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01-14
垃圾征费今年8月1日实施,届时市民需要购买指定垃圾袋来弃置垃圾,否则有可能被罚款1,500元。扔垃圾都要收费,无非是香港固体废物问题太严重。早在2013年香港已是亚太区的“垃圾之都”,每日人均弃置1.36公斤垃圾,比起台北(1公斤)、首尔(0.95公斤)及东京(0.77公斤)等邻近发达城市都多。
十年过去,香港垃圾量有增无减。目前香港每日都有约11,128公吨废物送进堆填区,足以堆满超过4个奥运标准泳池,情况令人关注。为令读者更易理解即将实施的垃圾征费和香港的垃圾问题,本文把其归纳成10点,让大家一文看清垃圾征费的前因后果。
1公斤|每日人均弃置超过1公斤垃圾
环境局的资料显示,2021年香港人均丢弃约1.53公斤的垃圾,相比十年前、即2011年的1.27公斤增加了20%。数字追平2018年的纪录,是1997年回归后最高。
2种收费|家居垃圾按量征费 大型废物要贴标签
新的垃圾征费措施是以“污染者自付”原则按量收费,全港所有住宅和非住宅(包括工商业界)都要遵守。措施有两种收费模式:
第一种是“按袋”或“按标签”收费,家居垃圾须放入指定垃圾袋弃置,垃圾袋设9种不同大小,费用介乎0.3至11元;至于未能入袋的大型垃圾,如床褥、书柜、餐桌等家俬,则需在每件大型垃圾贴上一个11元的指定标签方可弃置。
第二种收费,只适用于由私营废物收集商以“非压缩型”垃圾车收集垃圾的用户。用户不用事先把垃圾装在指定袋或贴标签,垃圾车经过堆填区或废物转运站时,会按垃圾重量被征收每公吨365至395元的“入闸费”。
3个堆填区|2030年饱和 石鼓洲屯门建焚化炉
自从香港在1990年代关闭所有垃圾焚化炉,香港主要仰赖3个堆填区(屯门稔湾新界西堆填区、打鼓岭新界东北堆填区、将军澳新界东南堆填区)来消化都市固体废物。由于3者预计在2030年达致饱和,源头减废逼在眉睫。
此外,特区政府亦正在石鼓洲及屯门曾咀兴建两座焚化炉,预计分别在2025年及2030年投产。
减少4成垃圾|人均垃圾量降至0.8公斤
特区政府期望,开征垃圾征费,配合减废回收措施、其他政策法规及宣传教育,能把香港的固体废物弃置量逐步减少40%至45%,希望达致《香港资源循环蓝图2013-2022年》提出减废目标,把香港人均垃圾量减少至0.8公斤以下。
5成半回收率|港回收率逊欧洲 目标增至55%
目前香港垃圾的回收比率只有31%,地球之友引述,有关数字比欧洲平均回收率39%还要低。特区政府期望推行垃圾征费后,回收率可提升至5成半。
6个月适应期|口头警告初犯者
垃圾征费今年8月1日实施,首6个月设有适应期。政府表示,适应期内会尽量对违规市民给予口头警告,期后将针对“违法黑点”严厉执法,向没有依照新措施弃置垃圾的市民罚款1,500元,严重及屡次违例者将会以传票方式被检控,首次定罪高罚款25,000元及监禁6个月。
7条试验屋村|8成居民不用指定垃圾袋
垃圾征费实施后,预计物业管理及清洁公司工作量将有所增加。有报道指,房屋署已向屋村物业管理及清洁公司提出支付额外服务费和行政费方案,评估届时可能有约两成居民违规,不遵照从新例以指定袋扔垃圾。不过,业界对违规数字有保留。
因为根据政府2018年起分阶段在33条公屋村推行的“垃圾征费实践计划”,其中7条屋村,就被发现有8成以上居民不使用指定袋。业界忧虑措施落实时,违规垃圾可能比政府估计的两成为多,届时承办商或需额外付费买袋,加剧财政压力。而环保团体则建议当局为垃圾征费订立短、中、长期的绩效指标(KPI)。
8种回收物品|去年港回收42公吨垃圾
2022年有约42万公吨的都市固体废物被回收,并于本地循环再造,比2021年约28万公吨被回收,数字增加5成,主要由塑胶物料及含铁金属的本地循环再造带动。
政府期望开征垃圾征费后,香港的垃圾回收率可由31%提升至55%。根据环保署资料,以下8种物品都接受回收,包括纸张、金属、塑胶、玻璃樽、充电池、小型电器、悭电胆及光管、受管制电器(俗称“四电一脑”的冷气、洗衣机、雪柜、电视及电脑产品) ,回收点须知及详情可参阅环保署的“香港减废网站”。
9款垃圾袋|容量3至100公斤 收费0.3至11元
垃圾征费下,市民需将垃圾放进指定垃圾袋弃置。当局提供9款不同大小的垃圾袋,包括3、5、10、15、20、35、50、75及100公斤,收费介乎0.3元至11元。未能入袋的大型家俬则须贴上每个11元的指定标签可弃置。指定袋和标签可在获授权的超级市场、便利店、药房和网上平台等等约3,000个零售点发售。
10元津贴|公屋户免费赠袋半年 综援户津贴10元
为了协助市民适应新措施,政府将在垃圾征费实施的首6个月,向公屋户免费派发指定垃圾袋,另会向综援户及领取长者生活津贴的人士,每人每月提供10元垃圾征费津贴,减轻财政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