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愛國就買國庫券」 細說中國國債誕生的故事

編輯︰王子傑

  如果大家有投資習慣,應該會知道「國債」是其中一種相對較安全、穩定的投資工具。

  隨着國力崛起,中國國債近年來頗受市場歡迎。不說不知,中國國債相當「年輕」,在1981年才出現,是改革開放帶來的新事物之一。

改革開放|國家需建設但缺錢 國庫券變愛國象徵

1990年代的深圳,各處都在大興土木建設
改革開放後,龐大基建項目需求大量資金,政府卻財政狀況極為緊絀。(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當時的國債被稱為「國庫券」,在1981年發行首次發行。

  國庫券在中國金融業發展史佔有重要一頁,為國家實行「借錢搞建設」發揮重要作用,購買國庫券會被認為是愛國,「買的愈多就愈愛國」。

  國家的經濟狀況在改革開放效果顯現前,相當令人擔憂,其中在1979年、1980年,更是連續2年出現巨額財政赤字,合計高達298.1億元(人民幣.下同),遠超「三年困難時期」,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最高紀錄。

  另一方面,隨着國家推動改革開放,老百姓個人收入增加,儲蓄存款也增長,在1981年已達524億元。

  有見及此,國家籌劃發行國庫券,向老百姓「借錢搞建設」,把積累大量社會閒散資金,「借」來用於經濟建設。

  中國發行國庫券的目的,就是為了調整和穩定國民經濟,適當集中各方面的財力,以便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逐步提高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

改革開放|國庫券意外掀炒風 造就百萬富翁誕生

國家多年來發行過不少「國庫券」
為解決財政缺口,國家在1981年首次發行「國庫券」,向老百姓「借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981年1月16日,國務院通過相關條例,確定在該年開始發行國庫券,以彌補財政赤字。

  條例規定,國庫券不得當作貨幣流通,亦不得自由買賣,還本期限為5年。

  中國第一次發行的國庫券,總金額為40億元,最終實際認購交款達46.65億元,超額完成任務。

  有趣一點是,國庫券表面上是「自願量力,不要強行攤派」,但與市場化機制不同,當時國庫券的認購,實際上具強制性質的行政攤派,要求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都要購買特定額度。

  收入不高,加上部分國庫券的兌付期長達10年,難免引起許多老百姓的疑慮。

  及後國庫券政策靈活調整,允許經過一定年期後「貼現」,即將尚未到期的國庫券兌付。

「中國第一股民」楊百萬
楊百萬的第一桶金,就是靠炒賣「國庫券」得來。(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由於各地執行情況不一,加上經濟狀況差距,造就部分人能夠在低價地區收購國庫券,然後在高價地區拋售,獲取暴利。

  聞名全國的「楊百萬」楊懷定,正是借助炒賣國庫券賺到第一桶金。

改革開放|從國庫券到國債 助力現代化兼理財好幫手

宣傳單張呼籲老百姓購買國償。
從「國庫券」到國債,是改革開放其中一個鮮明印記。(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國家透過發行國庫券改善財政狀況,既對改革開放初期的經濟建設起到促進作用,提供大量急需的建設資金,也令老百姓能夠親身參與改革開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如今中國國債已經完全市場化,是老百姓喜愛的投資理財工具之一。

  一張張作為改革開放鮮明印記的「國庫券」,則變成了收藏家引以為傲的珍藏。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統購統銷」退出歷史舞台 農民與農產品重獲「自由」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包鄭照「民告官第一案」 中國法制改革時代印記

甘肅省在1971年9月7日的一個農場的收穫景象

改革開放|「統購統銷」退出歷史舞台 農民與農產品重獲「自由」

拉薩是西藏首府,也是第一大城市

改革開放|為何有「北京路」「山東路」? 援藏工程推進西藏發展

包鄭照「民告官」開庭審理

改革開放|包鄭照「民告官第一案」 中國法制改革時代印記

臥鋪大巴

改革開放|長途大巴原來也有「臥鋪」 曾經主流為何徹底消失?

最新文章
2:11
新中國成立75年來,經濟取得巨大發展。

非凡75年·政經篇|書寫奇迹 持續超越 中國經濟走過怎樣歷程?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非凡75年

2:11
新中國成立75年來,經濟取得巨大發展。

非凡75年·政經篇|書寫奇迹 持續超越 中國經濟走過怎樣歷程?

國策通識

深圳作為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

國策通識|甚麼是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

中國曾經發行過的國庫券實物

改革開放|「愛國就買國庫券」 細說中國國債誕生的故事

十四五規劃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國怎樣應對老齡化?

一帶一路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編輯推薦

盤點|「曲線女王」扎哈‧哈迪德 香港科幻建築

1:57

香港故宮|方形大鼎延續中軸線概念 與北京故宮遙相呼應

神州冷知識|天安門城樓是現代建築?1970年重建的!

3:28

香港高樓數目冠全球|它們都做過香港之巔!盤點半世紀最高建築

1:34

型格建築|上海再添世界級建築 上海中心大廈刷新中國高度

1:33

型格建築|上海旅遊打卡全球首間深坑酒店 看中國建築奇迹

上海天文館|建築設計有乾坤 玩轉天人合一概念

3:09

非凡75年·政經篇|中國的脫貧奇迹

2:59

非凡75年·政經篇|新中國外交75年 從「一邊倒」到「大國外交」

2:56

非凡75年·政經篇|「一國兩制」如何保障港澳繁榮穩定?

2:30
中醫藥發展歷程和成果

非凡75年·文體篇|中醫藥傳承與創新 惠及全球人類 貢獻中國智慧

2:47
近年,網劇、網文、網遊已成為中國文化出海的「新三樣」。

非凡75年·文體篇|中國文化出海「新三樣」:網劇 網文 網遊

2:30

非凡75年·文體篇|全民健身 全民健康!8億中國人每周做運動

3:05

非凡75年·文體篇|新中國體育75年 從零到4000個世界冠軍

中國長城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看十八世紀清帝國龐大疆域的煩惱

天安門廣場、白宮
新加坡前資深外交官馬凱碩
馬凱碩

馬凱碩:是時候與非西方開展對話了

2008年9月27日
神舟七號

中國太空人首次出艙任務

消失的俚語|白頭摩羅

  開埠之初,香港人經常稱印度人為「摩羅差」,現在這個稱呼已很少聽見了,而用「白頭摩羅」一詞的更是少之又少。甚麼是「白頭摩羅」呢?

  不少印度人會在頭上圍上白色的頭巾,他們本來已被稱為「摩羅差」,加上白圍巾也就順利成章成為「白頭摩羅」了。

  當時這些「白頭摩羅」,多從事放小額貸款的工作。他們不算是借貴利,只是借貸三幾亳子予勞苦大眾;又由於他們經常帶着銅銀大的耳環作飾物,所以又得到了「大耳窿」的稱呼。

  「白頭摩羅」的稱號差不多...

4個龍

     2024年是龍年,除了年份之外,原來月份、日期、時間都可以生肖來排序。那麼龍月、龍日是怎樣來定義?龍年、龍月、龍日、龍時這樣「四龍合一」的日子,今年會出現幾次呢?

書展專題講座-《香港志.自然》:自然環境保育在香港

第34屆香港書展將於本月17日至23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年香港地方志中心再度與中華書局攜手參與香港書展,並舉行專題講座。書展亦設置《香港志》專屬展位,親臨專區並參與遊戲,更有機會獲贈禮品,不容錯過!

  •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室S226-227)
  • 日期︰2024年7月22日(星期一)
  • 時間︰下午2時30分至4時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