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3-27
英国《经济学人》文章《中国科学的崛起——令人担心还是令人欢迎?》,把中国科学的飞速进步归结为三个因素,即资金、设备和人才。
中国科研投入 20多年间增长16倍
中国的研发投入自2000年以来增长了16倍,现在总量仅次于美国。文章认为中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中已经不乏最先进的设备和非常优秀的研究人员,而且薪酬也很有竞争力。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有一位学者指出:“中国学生不再像他们的导师那样,将美国视为某种‘科学圣地’。”西方机构对年轻而有抱负的中国科学家的吸引力似乎愈来愈小。

美大学调查:特朗普上台 离美华人科学家急增
2024年7月15日美国斯坦福大学也发布了一个调查报告,显示自2018年后离开美国的华人科学家增加了75%。
报告对1,304个在美国的华人科学家进行了在线调查,表明自2018年特朗普政府以所谓“安全和技术威胁”为由而推出所谓的“中国行动计划”以来,华人科学家离开美国的人数增加了75%。其中生命科学领域最为显著,2021年有超过1,000名生命科学家离开美国。
根据这个报告的调查:
35%在美国的华人科学家感到自己在美国不受欢迎;
72%的学术研究人员感到研究不安全;
65%的受访者担心“美国的反亚裔仇恨和暴力”。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这篇文章也分析了中国留学生和科学家大规模回国的现象,认为这是美国政府的“推力”(Push)和中国政府的“拉力”(Pull)两个因素互动的结果。
延伸阅读:金灿荣看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国地位举足轻重

中国芯片生产设备 能做到自主可控
这也使我想到不久前,中微公司董事长尹志尧与一批国内芯片产业界的精英,共同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的一番话。
尹志尧本人曾长期在矽谷工作,他说:“矽谷有不少先进设备,但你真正看这些设备是谁在做的呢?其中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中国留学生干起来的。好的是其中的大部分人已经回国了,在座的好几位都是美国回来的,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国内专家合作。”
他还向大家报告了一个好消息:到今年(2024年)夏天,我们在芯片生产设备方面,“基本上可以做到自主可控,虽然在某些方面我们可能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但最起码我们是已经有技术,至少可以替代了。” (四之三)
(转载自《这就是中国》第255集,标题和内文经编辑整理)
延伸阅读:张维为:中国已成西方眼中科学超级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