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隧道故事|香港有幾多條過海行車隧道?其實不止3條!

撰文︰華思齊

  香港一共有幾多條過海行車隧道?如果你的回答是3條,只計算連接維港的紅磡海底隧道(紅隧)、東區海底隧道(東隧)和西區海底隧道(西隧),那就很可能忽略了橫跨屯門和赤鱲角的「屯赤隧道」,所以正確答案是4條才對!

  適逢西隧專營權今年(2023年)8月即將屆滿,政府早前公布,將在8月2日推行首階段的「三隧分流」收費方案,以紓緩紅隧及東隧長期擠塞的問題;趁着這個機會,一起重溫香港4條過海行車隧道的發展史。

紅隧|第一條海底隧道 「肥肥」沈殿霞揭幕

  全長1.86公里的紅隧,是目前4條過海行車隧道中最短的一條,1969年動工,1972年8月2日啟用,當年由「肥肥」沈殿霞揭幕,她乘坐老爺車穿梭紅隧一幕,至今仍歷歷在目。

  在紅隧落成之前,維港兩岸僅靠汽車渡輪服務連接。隨着社會需求日增,駕駛者經常要在碼頭輪候一、兩個小時,有時甚至等四小時方可上船渡海。

1972年8月2日,「肥肥」沈殿霞乘坐老爺車穿梭隧道一幕,見證香港歷史上第一條海底隧道通車。自此以後,來往香港島及九龍不用依賴渡輪,可以驅車直達。(網上圖片)

  1950至60年代,曾有建在九龍半島和香港島之間興建跨海大橋,並有過幾個選址,但建議始終未有落實;當中的一些顧慮,包括擔心大橋的高度會影響啟德機場的飛機升降,因此即使興建大橋的造價比海底隧道便宜,港英政府最終還是選擇興建海底隧道。

  紅隧是香港歷史上首項採用「建造、營運及移交」方式興建的隧道工程,由私人機構興建,營運30年後,於1999年交還政府。

  不過只有4線行車道的紅隧,每日只可容納78,000架次汽車,啟用10年已經飽和,至今仍經常在繁忙時間出現塞車。

  延伸閱讀香港隧道|香港歷史首條海底隧道 當年今日紅隧通車

東隧|第二條過海行車隧道 首設行車道及鐵路

1989年港督衛奕信主持東隧通車儀式
1989年9月21日,時任港督衛奕信主持通車儀式,他的座駕勞斯萊斯經港島鰂魚涌進入隧道駛往九龍東茶果嶺的出口,衝過紅、白、藍三間的綵帶,並且在收費亭繳付10元隧道費後,成為東隧落成後第一位使用者。(圖片來源:南華早報)

  紅隧啟用20年,香港於1989年才有第二條過海行車隧道「東隧」的出現。

  連接鰂魚涌及茶果嶺的東隧,是現行維港3條過海行車隧道中最長的一條,全長2.2公里,是本港首條同時設有行車道及鐵路的隧道。

  東隧啟用時,私家車收費10元,與紅隧看齊,有助分流紅隧車量,也間接令汽車渡輪服務走向式微。

  不過東隧在專營期間的收費,亦惹過不少爭議。1998年東隧加價,私家車和的士收費由10元增至15元,令每天車流量下跌15,000架次;2005年更大幅加價67%至25元,每天車流量再減少10,000架次,加重其他過海隧道,尤其是紅隧的負擔,被譴責無視社會責任。

  延伸閱讀香港隧道|東隧啟用疏導塞車 誰是第一位使用者?

西隧|玫瑰園計劃產物 雙管三線行車成東南亞先例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西隧通車三隧分流解決港人塞車煩惱
1997年4月30日,在西隧通車儀式上,一輛開篷城巴載着眾嘉賓和第一批通過西隧的乘客,衝破紅色彩帶。西隧肩負分流紅磡和東磡車輛的重任。(圖片來源:AP)

