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3-11-08
“汽车曾经改变世界,而你要改变汽车。中国製造,今天车辙遍布世界。你是先行者,你是领航员。”这段是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颁奖词,它说的是“亚洲电动车之父”、来自香港的科学家陈清泉。
陈清泉童年梦想:汽车能否不冒烟?

陈清泉与电动车的缘份,可追溯到童年的生活。
1937年,陈清泉出生在印尼马吉朗市一个祖籍福建的富裕华侨家庭。父亲经营公共汽车生意,每当公司买来新车,他就争着要“试车”,汽车的新款式和性能让他着迷。
但当走到维修厂,陈清泉会觉得汽车“变丑”了,“维修工身上手上都是油污,我就想,漂亮的汽车能不能不冒烟呢?”
完成小学课程,陈清泉转到雅加达巴城中学读书。在这间华侨学校里,他打好了学术基础,并和其他华侨学生一起看报纸,了解中国的情况。
陈清泉回国升学 70年代定居香港

新中国成立,陈清泉感到无比振奋。他决定放弃负笈英国机会,回祖国求学。“在印尼的经验让我们华侨从小就懂得爱国,个人命运与祖国相连,只有祖国强大了,华侨才有保障。”他说。
1953年,16岁的陈清泉几经转折回到中国,考入北京矿业学院(现中国矿业大学)机电系。课程中有“矿山电机车牵引”内容,就是用电池驱动马达(摩打)的矿井机车,这给了他很多启发。
毕业后陈清泉留校工作,主讲电机学,并埋头做研究,又到清华大学攻读研究生。这时他主攻的是矿场轨道上行走的车,但电驱动课题已令他深深着迷。
此后陈清泉被借调至煤炭工业部,又调到上海一间电机厂工作。1976年,他南下香港,与已移居此地的父母团聚。
加入港大 陈清泉目光投向电动车

上世纪60年代印尼血腥排华,大批华侨被迫逃亡,不少人辗转到了香港,落地生根。
初到香港,陈清泉在同学推荐下进入电力公司工作,但做研究才是他所愿。为此他应征到理工学院当讲师,同时攻读香港大学的博士课程。1982年,他博士毕业留在港大电机电子工程学系作,此后先后担任讲座教授、系主任等职。
在香港大学任教不久,陈清泉便以把电动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这正是他小时候所想的“不冒烟的漂亮汽车”。
事实上,70年代中期的石油危机后,人们就把目光投向使用替代能源的汽车,20世纪初期曾经昙花一现的电动车,再次进入大家视野。
延伸阅读:美女科学家胡海岚 破解抑郁症密码
亚洲电动车之父 陈清泉奠定理论基础

陈清泉通过大量调查,大胆提出用感应马达和永磁马达取代先前电动车广泛使用的直流马达为驱动动力。他带领团队先后研发了9辆不同类型的电动车和电动单车,其中90年代初亮相的电动车HKU2001,引起全球瞩目。
这辆电动车有可靠的电力电子控制系统,采用高能量电池和智能化能量管理系统,一次充电可行驶160公里,相关指标当时是世界最顶尖的。
陈清泉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很多论文,他提出将汽车技术、电机技术、电力驱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有机结合,为现代电动车研究奠定基础。
1988年,陈清泉牵头成立世界电动车协会,又担任轮值主席;他被公认是世界电动车三大权威之一,被誉为“亚洲电动车之父”、“电动车技术之祖”。
陈清泉成为香港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汽车革命的方向上,他还前瞻地认为电动车不单是交通工具,也是能源的载体、信息的载体、智慧系统的终端。
在研究之余,陈清泉始终心怀祖国,多年来奔走于内地、香港,致力在政府、学界、产业界之间发挥“桥梁”作用,并以电池、电控系统等核心技术创新,领航中国的电动车发展。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年,陈清泉成为香港首位被选为中国工程院士的学者。
那时,他预言中国要成为电动车王国;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售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陈清泉2023年当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23年3月,86岁的陈清泉当选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颁奖词说:“汽车曾经改变世界,而你要改变汽车。中国製造,今天车辙遍布世界,你是先行者,你是领航员。在新能源的赛道上,驰骋了四十多年,如今,你和祖国,正在超车。”
“我得过国际上很多大奖,但这个奖意义特殊。我深感荣幸,这也是一种鞭策,提醒我分秒必争,老当益壮。”依然活跃在科研一线的陈清泉说。
他还表示,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亲眼看到,祖国不单是汽车,轮船、高铁、飞机都是电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