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3-02-14
在西方理性主義,我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來自我明確的、理性的計劃和意志的執行。失敗了,就再來一次,不斷的修改、不斷的改造。在這個社會,包括自己的人生有許多缺陷,那怎麼辦?改造它。這種改造論、改造的觀念,來自柏拉圖主義的理念論。
王德峰:西方尋世界實體基礎源頭 《金剛經》「三句義」指世界非實體

中國人要像西方人一樣,不斷改造,改造自然也改造社會,包括改造個人的生活。但,這是不可能的。
後來我們都知道,這是不需要改造的。改造是很荒唐的事情。
《金剛經》中有「三句義」來表達。這三句話是經常出現的。第一句話,《金剛經》這麼說:「如來說,世界」。意思是如來說有一個世界。第二句話「皆非世界」,意思指這是世界了。緊接着的第三句話「是名世界」,所以稱它為世界。
「如來說世界」就是說有一個世界,但你千萬不要把這個「世界」看成是一個實體。
西方的宇宙觀是實體的宇宙觀,實體的最小單位以前叫「原子」,就是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後來物理學的發展要追問「分子、原子」,便發現原子也不「本原」,裏面還有「基本粒子」。
當以為找到基本粒子,「最終的實體」就找到了。但後來發現還不夠基本,據說還有「誇克」。總而言之,西方會無窮無盡地追問,「世界成立的實體基礎是甚麼?」
中國人受了西方學問、西方科學的影響,也開始有實體的觀念。這個實體的觀念,別以為僅僅存在我們對物理學的學習中,其實也慢慢地影響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但是世界不是實體,所以《金剛經》的「三句義」第一句話說,「如來說,世界」後,第二句話「皆非世界」,把這個「世界作為實體」否定了。但你不能把「世界」否定了,雖然這個世界不是由實體組成的。它是怎麼組成的?是「緣起性空」。
延伸閱讀:王德峰看漢語凝聚中國文化精神 無法繙譯為外語去理解
王德峰:沒有理想的丈夫或妻子 《金剛經》「三句義」破除實體觀念

佛教最基本的第一條原理,佛教的各種宗派都共同承認的,若你不承認這一條,就不能叫佛教的宗派,這就是「緣起性空」四個字。
甚麼叫「緣起性空」?
舉例說,我手中拿着一個礦泉水的瓶子,它有沒有自身的實體存在?按照西方觀點,有。它要被分解為物質,最後物質的最基本單位構成的「基本粒子」。
但是從佛家的觀點來看,它沒有實體性的存在。它叫「自性本空」,沒有自己的本性的。礦泉水的瓶子是怎麼來的?由各種因緣聚合而成,是各種條件匯合起來成了這個事物。但這個條件會聚合的,也會離散。
釋迦摩尼開宗明義就講,讓我們理解這個世界就是這四個字「緣起性空」。但是我們不要因為「性空」就「則空」了。若執着於「空」,你錯了。「世界作為實體」,它是不存在的,要把它「空」掉的。
但「世界作為緣起」,你是要承認的。「緣起」是真實的,不要因為「性空」而否定了「緣起」的真實性。
於是第三句話「是名世界」就來了。這世界就是一系列「緣起」。「緣起」本身要確認為真實。
延伸閱讀:中國引進西方知識和生活模式 王德峰:不會變成西方人
我們想一想這「三句義」的意思。
當我們在戀愛時,心中尋找一個理想的丈夫或妻子。我們帶着一個美好的願望,但這願望是我們自己心中構成一種如柏拉圖所說的「理念」。「理念」是柏拉圖講的實體。
一個男性帶着「怎樣的妻子才是理想的妻子」的想法,去追求那個女性。那個女性也許也帶着「怎樣的丈夫是理想的丈夫」的願望,去追求那個男性。每個人都帶着一個「實體」標準衡量對方。但錯誤在哪裏?「實體」本來不存在。
誰是天生的妻子?誰是天生的丈夫?答案是沒有的。丈夫是由妻子做出來的,同樣地,妻子是丈夫做出來的。丈夫與妻子是「交互性關係」。缺了一方,沒了另一方,這種關係叫「緣」。
所以懂得這「三句義」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破除實體制觀念」。(九之五)
(轉載自明師在你心中@YouTube,標題及內容經編輯整理,僅代表作者觀點,並不代表《當代中國》平台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