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75年·文體篇|傳統文化怎樣創意傳承?

編輯︰聞華

      新中國成立75載,風雨兼程,滄桑巨變。「非凡75年」系列專題,梳理中國在科技、政經、文體、環保4大領域,經歷了怎樣的變遷、突破和發展。

      本文是文體篇第3篇文章,帶你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非凡75年|文物與新科技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留下無數瑰寶。隨着社會發展,科技被愈來愈多地應用於文物的發掘、修復、保育和傳播。

      2011年,國家「十二五」規劃將「文化數字化建設」列為九大工程之一;2022年,文化數字化上升為「國家戰略」,被寫入中共二十大報告,規劃指出,到2035年,要建成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數字化成果全民共享。

四川三星堆的考古工作艙,看起來如同一個「太空艙」。
四川三星堆考古應用大量科技手段,恆溫恆濕的工作艙看起來好像一個「太空艙」。(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20年重啟發掘的四川三星堆遺址,被視為中國科技考古的一個新標桿。恆溫恆濕的考古工作艙,配備功能各異的操作系統,幫助考古工作者更好地、更安全地提取文物,防止文物氧化、損毀。3D掃描和打印技術,被用於為出土文物製作「保護套」。人工智能(AI)技術,助力散落在不同考古區域的文物碎片「跨坑拼接」,重現原貌。

      延伸閱讀:「太空艙」裏挖文物?三星堆考古「黑科技」開創先河

      北京故宮和敦煌莫高窟,被視為「數字化」的先行者。 

      北京故宮博物院於1998年啟動數字化建設,利用3D掃描等技術,為建築和文物建立數字檔案。截至2023年,北京故宮逾5萬平方米建築,已製成高精度三維模型;所收藏的186萬餘件(套)文物藏品中,有95萬件已完成數字化。

      超過10萬件(套)文物的高清數字影像, 在線上「數字文物庫」免費公開,瀏覽量超過3,300萬人次。加上數字多寶閣、故宮名畫記、全景故宮等多個數字項目,千里之外的遊客都可以透過互聯網「雲遊故宮」。

2021年在北京舉辦的一個「數字故宮」成果展覽。
北京故宮博物院近年來推出數字文物庫、數字多寶閣、全景故宮、御花園VR體驗等多項數字服務。(圖片來源:Getty)

      也是在上世紀90年代,敦煌研究院開始了建設「數字敦煌」的探索,希望實現敦煌石窟的永久保存和永續利用。經過多年探索,敦煌研究院建立起一整套不可移動文物數碼化採集、加工、存儲、展示的技術。

      截至2023年,敦煌研究院已完成295個洞窟壁畫的數字化採集、186個洞窟圖像的拼接處理;7處敦煌大遺址、45身彩塑,已完成三維重建;212個洞窟的空間結構,已完成三維激光掃描。2016年上線的「數字敦煌」資源庫,向全球共享了30個洞窟的高清圖像,並提供全景漫遊服務。

      精確到毫米級別的3D打印技術,以及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景)等沉浸式科技,為文化遺產的展示提供更多方式,讓觀眾可以「身臨其境」,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為了更好保育和傳承敦煌文化,莫高窟自1990年代開啟「數碼保育」之路,包括用3D打印技術等「複製」莫高窟,圖為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展出的莫高窟第57窟複製版。(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14年,敦煌研究院在甘肅蘭州舉辦「數字敦煌展」,首次將不可移動的壁畫、彩繪「搬出」敦煌石窟,包括2個利用高保真數碼技術1:1複製的洞窟。

      2018年,故宮博物院推出《御花園》VR體驗,利用三維特效還原歷史上故宮御花園的風貌,讓觀眾可以看到已經消失、或尚未開放的御花園全貌。

非凡75年|文化的新載體

      2019年起上映的《白蛇》系列動畫電影,取材自中國民間傳説《白蛇傳》,以創新的藝術形式,引發更多年輕人對民間傳說和傳統文化的關注和共鳴。

      2021年8月首演的爆款舞劇《只此青綠》,讓傳世名畫《千里江山圖》走出博物館,吸引到不同國家、不同圈層受眾的關注。截至2024年4月,《只此青綠》在968天內演出500場,走過62座城市,仍然非常火爆,並陸續走進新加坡、土耳其、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2024年2月,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在北京中央歌劇院演出。
舞蹈詩劇《只此青綠——舞繪<千里江山圖>》自首演以來,在海內外掀起「青綠腰」熱潮,引發人們對於《千里江山圖》的關注,圖為北京中央歌劇院演出的《只此青綠》。(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圍繞《千里江山圖》開發的茶具、雪櫃貼、服飾和數碼藝術展,亦備受歡迎,成為傳統文化IP跨界聯動的一個典範。

      脫胎於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的國產3A遊戲《黑神話:悟空》,於2024年8月上線後全網爆火,掀起人們對西遊文化和中國古建築的熱議。

《黑神話:悟空》中的一個遊戲場景(上圖),取材自中國著名的山西懸空寺(下圖)。
《黑神話:悟空》中的遊戲場景,大量取材自中國古建築,當中的一個場景(上圖)取材自著名的山西恆山懸空寺(下圖)。(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黑神話:悟空|國產遊戲也能畫質精美 源自美術總監楊奇的文化自信

