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通識|四大民間傳説分別是?

編輯︰流螢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以來便流傳着許多令人深刻的民間傳説故事,那麽,大家知道古代四大民間傳説分別是哪幾個嗎?

   中國四大民間傳説故事,指的是在民間以口頭、文字等形式最廣為流傳、影響最深的四個神話傳説,分別是《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和《孟姜女》。

  四個民間傳説中,相信以《牛郎織女》最為人熟悉,傳統節日七夕,正是從這個故事而來。

四大民間傳説-七夕
七夕,又稱乞巧節,除了紀念牛郎織女外,更是古代女子向織女乞求智慧的傳統節日。(網上圖片)

  相傳,天帝的孫女織女有一天偷偷下凡,與牛郎互生情愫,決定嫁給牛郎,然而此事惹怒了天帝,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農曆七月初七相會一次。

  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鵲橋上的喜鵲,喜鵲用身體搭成一座能跨越天河的鵲橋,讓二人能夠於天河上相會。

  《梁山伯與祝英台》,簡稱《梁祝》,講述了女扮男裝求學的祝英台,結識了同窗梁山伯,最終卻因家族背景,無法結下姻緣的愛情悲劇。

杭州西湖長橋
西湖三大情人橋之一的長橋,説的便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凄美愛情故事,見證了梁祝二人十八相送的情節。(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梁祝》自東晉起便開始在民間流傳,至今已有逾1,700年歷史,凄美的故事被世人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更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白蛇傳》,又名《許仙與白娘子》,於清代尤為盛行,講述了修煉成人形的蛇妖白素貞與凡人書生許仙的曲折愛情故事。

  白素貞與許仙的愛情故事,表達了古人對男女自由戀愛的向往和對封建社會的憎惡,是中國民間集體創作的典範,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以此故事為原型,拍攝了多部影視作品,傳頌至今。

四大民間傳説-白蛇傳
相傳,白娘子和許仙於西湖斷橋上邂逅,因傘定情,兩人不顧世俗偏見的愛情感動了無數人,成為了流芳百世的經典之作。(網上圖片)

  《孟姜女》的故事,雖然沒有另外三個民間傳説的流傳度高,但卻也讓人十分深刻。

  相傳,秦代年間,孟姜女的丈夫被迫出發修築長城,不久卻因饑寒過勞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之下。孟姜女得知後悲痛欲絕,於是身背寒衣,萬里尋夫來到長城,她痛哭三天三夜,而後長城崩塌,露出了丈夫的遺體,把丈夫安葬後,絕望的她最終投海而亡。

四大民間傳説-孟姜女哭長城
相傳,寒衣節的由來與孟姜女千里尋夫送寒衣的故事有關。(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閲讀:中秋節|中秋趣談 嫦娥奔月為了離婚? 月餅起義造就明朝崛起?

相關標籤

工夫茶 vs 功夫茶  

  潮州人吃飯喝茶,都用「食」字,「食飯」叫「蓆伴」,喝茶叫「食茶」(音:蓆嗲),當中又最愛喝「工夫茶」。

  「工夫茶」的「工夫」,跟「打功夫」的「功夫」並不一樣。「工夫茶」一詞最早出現在清康熙年間,據說是福建武夷山上最上品的茶種,慢慢演變成一種品茶的程式,即泡茶的動作及過程。 

  「工夫茶」(音:近扶爹)的「工夫」,在潮州話的意思是仔細、講究的意思,而不是耍功夫的「功夫」。

  泡工夫茶需要用一個細小的...

儂好:上海話與邵氏影城

  上海作為中國內地第二大城市,上海話,即上海吳語(又稱滬語)於1930年代曾盛極一時。50年代香港的文化及電影圈,曾是上海人的天下,不少圈內人都懂一兩句上海話。

  50年代,不少上海人移民香港,邵氏父子電影公司(即邵氏兄弟的前身)老闆邵醉翁便是其一。他操一口寧波上海話:「阿拉」(即我們)、「儂好」(即你好)、「謝謝儂」(即謝謝你),懂者不多。 

  老闆是上海人,編劇部聘用了不少上海文人,上海話曾一度充斥了整個片場,那年代曾有人吐嘈:「如果不懂上海話,千萬別...

「十三點」與「十二點六十分」

  「十三點」這上海方言,詞義大抵是怪裏怪氣、傻頭傻腦的,大多用作取笑或不傷感情的罵人話。

  由於使用頻率極高,由「十三點」這方言衍生出不少與「十三點」完全同義的隱詞或暗喻,看得令人會心微笑。

  例如「B拆開」便是「十三點」的同義詞,只不過這詞語已化身成一道謎題,要人動動腦筋猜一猜:把英文字母「B」字拆開,就成一豎一彎的阿拉伯數字「13」。

  另一個表示「十三點」的隱詞是「十二點六十分」...

禮玉六器

中國文化通識|玉原來是禮器?甚麽是六器?

2023-09-30

中國文化通識|花中四君子是甚麼?

2023-09-24
中國三大鬼節

中國文化通識|三大鬼節是哪三個?

2023-08-26
四大皆空的四大所指甚麼?

趣談中國文化|「四大皆空」是哪四「空」?

2023-08-21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荷蘭水蓋;荷蘭水;飽死荷蘭豆

趣談中國文化|勳章又叫「荷蘭水蓋」?盤點消失的「荷蘭」廣東話

2024-10-28
文化百科;趣談中國文化;陶淵明;五斗米

趣談中國文化|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他的月薪有多少?

2024-04-17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