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12-24
今年已相约家人或好友吃圣诞大餐?圣诞节吃圣诞大餐,并不是新鲜事。昔日香港,不单西餐厅和酒店推出圣诞大餐,就连中式菜馆也有提供。
旧香港的圣诞大餐常设十道或以上菜式,头盘经常是“咯嗲”,这究竟是什么?圣诞大餐的价钱,并不便宜,约为打工仔月薪一成。你又会否舍得吃?
圣诞大餐不是吃火鸡?哪个国家最盛行吃圣诞大餐?

圣诞大餐吃什么?当然包括火鸡。但翻查资料,最早期的传统圣诞大餐,是吃烤鹅。据说,1620年才开始在圣诞节吃火鸡,这种风俗盛行于美国。烤制的火鸡,味道鲜美,渐渐成为西方人在圣诞节的必吃食品。
香港早年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圣诞节成为受重视的节日,因此也仿傚西方人在这节日与家人共聚,齐齐吃圣诞大餐。
延伸阅读:尖东圣诞灯饰 香港人的中西文化交融回忆
从广告看港式圣诞大餐变化 一蚊几毫有得食?
究竟香港何时开始出现圣诞大餐?翻查资料也找不到肯定答案。不过,最早出现在旧报纸的圣诞大餐广告,是在1930年代,每位收费$0.7。同样是1930年代,在英资百货公司连卡佛的餐厅,吃一个包括火鸡、鱼柳、水鱼汤、洋蓟牛柳和烤羊鞍等共14道菜式的圣诞大餐,则收$1.35。
以那个年代一般打工仔的月薪约$15至$50计算,圣诞大餐约为月薪十分之一,可说十分昂贵,不是普遍市民可以负担得来。
到了1940年代,香港愈来愈多餐厅在报章刊登圣诞大餐广告,收费上升至$2至$2.5。至40年代尾,圣诞大餐每位收费已升至约$5。
翻看1949年《工商晚报》一则湾仔北极餐厅的圣诞特餐广告,十道菜包括士廉唂嗲、火鸡、羊扒、石班柳及布甸等,收费$5。
50年代的圣诞大餐,大致上跟40年代的相若,都是会约有十道菜式(咖啡或茶也算是一道菜),主菜是以牛扒或火鸡为主。例如1955年银宫餐厅的圣诞大餐广告,菜单就包括杂果咯嗲、吉列石班、火鸡、火腿、鸭肉等,每位收费$5。
延伸阅读:中环张灯结綵 创圣诞灯饰先河
中式菜馆也可吃圣诞大餐 头盘“咯嗲”是饮品还是食品?
40、50年代的圣诞大餐中,头盘常有一道“咯嗲”,这究竟是什么?“咯嗲”的英文是Cocktail。那不就是鸡尾酒吗?其实它还有另一个意思,就是冻食的前菜,例如杂果咯嗲(Fruit Cocktail)是将杂果放进酒杯中;或大虾咯嗲,将大虾和沙律放入酒杯中。
60年代,一般餐厅的圣诞大餐收费约$8至$10,但在酒店进餐的话,例如1963年在美丽华大酒店吃平安夜圣诞大餐,每位需付$35。
渐渐地,圣诞大餐成为市民在平安夜或圣诞节的重点活动之一。除了餐厅、酒店,就连中式菜馆、酒家等都会推出圣诞大餐,例如1958年《华侨日报》一则金鱼菜馆的圣诞大餐广告,12道菜每位$10,又设10道菜的儿童圣诞餐,每位$5.5,又赠送礼物一份。
随着70、80年代香港经济开始快速发展,愈来愈多人会在平安夜或圣诞节跟亲朋好友相聚,一起吃圣诞大餐欢度温馨佳节。
时至今日,圣诞大餐的价钱已升至数百、逾千元,吃的美食比昔日更精致、更美味,但最重要的是,陪伴在你身边的,是你的至亲、挚爱。
延伸阅读:圣诞好去处|深圳“雪景”餐厅打卡攻略 超靓布置圣诞氛围拉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