  第三條海底隧道、全長2公里的「西隧」,是港英政府「玫瑰園計劃」(又名「香港機場核心計劃」)的主要工程之一。

  1990年代為配合赤鱲角機場的興建,政府耗資70億建造西隧,連接港島西營盤和尖沙咀的西九龍填海區,1997年啟用時是香港及東南亞首條雙管三線行車的海底隧道。

  隨着西隧的專營權在今年(2023年)8月屆滿,政府早前建議,將於8月2日起,針對私家車推行首階段的「633」收費方案,把西隧的私家收費由75元下調至60元,而紅隧和東隧的收費則劃一收30元。

  不過有關方案只屬過渡性質,目標在今年底推出次階段的「不同時段不同收費」方案,但有關安排仍需交由立法會審議。

  延伸閱讀香港隧道|西隧通車 三隧分流解港人塞車煩惱

屯赤隧道|維港以外首條過海行車隧道 創六個第一

2020年12月26日,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圖中紅衣者)及嘉賓乘坐開篷巴士,經屯赤隧道前往通車儀式會場。(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
2020年12月26日,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圖中紅衣者)及嘉賓乘坐開篷巴士,經屯赤隧道前往通車儀式會場。(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

  連接屯門、赤鱲角的「屯赤隧道」2020年12月27日開通,是本港第4條過海行車隧道,也是維港以外第一條過海行車隧道。

  自從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通車,市民駕車由屯門南來往赤鱲角機場,車程只需10分鐘,比以前縮短了20分鐘。

  屯赤隧道是香港23條隧道中最長的一條,全長約5公里。(撇除海底隧道,最長隧道為通往香園圍口岸的龍山隧道,全長4.8公里。)

  屯赤隧道落成時打破多項紀錄,創出6個「第一」:包括全港長度(5公里)及深度(水平面以下約60米)第一的行車隧道;本港第一次深入海床底鑽挖的工程;採用全球第一大的隧道鑽挖機「秦良玉」;第一次以飽和高壓技術施工,在海床底設置工作人員生活和施工的壓力艙,減低患上俗稱「潛水夫病」的風險; 以及第一次在行車隧道底設置公用設施走廊的隧道。

  延伸閱讀香港隧道|盤點隧道冷知識 哪條隧道最短?

2:23
大老山隧道

香港隧道故事|大老山隧道趣聞 貫通儀式儼如日本祭典?

2023-06-18
「嘩啦嘩啦」水上的士

集體回憶|昔日穿梭維港的「嘩啦嘩啦」水上的士 不怕深夜有家歸不得

2023-04-26
2:28

明星聚居地大埔康樂園 有個抗日將軍故事?

2023-04-23
2:40

消失的和合石鐵路|紅磡殯儀館林立 與和合石墳場有關?

2023-04-05

環球大廈前身是香港最美郵局? 細說香港四代郵政總局變遷

2023-04-02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砵甸乍街

香港街道故事|中環砵甸乍街鋪石板路有玄機 舊香港風情吸引電影取景

2025-04-26

香港茶餐廳|早期卡位是相睇勝地?水上人結婚在茶餐廳擺酒?

2025-04-20
都爹利街、《夢伴》MV

香港街道故事|中環都爹利街全港僅存4支煤氣燈 掘頭巷變法定古迹

2025-04-19

香港茶餐廳|瑞士雞翼源於美麗誤會?咕嚕肉的「咕嚕」有何含意?

2025-04-13

香港茶餐廳|這些港式麵包名不副實?雞尾包由剩食「二次創作」?

2025-03-30
舞獅,啟德體育園開幕

舞獅|中國傳統表演藝術 由宮廷娛樂到民間演出 走向傳承之路

2025-03-22
港鐵《牛仔》展

童年回憶|港鐵香港站《牛仔》展覽 40年來首次展出珍藏手稿

2025-03-21
香港茶餐廳飲品

香港茶餐廳飲品篇|「和尚跳海」是甚麼?唂咕和朱古力有何分別?

2025-03-16
香港賽馬會、香港體育學院、香港演藝學院

一文看清香港賽馬會行善百年 「體院」演藝學院是誰出資興建?|馬會故事

2025-03-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啟德體育園

啟德體育園3月1日開幕 「跨世代」明星 運動員演出 4台電視聯播

2025-02-11
林村許願樹

春節|由兩棵大榕樹到林村許願節 獨有拋寶牒許願的港式文化

2025-02-04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