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中國文化|「三句不離本行」背後有段古?

撰文︰謝小明

  中國文化中,「三句不離本行」是形容一個人一說話就總是講到自己從事的行業,最早見於清朝李寶嘉《官場現形記》:「每到一處,開口三句話不離本行」。相傳這話是源自一個有趣的故事。 

  很久以前,某條村住了廚師、裁縫、馬車車夫和船夫四個能說會道的人,平時村中各家有糾紛,村民都會請他們做「和事佬」。 

  有一次,村裏有對兄弟鬧分家,便請這四人幫助。但這件事有點棘手,所以四人決定先到廚師家商量對策。 

  廚師說:「這事要快刀斬亂麻處理,別鍋、碗分不清。」 

  裁縫想了想說:「分家要公道,針、線都要穿過去。」 

  車夫說:「我們有幫人分家的經驗,前有車後有輪子,不太離譜就行。」 

  船夫不耐煩地說:「別再囉唆,到那兒見風使舵,怎樣順手就怎樣划船。」 

  廚師的太太聽到便忍不住笑了,說:「你們真是三句話不離本行,賣甚麼就吆喝甚麼。」她剛說完,一屋人便大笑起來,原來廚師太太是做小生意,最擅長叫賣。 

  後來,這故事慢慢傳開,在中國文化中,大家就用「三句話不離本行」形容人的言語離不開他所從事的職業。 

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來自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提及了古代中國重陽節一個重要習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植物,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陽節時,會將茱萸插在家門前及戴在頭上,根據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民間流行茱萸插頭上,以禦初寒消災避難、預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風俗志《歲華紀麗卷第三》也記載了重陽節時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齡、萸繫臂」的風俗。

  為何重陽...

吳牛喘月

  「吳牛喘月」這個成語,與天氣炎熱有關?具體是甚麼意思呢?

  「吳牛喘月」典故最早出現於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佚文》,「吳牛望見月則喘,彼之苦於日,見月怖喘矣。」此句意思是吳地(即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水牛生性怕熱,見到月亮以為是太陽,因懼怕酷暑而嚇得氣喘不已。

  此外,南朝《世說新語》中也有相關的故事,一位名為滿奮的大臣,從小生活在南方,特別怕冷,在洛陽冬...

中國文化通識|數字也分陰陽?

髹漆貼金工藝(太和殿龍椅)

中國文化通識|髹漆貼金是甚麽?

中國文化通識|面闊和進深的意思是?

鐘(青銅樂器)

中國文化通識|鐘是甚麼樂器?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