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标签︰广东俗语

标签︰广东俗语

长隑隑

   当看到一篇文章很长的时候,你可能会说:“文章长隑隑,点睇呀!”

   “隑”字在西汉扬雄(前53-18年)《方言》中有所载:“隑,陭也。”另卷七:“隑企,立也……委痿谓之隑企。”意思指梯子、站立、不能行走的意思。

   在三国魏张揖(生卒年不详)撰的《广雅》中,“隑”字出现了三次,分别有“长也”、“立也”、“陭也”之解释。

   而有趣的不在“长”的意思,而在读音上...

厯厯乱

  房间太乱没有打理、工作桌上堆满杂物,我们都会忍不住说一句“咁立立乱呀”!

  “立立乱”正确写法应该是“厯厯乱”。

  詹宪慈《广州语本字》:“形容乱之词也,俗读厯厯,若立立。”

  “厯”一般被视为“历”字的异体字,原本有经过的意思。

  但放在“厯厯乱”中,就没有经过的意思了,不少语言学者认为“厯厯乱”是方言中约定俗成的讲法。

  延伸阅读:乱噏廿四 

密密卙

  我们与好朋友有说不完的话时,会被人笑说:“有什么事密密斟?”   原来“密密斟”正确写法应该是“密卙卙”。

  这个字早在东汉已出现,《说文·十部》:“卙卙,盛也。……汝南名蚕盛曰卙。子入切。”。清代段玉裁(1735-1815)注《说文》曰:“此汝南方言也。今江苏俗语多云密卙。卙音如蛰。”说明此字本为河南、安徽方言中形容名蚕之多之美的样子,清代江苏等地俗语就有“密卙”一词。

  至于读音也挺有趣的。“密密卙...

轻僄僄

  这个广东方言应该不难估到吧!对的,“轻僄僄”就是广东人日常都说到的“轻飘飘”,意思就是形容某人或某一件物件比想像中轻柔。“僄”发音亦作“飘”。

  詹宪慈《广州语本字》:“僄僄者,形容物之轻也,俗读僄,若飘。”“僄”字在古时已经有,在《说文解字》作“轻也”。

  荀子形容楚人《荀子·议兵》形容楚人矫捷,就曾说:“轻利僄遫,卒如飘风。”就有身轻如燕、灵巧矫健的意思。今天我们说的“轻飘飘”,其实就是“轻僄僄”啦。

  延伸阅读:龙九子之一:赑屭  ...

妇女节与“三八”有什么关系?

  今天是3月8日妇女节,让我们说一下“妇女节”的趣味点滴。国际妇女节设在3月8日,我们暗骂妇女会用“那女人真三八!”,两者有关系吗?

  其实二者的由来“一中一西”,根本毫无关系,只是一个有些尴尬的“巧合”。

  国际妇女节是为了纪念女权运动,这段故事要追溯至二十世纪初。

  二十世纪时期,西方各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经济扩张阶段,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廉的工资使得各种抗议和罢工活动此起彼伏,其中纺织业的女工工资低工时极长,于是在1857年...

擦鞋 

   在职场上形容某人经常阿谀奉承,为了讨好领导说很多过于夸张的褒奖言语,除了会用上“拍马屁”外,还会用上一个更符合粤语语境的词语——“擦鞋”。

  在近代社会或者现今某些发展中国家,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都会在街上到一些拿住木制鞋箱、膊头搭住一条毛巾的擦鞋从业员,他们有的是成人,也有不少是小孩。

  顾客只需支付少量金钱,他们就会用尽浑身解数把你的鞋擦干净。

  因为擦鞋的时候他们都会蹲低身子,要抬高头才能望见客人,因此这个工作就给人低下卑微的感觉...

马死落地行

  经历过人生低潮后,仍然积极面对,最终站起来重新出发,这正是“马死落地行”的表现。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背后充满哲理。

     “马死落地行”是传统的广东谚语,在古代骑马赶路是快捷便利的方式,但一旦在路途中马匹体力不继而暴毙,大家都知道唯一的方法就只有下马自己步行。

     由此引申出:人在失去了优势、靠山、或可以依仗的事物以后,为了继续前进,就只好顺势而行,凭借自身努力随机应变,即使要面对更加艰苦的情况亦在所不惜...

