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新豹看1920年代两次工潮 罢工卷进政治角力

编辑︰黄皓颐

  1920年代有两次大型工潮,一是1922年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另一是1925-26年的省港大罢工。这些都是(广州)国民政府和港英政治的政治角力。

丁新豹看香港工潮 源于民众生活困苦

  工潮的产生背景跟当时人民生活比较苦有关。当时的香港,人口急增,从1911年至1921年,人口增加了37%。住屋问题、米价上涨,生活艰苦,工人运动此起彼落。还有是,华人与英人之间产生矛盾。

     当时一批一批人涌来香港,因为香港比较稳定,而当时内地非常混乱,加上有新文化运动、反殖民地主义等思潮,诸如此类。最重要是孙中山在南方成立了政权,他很标榜笼络工人。这些就成为工人运动的背景。

  到了1921年,共产党成立。省港大罢工便是由共产党带领的。

丁新豹忆海员大罢工 打破惯例资方答应加薪

香港海员大罢工
1922年1月12日至3月8日,香港的海员要求加薪,遭到英国资本家拒绝。丁新豹表示,当时广州国民政府成为香港海员的后盾,因而拉开了大型工潮的序幕。香港海员大罢工的结果是,资方答应给员工加薪。图为当时香港海员和市民上街庆祝罢工胜利的场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海员大罢工,基本上是(广州)国民政府和港英政府的角力。

  那时,海员的待遇不高,希望加薪而举行罢工的工潮。原本是工人的工潮,慢慢加入了政治元素,当时的(广州)国民政府说没关系,你们回来,我们养你,所以几千人就一起返回广州。他们回到广州后,真的有吃有住,所以工人都不怕罢工,因为背后有一个政府撑腰,这其实就是孙中山的反殖民主义、反帝国主义其中一种表现。

  海员大罢工最后低头的,是资方。这是很少有的。资方答应加薪,而且将原本拿走的海员工会招牌,放着鞭炮送回工会,重要悬挂起来。

  这次事件,从管治的角度来看,是非常失败的;因为开了先例。政府是最怕开先例的,因为有了第一次,就会有下一次。

  延伸阅读:丁新豹看东华医院:代表香港民间和内地官方的合作关系

丁新豹忆省港大罢工 各行业响应令香港恍如停运

广州沙面工人罢工的队伍
丁新豹表示,1925年爆发的省港大罢工,源自上海的“五卅惨案”。到了6月23日,广州沙面工人进行罢工,省港大罢工全面爆发。图为沙面工人罢工的队伍。(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结果3年后,1925年爆发更严重的省港大罢工。省港大罢工的背景是源自上海的“五卅惨案”。6月23日,广州的工人和学生游行到广州沙面租界附近时,几个驻守在沙面的印度兵开枪打死了一些人。这件事情迅速在香港发酵,各行业的工人都参与罢工,甚至连公务员也一起罢工。整个香港恍如停止运行。

  香港是一个转运港,所以打击很大。这件事情究竟是怎么来的?其实背后跟共产党相关。

  1923年、24年开始,有了“联俄容共”。国民党容许共产党加入去,这是孙中山的一个策略,因此当时国民党渗透了很多共产党人,所以省港大罢工是共产党在背后策划的一场工运。

  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1925年就策划了这场大型的罢工。

  这次罢工让香港整个瘫痪,经济也非常差。

省港大罢工
丁新豹指出,1925年6月广州工人和学生在广州沙面游行时,发生沙面印度兵打死人事件。该事件迅速在香港发酵,各行各业都参与罢工,省港大罢工爆发。事件令香港有如暂停运行,影响重大。(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省港大罢工后,港英政府发现中文学校传递了很多反殖民地和帝国主义的思想,所以进行加强监管。

  此外,成立了劳工处,专门管理工运事宜,而之前是没有一个独立部门来管理工运的。

  还有是,港英政府也趁机扫清香港的共产党人。他们原本是潜伏着的,后来因两次罢工而现身,所以全部被一网打尽。

  延伸阅读:丁新豹回顾香港西式教育 培育首批华人精英

《华商报》
中国共产党曾经在香港创办《华商报》,于1941年4月8日创刊,后来因打仗而暂时停刊。直至1946年1月4日复刊,在1949年10月15日最终停办。(网上图片)

  中国共产党在香港曾创办了一份报纸,叫做《华商报》,当时是1941年4月8日,但是没多久就打仗了。1946年1月4日复刊,最后在1949年10月15日停办。(八之七)

  (转载自香港中华文化发展联合会《历史文化学堂──和谐与矛盾:论清末至中共建国前的中港关系》专题讲座@YouTube,标题及内容经编辑整理)

相关标签
1870-1880年香港

丁新豹看南京条约影响深远 香港为何变成中西汇流窗口?

香港街道故事|太古糖厂街 铜锣湾糖街 两大洋行之争?北角差点有糖厂?

澳门、中山、珠海

大湾区历史|丁新豹忆澳门最早接触西方文化 中山原名香山 珠海唐家湾人才辈出

东华医院

丁新豹看东华医院:代表香港民间和内地官方的合作关系

香港大学

丁新豹回顾香港大学是为中国而建立

道济会堂

丁新豹忆基督教跟革命的关系密切?

孙中山

丁新豹忆孙中山一番话 香港土壤萌生革命思想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编辑之选

范勇鹏:西方“叙事战争”赢不了世界

美国华盛顿的国会大厦
张维为

张维为看西方妄想透过叙事战争来恢复往日荣光

东方与西方
金灿荣

金灿荣看百年变局进入新格局──“东升西降”

农田、货柜船
温铁军

温铁军从土地和海洋文明 看东、西方两大文明的差异

坐在轮椅的人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导航 欣赏别人的幸福

当代中国 时评

人均寿命不断延长 中国人的“长寿密码”有哪些?

共同富裕
Qiyuan Lu
卢麒元

卢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国扩大经济共同体成关键

罗伦斯将军 潮游三国

三国景点阿斗寨|刘禅为何被百姓奉为“花神”?

容闳、伍廷芳、何启
丁新豹

丁新豹回顾香港西式教育 培育首批华人精英

中国在智慧科技养老上仍有很大发挥空间
新华网 时评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术赋能养老服务

人民币暂时难以取代美元地位
雷鼎鸣

雷鼎鸣看中国经济|人民币取代美元的障碍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看东西方人生态度大不同 西方哲学不能变成中国思想

中青时评

“铁路+旅游”激发旅游市场新动能

中美关系尚未到解冻阶段
环球时报 社评集

中美关系|欢迎中美关系“解冻” 但美国必须来真的

呼伦贝尔草原
陈万雄

陈万雄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战皆在呼伦贝尔草原

中国愿意和世界各国落实多边主义
央视快评

中国经济|携手共促开放共享的服务经济

霞飞宸

霞飞宸解说马远《水图》:取材及手法绝无仅有

 美元人民币
翟东升

翟东升从日德汇率政策 预示不干预人民币升值利多于弊

当代中国-林奋强-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香港第一次
林奋强

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 香港第一次

当代中国-名家-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当代中国-名家-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樊锦诗

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当代中国-名家-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张信刚

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当代中国-名家-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莫言

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当代中国-名家-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 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当代中国-吴家玮-吴家玮穷小子美国发愤苦读成材
吴家玮

吴家玮穷小子 美国发愤苦读成材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