...
和尚担遮 无法无天 疫情之下,全球疫苗供应紧张,但有些国家的高官竟然串通卫生部门的官员,偷取用公帑买来的疫苗私下注射,简直是和尚担遮,无法无天!和尚与世无争,为什么会与无法无天拉上关系? 《水浒传》中,由市井流氓当上太尉的高俅﹐滥权贪财兼残害忠良,也是和尚担遮﹐无法无天的例子。目无法纪、知法犯法、专横霸道等令人发指的行为,也可用广东话俗语“和尚担遮”来形容。 这句俗语很有猜灯詸的味道。首先,佛家的僧侣(即和尚)会把头发剃光,称为剃度。取和尚没有头发(即光头)的形象,配合“发”...
谢灶:官三民四船家五 年近岁晚,不少旧式食肆仍有谢灶的习俗仪式,以答谢掌管厨房安危的神明一年以来的关照。 “民间谢灶”,最初源于古人拜火的习俗,后来就演变成通过祭祀“酬谢”灶君的习俗。 相传灶君会在每年年末都返回天庭,将人间善恶向玉帝报告,所以一众百姓,为免被灶君打小报告,希望以“谢灶”这个形式讨好灶君,从而产生出这个传统习俗了。 说到谢灶,中国传统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讲法。 传统上,年廿三...
每日一词 白鼻哥是何许人? 白鼻哥是何许人? 白鼻哥,也叫白鼻。原指传统戏曲的丑角(三花脸),因用白粉涂鼻,俗称白鼻哥或白鼻。 在传统粤剧中,白鼻哥的角色多为反派,例如作为才子的反衬,上京考试而榜上无名,下场时说:“今科不中,明科再来。” 后来,“白鼻哥陪考”就用来比喻考试失败之人。 其后,白鼻哥又泛指无能之辈瞎凑热闹,永远是陪衬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