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信刚:去新疆 童年梦想成真

编辑︰黄皓颐

   念小学时,我从课本里读到张骞通西域和班超投笔从戎;从收音机里学会唱《达阪城的姑娘》;在家里听长辈们谈到盛世才和包尔汉。所以我很早就有到新疆去的梦想。

30年来见证新疆改变

当代中国-名家-张信刚:去新疆童年梦想成真
游新疆乌鲁木齐必到的大型地标建筑——新疆国际大巴扎,被称为“新疆之窗”,是购物、娱乐和饮食集中地。(图片来源:Getty)

  1987年夏天从美国回国讲学,讲课结束后,邀请单位依例请我在国内旅行两周。前两次我要求去新疆,都被婉拒了。这一次我又说想去,邀请单位爽快地同意了。8月中,我和妻子乘飞机到乌鲁木齐,停留了3天,又飞到喀什待了4天。童年的梦想居然成为现实!

     30年前的新疆和今天完全不可相比,当年我们在喀什机场的经历就能说明。

  延伸阅读:张信刚论中国文化独有的“天下”观

  离开喀什前,发现飞机的一只轮子有问题,几名技工修了两个多钟头没成功,天已经黑了。机场没有照明设备,夜间不能起飞,于是乘客被送进大汽车去宾馆过夜。

  已经装进飞机的行李并不还给乘客,一身汗也无法换衣服。第二天一早,一架载着乘客的民航班机绕道来喀什,放下一只轮子,立即重新起飞。新轮子很顺利地换上了,也没有测试就让我们登机前往乌鲁木齐。

  30年来我多次到新疆,只因为我对她有一种痴迷。正是这种痴迷使我逐渐认识了新疆,并见证了她的变化。

新疆哈密的小麦见证人类文明史

当代中国-名家-张信刚:去新疆童年梦想成真
新疆哈密市白石头景区附近的油菜花田在盛夏争相开放。在天山脚下,草原与油菜田相间,碧绿金黄相映下,成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光。(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4,000多年前,一些说印欧语系语言,深眼眶高鼻梁的部落利用被他们驯服的马,从黑海北岸沿着欧亚草原向东移到阿勒泰山脉北麓。其中一支翻过阿勒泰山,南下到新疆北部的草原;他们被考古学者称为吐火罗人。 继而,一部分吐火罗人向东南移动到河西走廊——汉文史书称他们为月氏人。

  在哈密附近的巴里坤草原上有一座3,200年前的石结构,里面发现不少陶器,还有已经碳化的麦粒;学者认为这里可能是吐火罗人(月氏人)的王庭。吐火罗人把西亚的小麦带到河西走廊,因此中原地区才有了小麦。 这是人类文明史中的大事!

  哈密素来是丝绸之路上的要地。 今天无论是乘火车或是走公路,哈密仍是从内地进出新疆的必经之地。

新疆“哈密瓜”名字的由来 

当代中国-名家-张信刚:去新疆童年梦想成真
新疆特产哈密瓜的名字,是由清朝康熙帝赐名。(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西元14至15世纪,哈密属于东察合台汗国,由成吉思汗的后代统治。明永乐建都北京后,需要同时面对瓦剌(西蒙古)和退回蒙古高原的北元政权。他于1402年封哈密的蒙古统治者为忠顺王;明代中叶,哈密的蒙古统治者改信了伊斯兰教。

  到了清初,西蒙古准噶尔部崛起,先在南疆消灭了东察合台汗国贵族所建的叶尔羌汗国,继而在蒙古挑战清朝的权威。当时处于两大势力之间的哈密王决心依附清朝,派专使朝见康熙,并呈献甜美的瓜果。康熙把这个新疆特产命名 “哈密瓜”,并封献瓜者为“世袭王公”。

  延伸阅读:张信刚教授分享:文明的激荡─—历史观点与未来展望

  虽然哈密的情势一向复杂,哈密的王统却持续了233年;第九代哈密王1930年才被冯玉祥逐出王宫。今天,重修过的哈密王府是重要的旅游景点。

  比哈密王府更广为人知的是“哈密瓜”。对这个来自全国的美誉,哈密之西大约200公里的鄯善的瓜农们心里并不甜美——我在鄯善参观瓜田的时候,有瓜农告诉我,“哈密瓜”的主要产地是鄯善! (八之一)

  (经作者授权,转载自张信刚《文明的地图》,标题经编辑整理)

