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6-21
撰文︰華思齊
24年前今日(1997年6月21日),東涌新市鎮開幕,成為香港歷史上第9個新市鎮。開發東涌的原因,要由半世紀前籌建新機場說起。
香港歷史上的「玫瑰園計劃」 東涌成機場支援城市
1973年,因應啟德機場面臨飽和,港英政府委託顧問公司進行《空運系統長遠策劃研究》,就新機場選址進行建議,後來選定大嶼山赤鱲角為新機場。然而,80年代中英就香港前途談判,香港前景未明,建設新機場的計劃,一直只聞樓梯響。
80年代末,香港遭遇股災,臨危受命的港督衛奕信在1989年六四事件後的《施政報告》,公布「玫瑰園計劃」(即後來的「香港機場核心計劃」),成為香港歷史重要一筆,計劃落實興建赤鱲角機場、青嶼幹線及青馬大橋等多項基建,提出發展東涌新市鎮,作為新機場的支援社區,預計可容納30萬人。
當年東涌黑燈瞎火,一片荒蕪。90年代,港英政府在北大嶼山大規模填海,滄海桑田;幾年間東涌由寧靜漁村驟變摩登城市。

富東邨裕東苑最先落成 地鐵東涌線翌年開通
1997年今日( 6月21日),東涌新市鎮第一期落成,最先建成的公共屋邨富東邨及裕東苑入伙;翌年同一日,地鐵東涌線開通,由東涌往返中環只需約30分鐘。
1998年7月6日,香港國際機場一夜間由啟德遷至赤鱲角,揭開香港歷史新一頁。香港連接世界的出入口,從此不一樣;比鄰機場的東涌,角色亦起了變化。

隨着2005年香港迪士尼樂園開幕、2006年昂坪360纜車啟用、2018年港珠澳大橋通車,東涌不再是單純的新市鎮,也成為大嶼山的旅遊、交通、經濟樞紐,稍後更將發展本港首個智慧環保城市試點。
香港回歸之後,再沒有新市鎮落成。幾年前,政府提出「明日大嶼願景」,希望進一步發展大嶼山,計劃興建1,700公頃人工島,預料可容納100萬名居民,發展規模將超越當年的「玫瑰園計劃」,為香港未來2、30年發展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