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新豹回顾香港西式教育 培育首批华人精英

编辑︰黄皓颐

  西方对香港影响最大的,是西式教育制度。在全中国来说,(香港)可算是最早的。

丁新豹忆香港最早学校 “英华”和马礼逊纪念学校皆从外地迁往香港

第一位来华传教士马礼逊
马礼逊学堂是纪念第一位来华传教士马礼逊。1842年,马礼逊学堂由澳门迁至香港,成为本地第一间教会学校。(网上图片)

  香港刚开埠的时候,最早的学校有英华(书院)、马礼逊学堂(又称马礼逊纪念学校),还有是1851年成立的圣保罗书院,号称是香港成立的第一间英文书院。

  当中,“英华”和马礼逊纪念学校都不是在香港最初成立的,它们分别是由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和澳门搬来(香港)的。

  马礼逊纪念学校是香港其中一间最早出现的学校,大概有6年历史。但不要小看这6年历史,其训练出来的人是很了不起,包括留学生之父——容闳。

丁新豹忆马礼逊纪念学校仅6年结业 却孕育出留学生之父容闳

容闳、清朝时幼童留美计划学童
(左图)容闳是中国近代首位留学的人。其后,他倡议幼童留美计划,获得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在1872年至1875年期间清朝派出四批共120名学生赴美国留学(右图)。这些学生平均年龄仅12岁。(图片来源:网上图片、视觉中国)

    容闳其实是珠海南屏人,因为家穷,把他送到澳门的马礼逊纪念学校读书,他也跟着学校来到香港,一直读到1849年。这时学校结业,原因是没有钱了。

  当时学校的校长带了3个学生到美国,其中一个就是容闳。容闳在美国读完中学后,到了耶鲁大学读书,也成为该校第一个华人毕业生。后来容闳在洋务运动中,曾经作出很大贡献。

  他也是鼓励留美幼童计划的人,一共送了120个中国小孩去美国读书。他们都在外国人的家中居住,所以个个都学得一口好的英文,好像詹天佑(中国著名铁路工程师)、香港的周寿臣、唐绍仪等名人,都是留美幼童。

  当中归功于容闳的功劳,他认为留学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更难得是,当时的清政府接受了他的提议。

  中国拥有几千年文化,竟然送我们的小孩去一个建国不到100年的国家。这件事情是不容易的。所以,我们看晚清历史时,绝对不可以一笔抹杀晚清政府的这个贡献。

  我们往往说清朝是腐败、无能的,但其实是不是这么简单呢?我们(晚清)打了那么多仗,但是一直都是输,是不是还要继续打下去,然后签一堆不平等条约呢?又或者是应该尽量避免打仗呢?因为不够人打,就尽量避免打仗。

  其实我们看历史,应该要思考,不可以跟着(坊间)习惯性的说法,就说那班人(清朝)是没用的。当时你的国家是太弱了,所以不够人打,也是没有办法的。

  延伸阅读:丁新豹看南京条约影响深远 香港为何变成中西汇流窗口?

丁新豹忆“圣保罗”精英伍廷芳 香港首位立法局华人议员

香港第一位立法局华人议员
伍廷芳是首位取得英国律师资格的华人,也是香港第一位立法局华人议员。其后他回到中国从政,曾担任多个官职,包括外交总长。(网上图片)

  另一个很重要的、在香港读书的人,就是伍廷芳了。伍廷芳是圣保罗书院的学生,他几乎是最早进入圣保罗的人,然后他去了英国读法律,成为第一个在英国林肯律师学院毕业的华人。

  这间林肯律师学院是很厉害的。除了伍廷芳,何启也是这间学校毕业的,以至最近的李柱铭也是出自这间学校的。

  伍廷芳回来后,成为了香港第一个立法局华人议员。但是他做了很短一段时间,就回去了中国。

  你可以看到在那个年代的人,虽然他们在香港居住,但其实内心是在中国的,而最难得是他们接受的教育是非常西化的教育。你看伍廷芳在英文学校读书,又去英国学习法律,这些都是非常西化的东西。

  伍廷芳还未毕业,中国有两位官员(李鸿章和郭嵩焘)已经看上他。当时的中国,一遇到法律的东西就很吃亏,所以很需要一个懂法律的华人,因此大家都很器重伍廷芳。

  最后伍廷芳跟随了李鸿章。在中国的民法方面,伍廷芳的贡献也很大。后来在民国政府时,他也跟随过孙中山,虽然他当时年纪比孙中山大很多。

丁新豹忆何启从不穿唐装 娶英籍妻子堪称“全港最西化”的人

香港第一位获封爵士的华人何启
何启每次出现都是穿西装的,他是香港第一位获封爵士的华人。(网上图片)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是何启,他也是个很奇特的人。何启是一个牧师的儿子,一出生就是基督教徒,他在皇仁书院毕业,然后去了英国。初时,他在阿伯丁大学(Aberdeen University)大学拿了医学学位,然后再去伦敦就读林肯律师学院,之后成为大律师。