植树造林 莫过清明

  你知道吗?自古以来,中国有清明节植树的习惯,所以也有人把清明节称为植树节。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是一个农谚,因为清明节前后,气候条件很适合树木生长,树木种植以后,成活率高,生长快。

  这句农谚没有文献出处,但《岁时百问》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即是此时种植树木成活率高,适宜植树。

当代中国-名家-张信刚赞扬坚守岗位的乌鲁木齐老学者

张信刚赞扬 坚守岗位的乌鲁木齐老学者

2021-06-30
当代中国-名家-张信刚看丝路北枢纽——吐鲁番

张信刚看丝路北枢纽——吐鲁番的文化融合

2021-06-25
当代中国-名家-张信刚论中国文化传扬天下大同理想

张信刚论中国文化 传扬天下大同理想

2021-05-26
当代中国-名家-张信刚论“天下”──中国文化独有

张信刚论中国文化独有的“天下”观

2021-05-16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中国经济-中国上海
罗思义
罗思义

罗思义:只有把中国变成西方 才能阻止中国实现经济增长目标

2025-04-06
外国人游览故宫
杨荣文
杨荣文

杨荣文鼓励西方年轻人到中国 认识中文 建立未来资产

2025-04-04
中国科研
张维为

张维为:比较64项前沿技术 中国53项排名第一 美国仅11项

2025-04-04
5.16中俄联合声明
温铁军

温铁军拆解中俄农业合作的喜与忧

2025-03-06
罗伦斯将军 潮游三国

三国旅游|成都北上三星堆遗址 打边炉遇马岱墓碑!

2025-02-09
狒狒照镜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导航 狒狒照镜的启示

2025-02-05
紫禁城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对“天下”的想像:国际秩序总依靠力量和利益

2025-01-12
中国与美国
编辑之选

高志凯:不管谁当总统 中美关系都会经历惊涛骇浪

2024-11-04
天安门广场、白宫
马凯硕

马凯硕:是时候与非西方开展对话了

2024-09-19
香港达德学院是共产党在港建立的一间大专院校。校舍原是泷江别墅,芳园是别墅的别称。
丁新豹

丁新豹回顾达德学院 汇聚共产党专才的香港大专院校

2024-08-01
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週,机器人表演
金灿荣

金灿荣看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国地位举足轻重

2024-07-03
当代中国 时评

人均寿命不断延长 中国人的“长寿密码”有哪些?

2024-04-02
共同富裕
Qiyuan Lu
卢麒元

卢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国扩大经济共同体成关键

2024-02-15
中国在智慧科技养老上仍有很大发挥空间
新华网 时评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术赋能养老服务

2023-06-13
人民币暂时难以取代美元地位
雷鼎鸣

雷鼎鸣看中国经济|人民币取代美元的障碍

2023-06-07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看东西方人生态度大不同 西方哲学不能变成中国思想

2023-06-01
中青时评

“铁路+旅游”激发旅游市场新动能

2023-05-30
中美关系尚未到解冻阶段
环球时报 社评集

中美关系|欢迎中美关系“解冻” 但美国必须来真的

2023-05-27
呼伦贝尔草原
陈万雄

陈万雄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战皆在呼伦贝尔草原

2023-01-06
中国愿意和世界各国落实多边主义
央视快评

中国经济|携手共促开放共享的服务经济

2022-09-17
霞飞宸

霞飞宸解说马远《水图》:取材及手法绝无仅有

2022-08-25
 美元人民币
翟东升

翟东升从日德汇率政策 预示不干预人民币升值利多于弊

2022-08-16
当代中国-林奋强-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香港第一次
林奋强

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 香港第一次

2021-12-20
当代中国-名家-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2021-12-16
当代中国-名家-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樊锦诗

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2021-12-07
当代中国-名家-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张信刚

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2021-11-12
当代中国-名家-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莫言

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2021-08-02
当代中国-名家-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 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2021-06-17
当代中国-吴家玮-吴家玮穷小子美国发愤苦读成材
吴家玮

吴家玮穷小子 美国发愤苦读成材

2021-03-08
当代中国-李光耀-看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
李光耀

看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

2020-12-28
当代中国-单霁翔-今年故宫600岁
单霁翔

修缮保育 北京故宫迎来600岁生日

2020-12-09
WeChat
本网站使用Cookies来改善您的浏览体验, 请确定您同意及接受我们的私隐政策才继续浏览。
同意及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