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後闖入南極 中山站體現中國科技

撰文︰黃皓頤

  自從改革開放後,中國開始意識到科技發展的重要性,中國科技必須急起直追。南極是珍貴的自然資源寶庫,有見不少國家紛紛建立科學考察站,中國亦不甘後人,顯示中國科技發展的力量,繼1985年首個南極科考站「長城站」落成後,便立即籌建第二個考察站「中山站」,但想不到竟然險阻重重,考察隊甚至經歷生死一綫間。

 改革開放後建南極科考站 中國科技跟各國抗衡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後進軍南極中山站體現中國科技
1989年2月26日,南極中山站落成,國旗懸掛象徵中國向南極內陸考察再邁出一大步。(圖片來源:中國之聲微博)

  南極自然資源豐富,包括鐵礦、煤田、石油、天然氣、貴金屬、稀有金屬及大量海洋資源,難怪不少國家都在南極建立科學考察站,力爭一杯羹,而在改革開放後,中國科技正積極發展,中國也先後建成南極科考站「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泰山站」和預計明年會落成第五個羅斯海新站,標誌着在南極考察的版圖不斷擴張,勢可跟世界各國抗衡。

延伸閱讀:南極插上國旗 長城站26天建成

  32年前2月底建成、位於拉斯曼丘陵的南極科考站「中山站」,是中國繼1985年的長城站後第二個科考站,揭示考察重心由西南極轉向東南極。事實上,中山站所處的地理環境方便考察船登陸,加上淡水資源豐富,地方廣闊,有利中國作為向南極內陸作科學考察的重要基地。

  “從奠基到落成,僅僅用了32天的時間。中山站在茫茫一片的冰雪荒原的南極大陸上,神奇般地倔強昂揚地樹立起來了。”   ——考察隊隊長郭琨

  當1985年中國首個南極科考站「長城站」落成後,便立即籌建第二個考察站「中山站」,大家都以為成功的經驗一定有助快速達成目標,但事實卻正好相反,1988年中國南極考察隊前往東南極地時,可算是危機四伏,險死還生。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後進軍南極中山站體現中國科技
考察隊員都帶着興奮心情迎接南極考察站「中山站」建成。(圖片來源:中國之聲微博)

  考察隊乘坐首次啟航的科考船「極地」號出發,先後遇上船身受損、冰崩和遭到冰山圍困的險情。

改革開放後南極考察隊屢遇危機 中山站建中國科技基地  

  首先是船身被大冰塊撞出大洞,幸好船隻是雙層鋼板,所以海水未有灌進艙內。

  不久,考察隊發現原定航綫被冰山封鎖,冰海四周皆是白皚皚,不知如何找出路?隊員都不禁感到極度不安、緊張、焦慮和怒憤。

  直至船長魏文良突然發現,冰海中出現了裂開的縫隙,便馬上指揮掌舵人員順着縫隙迂迴前進,終於在與冰山周旋20多天後,成功衝出冰海。

  當考察隊慶幸度過難關後,想不到迎來更大的危機,遭遇到罕見的特大冰崩,更目睹觸目驚心的一幕。在「極地」號不遠處的幾座冰山突然「翻身」,原本壓在海下的冰塊射向船隻,最近的距離不足3米。  

  當時身處駕駛室的船長魏文良憶述,情景有如巨形炸彈爆炸,幾十米高的冰崖如高廈倒塌,鋪天蓋地的冰塊向四方八面飛彈衝進大海,激起巨形水柱,最後巨冰蓋滿海面,船隻被圍困了7日7夜,才找到一處冰海裂隙,突圍而出。成功駛離冰縫的一刻,全船人都歡呼拍掌,為大難不死深覺幸運。

延伸閱讀: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大可教授: 「中國在深海和極地的探秘之旅」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後進軍南極中山站體現中國科技
南極中山站的紅色綜合大樓和緣色「六角樓」空間物理觀測樓,在雪地上份外搶眼。(圖片來源:河南中醫藥大學微博)

  南極中山站終於在1989年2月26日建成,初期的建築以集裝箱活動房為主,三十多年間多次擴建,已有逾7,000多平方各類建築物,包括1,710平方米的綜合大樓,還有空間物理觀測樓、污水處理樓、處物處理樓等等,此外,建成氣象台發揮收集資料和增加天氣預報能力,又安裝了臭氧光譜儀作觀測用途,都極具規模性和系統性,現在它已是設備完善、技術先進的現代化中國科技研發基地,為中國繼續深入南極高原考察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援。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後進軍南極中山站體現中國科技
繼1985年建成的南極長城站後,這個南極中山站是中國第二個南極考察站。(網上圖片)
2:28
當代中國-改革開文-差利卓別靈