  从来没有人见过何启穿唐装,他可说是全香港最西化的人。在19世纪,何启更娶了一位英国女子为妻,这已经算是西化到极致了。那个年代,根本没有人会娶一位西方女子,而何启就是这样西化的人。

何启、港英官员、孙中山
1912年,署理港督施勋(前左)、与署任辅政司金文泰(右一)、立法局华人议员何启(左一)等,在港督府会见孙中山先生(前右)。 (网上图片)

  但是在中国积弱时,何启竟然写了很多文章论述中国应该如何富强。可见,虽然他是一个百分之百香港仔,也是百分之百西化,但是他的内心会记挂着国家,希望国家好的。当时清朝打仗总是输,所以他也很心悒,提出了一些维新思想。由于何启是从英国回来,所以他主张的是君主立宪制。

  后来何启在香港成立了西医书院,以及为了纪念他太太的雅丽氏医院。(八之二)

  (转载自香港中华文化发展联合会《历史文化学堂──和谐与矛盾:论清末至中共建国前的中港关系》专题讲座@YouTube,标题及内容经编辑整理)

  延伸阅读:大湾区历史|丁新豹忆澳门最早接触西方文化 中山原名香山 珠海唐家湾人才辈出

 

东华医院

丁新豹看东华医院:代表香港民间和内地官方的合作关系

道济会堂

丁新豹忆基督教跟革命的关系密切?

孙中山

丁新豹忆孙中山一番话 香港土壤萌生革命思想

1870-1880年香港

丁新豹看南京条约影响深远 香港为何变成中西汇流窗口?

澳门、中山、珠海

大湾区历史|丁新豹忆澳门最早接触西方文化 中山原名香山 珠海唐家湾人才辈出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上海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对“天下”的想像:一个乌托邦想像背后的政治、思想与学术

风筝 女孩 男人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导航 “叔叔,你真棒”滋润人心

中国与美国
编辑之选

高志凯:不管谁当总统 中美关系都会经历惊涛骇浪

天安门广场、白宫
马凯硕

马凯硕:是时候与非西方开展对话了

罗伦斯将军 潮游三国

三国旅游|成都武侯祠 中国唯一君臣合祀祠庙

医疗革命和技术进步人工智慧
张维为

张维为看中国“不可能产生科学革命”论调

香港达德学院是共产党在港建立的一间大专院校。校舍原是泷江别墅,芳园是别墅的别称。
丁新豹

丁新豹回顾达德学院 汇聚共产党专才的香港大专院校

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週,机器人表演
金灿荣

金灿荣看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国地位举足轻重

农田、货柜船
温铁军

温铁军从土地和海洋文明 看东、西方两大文明的差异

当代中国 时评

人均寿命不断延长 中国人的“长寿密码”有哪些?

共同富裕
Qiyuan Lu
卢麒元

卢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国扩大经济共同体成关键

中国在智慧科技养老上仍有很大发挥空间
新华网 时评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术赋能养老服务

人民币暂时难以取代美元地位
雷鼎鸣

雷鼎鸣看中国经济|人民币取代美元的障碍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看东西方人生态度大不同 西方哲学不能变成中国思想

中青时评

“铁路+旅游”激发旅游市场新动能

中美关系尚未到解冻阶段
环球时报 社评集

中美关系|欢迎中美关系“解冻” 但美国必须来真的

呼伦贝尔草原
陈万雄

陈万雄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战皆在呼伦贝尔草原

中国愿意和世界各国落实多边主义
央视快评

中国经济|携手共促开放共享的服务经济

霞飞宸

霞飞宸解说马远《水图》:取材及手法绝无仅有

 美元人民币
翟东升

翟东升从日德汇率政策 预示不干预人民币升值利多于弊

当代中国-林奋强-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香港第一次
林奋强

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 香港第一次

当代中国-名家-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当代中国-名家-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樊锦诗

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当代中国-名家-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张信刚

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当代中国-名家-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莫言

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当代中国-名家-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 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当代中国-吴家玮-吴家玮穷小子美国发愤苦读成材
吴家玮

吴家玮穷小子 美国发愤苦读成材

当代中国-李光耀-看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
李光耀

看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

当代中国-单霁翔-今年故宫600岁
单霁翔

修缮保育 北京故宫迎来600岁生日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