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棟見證航天發展 他還是「中國衛星之父」

編輯︰許可

  孫家棟在中國航天的地位少人能及,他研發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被譽為「中國衛星之父」;他又是北斗導航系統和探月工程首任總設計師,開拓未來。用錢學森的話說,孫家棟就是中國航天事業的見證人。孫家棟有甚麼故事?

錢學森親自點將 孫家棟挑重擔

  孫家棟1929年生於東北遼寧的教師家庭,上世紀50年代留學蘇聯,學習飛機製造,但回國後因為中國軍事需要,改行從事導彈和運載火箭的研發,且很快成為該領域的專家,30歲出頭已是一款中程導彈的總體主任設計師。

  到上世紀60年代,當局在成功研發「兩彈」(核彈和導彈)後,決定發展同樣對中國軍事有重要意義的「一星」──人造衞星。可是文革開始,多位技術負責人都「靠邊站」。此刻孫家棟的能力與智慧,引來時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的錢學森注意,並親自點將由這位年輕人出任人造衞星總體設計負責人。

  延伸閱讀:包攬中國航天4個「第一」 神舟之父戚發軔

孫家棟留學蘇聯前,曾任解放軍空軍的俄語翻譯。(網上圖片)

  臨危受命的孫家棟不負眾望,帶領團隊刻苦攻關,終於在1970年4月23日,把中國第一顆人造衞星「東方紅一號」送上太空,並實現了「上得去、抓得住、聽得着、看得見」的目標。中國亦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第5個成功發射人造衞星的國家。這一年,孫家棟才41歲。 

孫家棟頂壓力 移除衛星上毛像章

  這裏還有一段小插曲。文革時期神州大地的領袖崇拜近乎瘋狂,一些科研人員甚至在「東方紅1號」的儀器上鑲嵌毛主席像章以「表心意」,結果不單衞星重量大增,更可能影響散熱、影響衞星姿態。

  這問題的嚴重性其實大家心裏都有數,只是在那個特殊年代,誰也不敢說穿,擔心犯政治錯誤。最終還是孫家棟鼓起勇氣,趁匯報工作的機會向總理周恩來說出情況。周恩來聽後強調「搞衞星一定要講科學」,支持把像章移除,衛星才順利升空。

「東方紅一號」是中國發射的一顆衛星,它工運作了28天,但至今仍運行在地球軌道上。圖為河北一班學生參觀「東方紅一號」的模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後來孫家棟先後擔任中國第一顆遙感探測衛星、第一顆返回式衛星,以及多顆通信衛星、氣象衛星、地球資源探測衛星的總師,他還是北斗導航衛星的首任總設計師。從「東方紅一號」算起,由孫家棟擔任技術負責人或總師的人造衛星已超過40顆;中國自主研發的頭100個航天飛行器中,就有34個出自孫家棟之手。 

  延伸閱讀:孫家棟獲「共和國勳章」、葉培建獲「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嫦娥成功奔月 孫家棟喜極而泣

   21世紀初,中國展開探月工程,以「繞」、落」、「回」的「三步走」方式探索月球。在2004年,在衛星事業上已地位超然的孫家棟,在已過古稀之年再次接過重擔,出任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很多人為他擔心:大多數人在這年紀都功成身退,為甚麼還冒這個險?萬一失敗了,航天生涯不就蒙上陰影?對此,孫家棟回答很簡單:「國家需要,我就去做。」

由孫家棟任總設計師的探月工程第一期,共發射了兩顆「嫦娥」探月衛星,其中2007年10月24日發射的「嫦娥一號」成功環繞月球後,在月球豐富海硬着陸。(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從導彈到人造衛星,再到北斗導航、探索月球,孫家棟的經歷就是一部「中國航天史」。中國「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離世前曾給孫家棟寫了一封信:「您是在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歷程中成長起來的優秀科學家,也是中國航天事業的見證人.....我為您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

  在探月一期工程後,孫家棟逐漸淡出航天一線,但年逾九旬的他,仍時常到北京航天科技大廈看資料。有人問他航天精神哪一條最重要,孫家棟毫不猶豫地說是「熱愛」,因為沒有熱愛,就不會有動力去埋頭苦幹、無私奉獻。

