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07-27
在古裝劇中,朝臣稱呼皇帝時,會說:「皇上」、「陛下」、「天子」,但在中國不同的朝代,對皇帝或首領的稱呼原來還有很多,至少有十種說法。大家知道幾個?
趣談中國文化|后
「后」並不是女王或皇帝太座的尊稱,在上古還沒有「皇帝」的時期,「首領」會被稱作「后」,例如「后稷」、「后羿」,就是夏朝對各部落首領的稱呼。
中國第一個世襲王朝—夏朝,便以國為氏,國君便稱為「夏后氏」。
成湯在討伐夏桀前,宣言中便以「后」稱呼君主夏桀。
例如《尚書·湯誓》:「我后不卹我眾,舍我穡事,而割正夏?」
趣談中國文化|王
商朝開始用「王」來稱呼君主,一直到春秋,「后」與「王」都時有並用。
殷商後代宋國人在祭祀祖先時,既泛稱先祖商王為「后」,也用「王」來稱呼成湯。
例如《詩經·商頌·玄鳥》:「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武丁孫子,武王靡不勝。」
趣談中國文化|皇帝
秦王統一六國後,對六國的「王」予以殘酷對待,不想自己也成為「王」,遂謀求一個新的稱號。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王曰:去『泰』,著『皇』,採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
這是記載大臣李斯對秦始皇說的一段話,意思是古代有「三皇」,天皇、地皇和泰皇,天皇、地皇都是神話傳說中的人物,而泰皇即是人皇,在「三皇」中最為尊貴。秦始皇聽從李斯的建議首創以「皇帝」作為稱號。
趣談中國文化|天子
對皇帝尊稱「天子」,在東漢最常用到。最典型的一句話「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句話就是在東漢末年的典籍中見到。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漢帝先後被十常侍、何進、董卓、李傕和郭汜等爭來奪去。《後漢書·袁紹傳》:「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漢獻帝),即宮鄴都,挾天子以令諸侯,蓄士馬以討不庭,誰能禦之?」
「挾天子以令諸侯」,意思就是輔助(挾)天子下達指令給諸侯。
趣談中國文化|陛下
「陛下」這個稱呼相信也不陌生,它是如何產生的呢?「陛」是指帝王宮殿的台階,古時臣子向帝王進言時,不能正面向天子說陳,必須由立在台階下的侍者轉達,久而久之,「陛下」就成了對帝王的尊稱。
例如《獨斷》:「天子必有近臣,執兵立於陛側,以戒不虞。群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達尊之意。」
趣談中國文化|巨公
「巨公」也是對皇帝的一種稱呼,雖然並不多見,但還是有記載的。
例如《史記·封禪書》:「群臣有言見一老父牽狗,言吾欲見巨公,已忽不見。」
趣談中國文化|大家、天家
漢承秦制,國祚400多年,衍生出不少對皇帝的稱法, 後宮近臣及後妃會稱呼皇帝為「大家」,前朝文武百官則稱呼皇帝為「天家」。
例如《獨斷》:「親近侍從官稱曰大家,百官小吏稱曰天家。」
趣談中國文化|懸官
「縣官」也是漢代對皇帝的稱呼。
上古曾把帝王所居之地稱為「縣」。正所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縣由此又可以引申為國家,將一國之君稱為「縣官」。
唐代司馬貞《史記索隱》:「王畿內縣即國都也。王者官天下,故曰縣官也。」也就是說,皇帝所在的京畿縣就是首都,而皇帝官天下,因此皇帝就叫作縣官了。
到了唐朝,杜甫《兵車行》中說:「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當中縣官亦是所指皇帝。
趣談中國文化|國家
「國家」也曾被用作皇帝稱呼之一,東漢光武帝劉秀就多次被稱為國家。
例如《後漢書·馮岑賈列傳》:「以立微功,皆自國家謀慮,愚臣無所能及。」
趣談中國文化|官家
唐代宮中對皇帝敬稱「官家」,取自四海天下盡屬天子宅、帝王家之意。
例如《晉書·石季龍載記上》:「官家難稱,吾欲行冒頓之事,卿從我乎?」
不過這時候的「官家」意義比較廣泛,上能敬稱皇帝,下可呼喚公婆,到了兩宋,「官家」才真正成為對皇帝的特定稱謂。
例如《湘山野錄》:「臣嘗記蔣濟《萬機論》言,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
對皇帝的稱呼,常聽到的還有聖上、皇上、萬歲等等,當中看到學習中國歷史文化的趣味。
延伸閱讀:趣談中國文化|孔雀竟然有十種叫法?
延伸閱讀:趣談中國文化|加官進爵 是喜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