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統購統銷」退出歷史舞台 農民與農產品重獲「自由」

編輯︰王子傑

  內地在推動改革開放前,糧食供應與農民生計是糾纏不清的大難題,極容易得此失彼。

  1984年底開始,「包產到戶」的效果逐漸顯現,長達39年的「統購統銷」總算逐漸瓦解,最終在1992年底全面取消。此後,糧食供應不但愈來愈充足,農民也能夠慢慢地「富起來」。

改革開放|統購統銷由來已久 解決糧食供應緊張

1950年代,一個家庭在街上吃飯。
1950年代,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糧食供不應求。(圖片來源:Getty)

  統購統銷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953年就已實施,是一種控制糧食供應的計劃經濟政策。彼時城鎮人口迅速增加,且工業化建設和軍事國防均需要大量糧食。

  為解決全國糧食供應緊張,統購統銷在1953年12月正式實行。所謂統購統銷,即「統一收購、統一銷售」。農民絕大部分的糧食,都按國家制定的價格被統一收購,且只能賣予國有糧食機構。

  農民自己食用的糧食以及種子數量、品種,也必須由國家批准。

  統銷則是全社會所需要的糧食,全部按國家規定的標准和價格統一配售。城鎮居民只能向國有糧食機構,按固定標准購買糧食。整個糧食市場被國家嚴格管制,本質上就是取消了歷史上長期存在的糧食自由銷售市場。

1960年代,一群人在市場排隊等待購買每周定額的黃瓜和茄子。
統購統銷時期,人們只能購買定額的糧食。(圖片來源:Getty)

  舉例來說,當時每家每戶都有一本「糧本」,憑此獲得糧食,且是按性別、年齡狀況、工作種類等每月分配一定配額。同時,在定額標准內設有「糧票」,以便流通和方便進食。

  除了糧食之外,棉花、油料、黃麻、生豬、雞蛋、糖料、桑絲、蠶繭、烤煙、水產品等農副產品其後亦被列入統購統銷,最多時種類超過180種。

改革開放|統購統銷利弊兼具 農民被犧牲也難溫飽

上海一間食品廠儲存了大量雞蛋。
統購統銷令糧食供應趨於穩定。(圖片來源:Getty)

  統購統銷確實成功緩解糧食供應緊張,也控制物價上漲,有助國家渡過當時的困難時期。

  但相反一面是,統購統銷時期的價格差異高達4481億元(人民幣.下同)至7000億元,變成是農民犧牲自己去支持國家工業化發展。

  此外,統購統銷令農民失去積極性,生產力被壓抑,亦無助改善生活。在1978年,全國尚有多30%的農民(約2.5億人)未能解決溫飽。

1960年代,一名男子背着兩個人一個月口糧,有米、粟米、高粱和麵粉。
因應統購統銷政策,一個人每月所能得到的糧食都有配額。(圖片來源:Getty)

  統購統銷,加之後來實行的戶籍制度,城鄉二元結構更加壁壘分明,「商品糧」、「農業糧」兩大階層出現,不但限制人口和生產要素的流動,更擴大城鄉和工農之間的矛盾。

改革開放|糧食產量大增 國家放寬統購統銷

  國家在1979年開始推動改革開放,其中一個關鍵政策是「包產到戶」,源於安徽鳳陽小崗村的十多名農民。

  包產到戶極大地提高農民的積極性,全國推行後,糧食產量大增。

1983年,西藏拉薩的田野,數名農民正收割大麥。
包產到戶令農民積極性大大提高,糧食供應大增。(圖片來源:Getty)

  到了1983年至1984年,國家認為隨着生產和市場供給的改善,可以減少統購統銷的品種及範圍。1984年底,統購統銷的品種183種減少至僅剩38種。其後,國家進一步放寬,不再是指令性的收購計劃,變成合同定購、市場議購。

