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市鎮|屯門名稱由來 竟跟軍事基地有關?

撰文︰黃皓頤

  1972年,政府提出十年建屋計劃,配合第一批新市鎮,包括荃灣沙田和屯門的發展,分散擠迫的市區人口,目標為180萬人提供安居之所。1973年12月24日,政府正式宣布發展屯門為新市鎮;回望屯門的前世今生,原來昔日曾是軍事基地,肩負防衛的重任。

香港規劃新市鎮 屯門成大型工業區 居民原區工作自給自足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香港新市鎮】屯門名稱由來 跟軍事基地有關
1977年的屯門新市鎮,隨處可見正積極興建樓宇、工業大廈及社區設施等。 (圖片來源:Getty)

  說起屯門名稱的由來,跟其歷史和地勢大有淵源。早於唐代,該處是軍事基地,曾駐兵「屯」田防衞;兩旁有高山,中間是河谷,看似一道「門」,因而得名「屯門」。屯門新市鎮發展就是在屯門河谷平地和青山灣填海區之上。

  70年代,政府為發展的三個新市鎮定下「自給自足」和「均衡發展」的規劃概念,在區內提供工作機會和教育、醫療和消閒等社區設施。

  屯門在規劃上,市中心是大型工業區、商業區及重要社區設施,為最外圍住宅區的居民提供就業機會,毋須長途跋涉到區外工作,從而達到自給自足的目標。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香港新市鎮】屯門名稱由來 跟軍事基地有關
屯門新墟主要由1960至70年代興建的唐樓和單幢式洋樓組成,大部分唐樓地下為商店,形成小型商業區。攝於1981年。(圖片來源:Getty)

  延伸閱讀:【香港新市鎮】從新機場規劃而來的東涌

改革開放香港廠商北移 屯門人跨區工作飽受塞車之苦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香港新市鎮】屯門名稱由來 跟軍事基地有關
隨着屯門人口不斷增加,加上車流量上升,90年代開始屯門公程經常交通擠塞,居民飽受塞車之苦。(網上圖片)

  但是,隨着中國改革開放,80年代吸引了大量工廠北移,香港的工業逐漸式微,屯門居民難以在區內找到工作,便要跨區就業;因而引發了嚴重的交通問題。

  屯門對外交通依靠青山公路和1978年建成的屯門公路,1991年區內人口增至38萬,大部分居民都需要外出工作,令屯門公路出現超負荷,屯門居民經常飽受塞車之苦。直至1998年大欖隧道通車及汀九橋啟用,起着分流作用,屯門公路的塞車情況才逐漸改善。

  延伸閱讀:屯門公路塞車不分日夜 40年來苦了屯門居民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香港新市鎮】屯門名稱由來 跟軍事基地有關
1988年開始通車的輕鐵,將屯門、天水圍和元朗連接起來,令屯門居民出入交通變得更方便。(網上圖片)

  近年屯門交通網絡不斷發展,2003年西鐵線通車,2021年屯馬線開通,都大大便利屯門居民出入;2007年深港西部通道啟用,加強屯門對外與泛珠江三角洲等地的交通聯繫。加上屯門建有輕鐵,連接區內及天水圍和元朗,令屯門的對內對外交通都變得方便。

  屯門由偏僻荒蕪之地,發展成新市鎮前,人口僅約5萬,經過半世紀的大變身,今天屯門人口近50萬,各式住宅高樓成為居民安樂窩,大大小小商場林立,提供消閒和娛樂,加上不斷發展的交通網絡,令這個新市鎮變得朝氣蓬勃,充滿了生命力。

1:58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香港隧道|興建獅子山隧道為了解決制水?

香港隧道|興建獅子山隧道為了解決制水?

2:22

查理斯戴安娜親民訪港 為居英權計劃埋伏線?

2:29

香港曾辦滿漢全席 吃一頓夠買一層樓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秋高氣爽走一趟全港最早長途遠足徑──麥理浩徑

秋高氣爽 走一趟全港最早長途遠足徑「麥理浩徑」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香港歷史博物館增3展覽「香港多面體」 看油尖旺發展 讀華僑葡人故事

《破·地獄》劇照

《破·地獄》|破地獄為超渡亡者還是慰藉生者?「跳油鑊」為何已很少見?

「建築女王」扎哈‧哈迪德香港情緣 設計山頂俱樂部 奪生涯首個國際獎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

香港海防博物館原是鯉魚門炮台 改名「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是回歸初心?

2:36

香港回憶鬼節篇|調景嶺因誰自殺變「吊頸嶺」?陰澳改名多得迪士尼?

3:06

香港回憶鬼節篇|赤柱美利樓是猛鬼辦公室?政府公帑驅鬼 法師超渡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