改革開放|首部荷里活電影《摩登時代》 差利卓別靈曾見周恩來

2021-03-03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七下冰洋 26天建起長城站 南極拓荒者郭琨

2024-02-21
秦嶺站

中國南極新考察站開站 命名「秦嶺」有兩大考慮因素

2024-02-09
2:03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後闖入南極中山站體現中國科技

改革開放後闖入南極 中山站體現中國科技

2021-03-04
1:48

極地科考船人性化設計 「雪龍2」Wi-Fi全覆蓋 菜式不重複

2024-04-08

第一艘國產極地考察船 「雪龍2」雙向破冰全球獨有

2022-01-15

從「向陽紅10號」到「雪龍2號」 四代考察船見證中國極地探索

2022-05-14

七下冰洋 26天建起長城站 南極拓荒者郭琨

2024-02-21
秦嶺站

中國南極新考察站開站 命名「秦嶺」有兩大考慮因素

2024-02-09
2:03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後闖入南極中山站體現中國科技

改革開放後闖入南極 中山站體現中國科技

2021-03-04
1:48

極地科考船人性化設計 「雪龍2」Wi-Fi全覆蓋 菜式不重複

2024-04-08

第一艘國產極地考察船 「雪龍2」雙向破冰全球獨有

2022-01-15

從「向陽紅10號」到「雪龍2號」 四代考察船見證中國極地探索

2022-05-14

改革開放

深圳特區45年

深圳特區45年|圖說深圳改革開放史 從邊陲農業縣到國際大都市

2025-03-18

十四五規劃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國怎樣應對老齡化?

2024-02-09

一帶一路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2024-03-05

90秒看中國

1:30
香港展覽盛事

《香港機遇新里程》 認識變革掌握新機遇

2024-11-18

非凡75年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2024-10-05

國策通識

2:1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2025-01-15

改革開放

深圳特區45年

深圳特區45年|圖說深圳改革開放史 從邊陲農業縣到國際大都市

2025-03-18

十四五規劃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國怎樣應對老齡化?

2024-02-09

一帶一路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2024-03-05

90秒看中國

1:30
香港展覽盛事

《香港機遇新里程》 認識變革掌握新機遇

2024-11-18

非凡75年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2024-10-05

國策通識

2:1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2025-01-15
編輯推薦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真的會「飛」 親身體驗意外慳千萬美元研發經費

2023-01-13

雙星定位 航天專家陳芳允為北斗奠基

2021-03-25

孫家棟見證航天發展 他還是「中國衛星之父」

2020-12-12

研發「中國芯」 黃令儀年過80仍在奮戰

2023-12-06
1:58

中國高鐵為何這麼穩?女總設計師梁建英:因為我暈車

2022-07-14

中國電動車的「領航員」 香港科學家陳清泉

2023-11-08

「中國計算機之母」 夏培肅的永恒傳奇

2022-10-29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真的會「飛」 親身體驗意外慳千萬美元研發經費

2023-01-13

雙星定位 航天專家陳芳允為北斗奠基

2021-03-25

孫家棟見證航天發展 他還是「中國衛星之父」

2020-12-12

研發「中國芯」 黃令儀年過80仍在奮戰

2023-12-06
1:58

中國高鐵為何這麼穩?女總設計師梁建英:因為我暈車

2022-07-14

中國電動車的「領航員」 香港科學家陳清泉

2023-11-0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中國經濟-中國湖南長沙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中國經濟增長跑輸國際?這些數據拆穿了荒謬

2025-04-12
外國人遊覽故宮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談特朗普的4個核心立場

2025-04-11
小紅書中美對帳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中美對帳帶來民間覺醒 兩地生活比較 堅定了中國自信

2025-04-09
1957年4月13日
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

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開工興建

「擺譜」擺出甚麼譜?

  在北方用語當中,擺架子原來有別的說法,叫作「擺譜」。

  有資料顯示,清朝時,朝廷頒布條例,吸引關內人口到東北屯墾。

  到了東北的移民,會帶上自家的家譜,閒時便各自拿出家譜比一比,看看誰的家譜更大,以示自己是望族之後。或許是擺譜過程中,部分人可能產生了自豪感,態度高調自大。

  擺譜除了有擺架子的意思,也可以表示故意裝出一副體面或安逸的氣派來炫耀。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