  不過此時「統銷」仍未放開,糧食價格仍然被視為非常重要的政治問題。1992年底,由於庫存糧食愈來愈多,積壓不少資金,國家終於能夠放開糧食價格,不必再擔心會引發搶購潮,還會使糧食部門減輕負擔。

改革開放|自由市場成形 糧食供應農民生計兼得

北京有大批農民結伴前往市場出售農產品
糧食價格放開後,農民可以自行出售耕作所得,藉此改善生活。(圖片來源:Getty)

  這一年,全國各地陸續放開糧食價格,由供求決定,糧食市場基本成形,統購統銷正式退出歷史舞台。

  從統購統銷到自由市場,改革開放促進生產、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糧食供應與農民生計不再是難以調和的大難題。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為何有「北京路」「山東路」? 援藏工程推進西藏發展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包鄭照「民告官第一案」 中國法制改革時代印記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90秒看中國

1:30
香港展覽盛事

《香港機遇新里程》 認識變革掌握新機遇

非凡75年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國策通識

深圳作為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

國策通識|甚麼是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

中國維和部隊

改革開放|從5名觀察員到逾5萬人次部隊 細說中國「藍盔部隊」的故事

十四五規劃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國怎樣應對老齡化?

一帶一路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編輯推薦

中國鐵路冷知識之三|鐵路車次有講究 為何同一趟列車有兩個編號?

盤點|中央三次贈港國寶大熊貓 重溫可愛瞬間

2:15

「熊臉識別」野生大熊貓 高科技守護中國國寶

四川大熊貓基地

四川「追貓」攻略!盤點3大熊貓基地 邂逅「花花」和它的小夥伴們

1:47

1800隻大熊貓

十大中國瀕危動物:「最可愛國寶」大熊貓

邊「玩」熊貓邊讀書?全國首個大熊貓學院正式招生

新興行業-大熊貓飼養員

新興行業|大熊貓飼養員是「最有趣筍工」?

成都大熊貓博物館開幕 主打高科技互動保育體驗

0:31
海南艦

有片|解放軍海軍艦艇編隊訪港5天 即睇新型兩棲攻擊艦「海南艦」風釆

1:37
原來在山西省運城市有一個被譽為「中國死海」的鹽湖,運城鹽湖的湖水會隨着氣溫等及礦物變化,呈現五顏六色的變幻美景,令人歎為觀止。

山西旅遊|「中國死海」運城鹽湖 沉醉迷人七彩幻境

2:18

香港古迹|堅尼地城魯班先師廟本月設免費導賞 細訴建築歷史

3:07
中國5G、AI、大數據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非凡75年·科技篇|從5G、AI到大數據 中國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航天「從無到強」 躋身世界前列

2:48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交通75年 從「基本靠走」到復興號和C919

3:1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如何成為「基建狂魔」?

黃子華棟篤笑、電影《破·地獄》

《破·地獄》|黃子華「票房靈藥」怎樣練成? 首個棟篤笑原是娛圈告別作?

行山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腳比路長的道理

上海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對「天下」的想像:一個烏托邦想像背後的政治、思想與學術

2007年12月22日
南海一號

南宋沉船「南海一號」出水

冬至不端餃子碗 凍掉耳朵沒人管

  冬至是中國古代曆法二十四氣節中的重要日子,習俗之一是家家戶戶都在這天趕回家「做冬」,北方人更有吃餃子的習慣,於是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諺語,原來背後有一個觸動人心的故事。

  相傳冬至吃餃子的習俗,與東漢末年的醫聖張仲景有關。張仲景是一個醫術高明的人,某年在辭官返鄉時,正逢嚴寒的冬季,見到許多百姓沒有足夠的衣服及食物,有些人的耳朵甚至被凍壞了。

  於是,張仲景叫徒弟們用羊肉、辣椒和驅寒藥材剁碎放在鍋子裏煮,然後將這些餡料用麵皮包着,分給受寒冷天氣侵襲的百姓,治癒了很多...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