      近年來,文創產品、影視動畫、現代舞劇、電子遊戲等等,成為文化的新載體,讓傳統文化走近大眾、走近年輕人。

非凡75年|非遺與新媒體

      中國是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多的國家之一。2006年,中國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非遺項目;到2024年,中國共有國家級非遺1,557項,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超過3,000名。

      曾經,非遺傳承主要依靠師徒、家族的代代相傳,在互聯網時代,新媒體的發展,為非遺傳承提供了更多方式。

江蘇南通非遺面塑傳承人透過直播向觀眾講解面塑製作技藝。
抖音等短視頻或直播平台,為中國非遺項目提供了更「貼地」的宣傳平台,圖為江蘇南通非遺面塑傳承人透過直播向觀眾講解面塑製作技藝。(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近11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8%。各類網站、APP,「抖音」等短視頻平台,成為非遺傳承的新舞台。

      「抖音」早在2019年推出「非遺合夥人」計劃,截至2023年5月,抖音上平均每天有近2萬場非遺直播,平均每分鐘就有13場直播開啟。

      2024年抖音發布的《非遺數據報告》顯示,過去一年中,共有1,379萬網友在抖音分享非遺體驗,購買非遺團購商品的用戶數同比增長328%。抖音上註冊的1,428名非遺傳承人中,30歲以下的有199人,同比增加72%。

2:30
中醫藥發展歷程和成果

非凡75年·文體篇|中醫藥傳承與創新 惠及全球人類 貢獻中國智慧

2:47
近年,網劇、網文、網遊已成為中國文化出海的「新三樣」。

非凡75年·文體篇|中國文化出海「新三樣」:網劇 網文 網遊

2:30

非凡75年·文體篇|全民健身 全民健康!8億中國人每周做運動

3:05

非凡75年·文體篇|新中國體育75年 從零到4000個世界冠軍

2:59

非凡75年·政經篇|新中國外交75年 從「一邊倒」到「大國外交」

最新文章
2:11
新中國成立75年來,經濟取得巨大發展。

非凡75年·政經篇|書寫奇迹 持續超越 中國經濟走過怎樣歷程?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非凡75年

2:48

非凡75年·政經篇|75年糧食增產5倍 中國人吃飽了 也吃好了

國策通識

深圳作為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

國策通識|甚麼是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

中國曾經發行過的國庫券實物

改革開放|「愛國就買國庫券」 細說中國國債誕生的故事

十四五規劃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國怎樣應對老齡化?

一帶一路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編輯推薦

盤點|「曲線女王」扎哈‧哈迪德 香港科幻建築

1:57

香港故宮|方形大鼎延續中軸線概念 與北京故宮遙相呼應

神州冷知識|天安門城樓是現代建築?1970年重建的!

3:28

香港高樓數目冠全球|它們都做過香港之巔!盤點半世紀最高建築

1:34

型格建築|上海再添世界級建築 上海中心大廈刷新中國高度

1:33

型格建築|上海旅遊打卡全球首間深坑酒店 看中國建築奇迹

上海天文館|建築設計有乾坤 玩轉天人合一概念

3:30

非凡75年·環保篇|中國自然保育的5個「第一次」

3:01
中國新能源汽車電動車

非凡75年·環保篇|5組數據解讀 中國新能源汽車如何領先世界?

3:13
新中國成立75周年,中國在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方面,已取得了顯着成就

非凡75年·環保篇|盤點中國污染治理4大領域成就

2:22
巴黎殘奧WH2級單打亞軍陳浩源

「輪羽二哥」陳浩源再闖殘奧 勇奪銀牌突破個人成績

2:52
新中國成立75年,逐步成為清潔能源冠軍。

非凡75年·環保篇|中國何以成為「清潔能源冠軍」?盤點3大成就

巴黎奧運|天才少女再摘金牌 世界跳水已是「全紅嬋時代」

2:36

香港回憶鬼節篇|調景嶺因誰自殺變「吊頸嶺」?陰澳改名多得迪士尼?

中國長城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看十八世紀清帝國龐大疆域的煩惱

天安門廣場、白宮
新加坡前資深外交官馬凱碩
馬凱碩

馬凱碩:是時候與非西方開展對話了

消失的俚語|新澤西

  遇到商店店員抬高售價,會聽到有人說「食水深」。「食水深」現在還經常聽到,但原來它還有前一句的,就是「新澤西」了。「新澤西,食水深」,你聽過沒有?

  在香港大約50年代左右,美國曾有一艘主力艦來香港,這艘艦隻名為「新澤西號」。

  因為「新澤西」號排水量非常大,深入海水好深,雖然維多利亞海港出名水深港闊,但仍然沒辦法讓它駛入香港海港,只能夠停在鯉魚門外供人參觀。因為排水量大,「食」水好深,因此便有「新澤西,食水深」的說法。

  除了這個很正常的說...

4個龍

     2024年是龍年,除了年份之外,原來月份、日期、時間都可以生肖來排序。那麼龍月、龍日是怎樣來定義?龍年、龍月、龍日、龍時這樣「四龍合一」的日子,今年會出現幾次呢?

書展專題講座-《香港志.自然》:自然環境保育在香港

第34屆香港書展將於本月17日至23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年香港地方志中心再度與中華書局攜手參與香港書展,並舉行專題講座。書展亦設置《香港志》專屬展位,親臨專區並參與遊戲,更有機會獲贈禮品,不容錯過!

  •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室S226-227)
  • 日期︰2024年7月22日(星期一)
  • 時間︰下午2時30分至4時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