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3-04-26
常識題:在1972年香港海底隧道(紅隧)通車前,往來維港兩岸,靠甚麼交通工具?
如果你的答案是油麻地小輪、天星小輪,只答對一半,因為當晚上渡輪服務停止後,港人就要坐「嘩啦嘩啦」來往港島及九龍了。
嘩啦嘩啦名字由來 竟然與聲音嘈吵有關?
年輕一輩可能未聽過「嘩啦嘩啦」水上的士,它是一種利用引擎發動的小電船。嘩啦嘩啦的船身是木製的,長度約6米,摩打在船倉前端,沒有甲板,所以乘客都會坐在後面;最多可載約20人。
嘩啦嘩啦的船速緩慢,馬力只有10至20匹。由於船隻細小,所以能夠在內港行走。
為甚麼叫嘩啦嘩啦?原因是這款電船仔航行時,摩打轉動時拍打水面會發出「嘩啦嘩啦」的聲音,因而得名,而外國人就稱它「Walla Walla」。
20世紀初,嘩啦嘩啦開始普及,香港一些電船公司先後成立,例如1914年的共和電船有限公司,及1920年的民力電船有限公司。當時嘩啦嘩啦是人們來往港九的主要海上交通工具。
直至油麻地小輪和天星小輪於1923年及1933年分別取得專營權後,嘩啦嘩啦就變成了一種輔助海上服務。
延伸閱讀:汽車渡輪載車又載人 三隧夾擊無奈停辦
晚上渡輪停航後 嘩啦嘩啦成市民歸家唯一依靠
不過,當晚上渡輪停航後,尤其凌晨至清晨時份,就是嘩啦嘩啦「大展身手」的時間了。
甚麼人最需要坐嘩啦嘩啦?首先自然是夜歸人,包括餐飲業工作者。若凌晨要往來港九,他們就可以乘嘩啦嘩啦過海。在1950、60年代,每程船費約為5角,但若遇上打風等天氣不穩定的日子,船費卻可以水漲船高,增至$10、$20。
嘩啦嘩啦高峰期逾200艘 為報館送報 助回鄕者趕頭班火車
另一些經常需要嘩啦嘩啦服務的,便是運送報紙到港九發售的人。
一般來說,在清晨四、五時,嘩啦嘩啦便會被僱用作運送報紙用途。當時大部分報館都位於港島,完成印刷的報紙,都會經嘩啦嘩啦送到九龍和新界發售。
還有是趕頭班火車回鄉探親的市民,由於當時火車總站位於尖沙咀,所以住在港島的回鄉人士就會乘坐嘩啦嘩啦過海坐火車了。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愛回家 挑扁擔送物資回鄉探親
嘩啦嘩啦除了服務香港市民,也有龐大客源來自遠洋船隻的船員。在50、60年代香港的貨櫃碼頭未出現前,外國的載貨巨輪都會停泊在維港中央卸貨,當時的船員、裝載工人等要上岸、到船上工作,都是依賴嘩啦嘩啦如水上的士般接送往返。
在1950、60年代,嘩啦嘩啦最為盛行,高峰期有逾200艘在港九各地往來接送乘客。
紅隧通車貨櫃碼頭落成 影響嘩啦嘩啦走向式微
隨着1972年紅隧通車、多條過海隧道巴士線投入服務,市民對嘩啦嘩啦的需求大減;加上,70年代起多個貨櫃碼頭逐步落成啟用,上落貨的時間大幅縮短,因此船員和工人需要往返貨輪的次數亦減少,對嘩啦嘩啦這種海上交通工具的需要亦急劇下跌,令它逐漸走向式微。
延伸閱讀: 天星小輪見證香港文化120年
重溫嘩啦嘩啦水上的士遊 新辦歷史文化遊及維港遊任君選擇
嘩啦嘩啦見證了香港初期海上交通發展,雖然舊式的嘩啦嘩啦現今已難復見,不過,若你想回味一下乘坐水上的士的滋味,也是有途徑的。
在銅鑼灣避風塘海濱去年開辦了「Walla Walla歷史文化遊」,乘客乘船可以穿梭避風塘,並可到全港唯一的水上三角天后平安堂參觀。還有近年開辧的香港水上的士航線,包括了維港遊航線、中環大澳航線及尖東西九循環航線,也是不錯的選擇。
延伸閱讀:嘩啦嘩啦賞維港風光 揭開水上三角天后廟及怡和午炮背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