孫家棟和妻子魏素萍相伴超過60年,魏素萍原為為兒科醫生,兩人育有兩名子女。(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研發「中國芯」 黃令儀年過80仍在奮戰

1:58

中國高鐵為何這麼穩?女總設計師梁建英:因為我暈車

中國電動車的「領航員」 香港科學家陳清泉

「中國計算機之母」 夏培肅的永恒傳奇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真的會「飛」 親身體驗意外慳千萬美元研發經費

雙星定位 航天專家陳芳允為北斗奠基

孫家棟見證航天發展 他還是「中國衛星之父」

時代英雄

李振聲——比肩袁隆平的農業科學家 要讓中國人家中裝滿糧

傑出名人

敦煌保育80年|「敦煌守護神」常書鴻 千年莫高一生守候

創新先鋒

「無創產前檢查之父」盧煜明

盧煜明獲任香港中大校長 帶你認識這位「無創產前檢查之父」

潮流人物

李子柒最新影片截圖

李子柒回歸|新影片花大半年製作非遺「漆藝」 停更近3年還做了甚麼?

小城大事

烈士紀念日|科技考古追尋塵封歷史 文少卿:讓無名烈士變有名

運動健兒

2:22
巴黎殘奧WH2級單打亞軍陳浩源

「輪羽二哥」陳浩源再闖殘奧 勇奪銀牌突破個人成績

影視巨星

黃子華棟篤笑、電影《破·地獄》

《破·地獄》|黃子華「票房靈藥」怎樣練成? 首個棟篤笑原是娛圈告別作?

編輯推薦
李子柒最新影片截圖

李子柒回歸|新影片花大半年製作非遺「漆藝」 停更近3年還做了甚麼?

1:51

「太空艙」裏挖文物?三星堆考古「黑科技」開創先河

2:10

60件文物

陝西考古幾誇張?每日出土60件文物

1:43
水下考古;長江口二號

水下考古幾神奇?「長江口二號」古船打撈 工程規模全球最大

烈士紀念日|科技考古追尋塵封歷史 文少卿:讓無名烈士變有名

北周武帝宇文邕

科技考古|北周武帝宇文邕真實容貌曝光 英年早逝極可能這原因

南海1500米海底考古大發現 兩艘明代沉船 逾10萬件文物

100周年|中國考古大發現(上):從河南小村出發 探尋文明起源

香港運動員

不斷更新|《香港機遇新里程》第4集 體育盛事 香港的主場經濟

1:37
原來在山西省運城市有一個被譽為「中國死海」的鹽湖,運城鹽湖的湖水會隨着氣溫等及礦物變化,呈現五顏六色的變幻美景,令人歎為觀止。

山西旅遊|「中國死海」運城鹽湖 沉醉迷人七彩幻境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3:07
中國5G、AI、大數據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非凡75年·科技篇|從5G、AI到大數據 中國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航天「從無到強」 躋身世界前列

2:48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交通75年 從「基本靠走」到復興號和C919

3:1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如何成為「基建狂魔」?

風箏 女孩 男人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叔叔,你真棒」滋潤人心

中國清朝,上朝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憶清帝國皇權太集中 阻礙變革的可能性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旅遊|成都黃忠墓的發現與消失

2000年11月22日
《中國的航天》白皮書

中國首次發表《中國的航天》白皮書

小雪封地 大雪封河

  二十四節氣中,立冬過後,便踏入「小雪」。

  有關小雪的解釋,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以下記載:「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此外,古籍《群芳譜》亦有載:「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小雪所代表的是降雪的起始時間與程度。此時此刻,北部一些地區已見初雪,不過因為地氣未寒,降雪量小,未有積雪,於是稱作「...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書展專題講座-《香港志.自然》:自然環境保育在香港

第34屆香港書展將於本月17日至23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年香港地方志中心再度與中華書局攜手參與香港書展,並舉行專題講座。書展亦設置《香港志》專屬展位,親臨專區並參與遊戲,更有機會獲贈禮品,不容錯過!

  •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室S226-227)
  • 日期︰2024年7月22日(星期一)
  • 時間︰下午2時30分至4時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