鬼拍后尾枕

  每当有人不经意地把原本不应说的秘密说了出来,又或者做了坏事后忽然吐真言,我们都会以“鬼拍后尾枕”来形容。   但这种行为为何会和鬼怪扯上关系呢?

  从字面上理解,“鬼拍后尾枕”中的“后尾枕”,原应为“后尾胗”。

  在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当中就提到,“胗,项枕也”,即是头之后为胗。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人会将一些不欲为人所知的记忆藏于“后尾胗”之处。

  坏人忽然吐真言,就像人被鬼魂在后脑拍了一下,竟藏在脑中的秘密脱口而出。故此“鬼拍后尾枕”...

倒泻箩蟹  

   面对混乱无法控制的场面,人们往往会呈现出手忙脚乱的情形,在粤语中会用上“倒泻箩蟹”来形容,但到底手忙脚乱为何会与“倒泻箩蟹”相互连繫呢?

  “箩”即是箩筐,是一种用竹子编成的农具,至于“倒泻”则是指从上向下倾泻,两者结合的意思就是盛载满满一箩筐的螃蟹翻倒在地上。

  想像一下这个情景:满满一箩筐的螃蟹翻倒在地上,螃蟹四下逃散;要把逃脱的螃蟹权抓回箩筐,不但手忙脚乱地要伸手去抓,又要防备手上的螃蟹用蟹螯攻击自己,实在是不知如何是好。

  ...

木棍打蛇 蛇随棍上

  粤语谚语的“打蛇随棍上”可能大家都曾经听过,但这句俗语的原句其实是“木棍打蛇,蛇随棍上”。

  要知道南方的天气潮湿,经常都有蛇虫鼠蚁出没,当中就以蛇的危险程度最高。

  要驱赶蛇而又不受其攻击,农民就多以木棍作为工具。

  然而,蛇却是一种善于缠绕硬物的生物,一旦农民下棍打不到蛇的要害,很容易反被蛇缠绕木棍而上,继而张口直扑打蛇者。

  正因为以往曾经有不少这样的情况发生,所以蛇的这种反击行为...

“䅺青”与“标青”  

  形容一个年轻人表现相当出色,做什么事情都了得,我们多数会用到“标青”一词。“标青”原来并不形容人,究竟形容什么呢?

  “标青”中的“标”是个借字,本字是“䅺”。

  在《集韵》解释:“䅺,卑遥切,稻苗秀出者。”故此,“䅺”本意就是指在稻苗当中最突出的几株,此点并不难理解。

  在广府地区有着源远流长的稻作文化,广州就因为“五羊含谷”的传说而被称为“穗城”。在广府人的眼里,稻苗秀出(抽穗)而茂盛,是最美的景象,故此亦...

家有黄金 外有戥子  

   在老一辈当中经常流传一句说话 “家有黄金 外有戥子”,指乡里乡亲谁家穷谁家富,大家都心中有数,都能知道个大概的意思,就像看秤盘戥子一样,不差分毫。

  在这句说话当中,“戥子”亦即是戥秤,相传是由宋景德年间皇家官员刘承珪所发明的一种衡量轻重的器具。戥秤主要组成的构件有小秤盘、铊、杆秤,整体的设计是用来称贵重物品,如金银药品,最大单位是两,小到分或厘。

  在明清时期,随着工农业及商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戥子已普及于民间,戥子的制造、使用、管理已...

初七人日“三吃四做一禁忌”  

  在中国民间传统中,新春不但喜庆的习俗多,禁忌也多,例如在初七人日这天,便有“三吃四做一禁忌”的习俗。

  正月初七之所以称为“人日”,是因为传说中女娲创造天地时,前六天分别造出鸡、犬、猪、羊、牛、马,直到第七天才创造出了人类,故正月初七又称“人日节”,即人类的诞辰日。

  那么何谓“三吃四做一禁忌”呢?所谓“三吃”,就是吃面、七宝羹、及第粥,吃面寓意长寿,吃七宝羹寓意身体健康,吃及第粥寓意高中。

  至...

美源发采恭喜大家发财

   “恭喜发财,美源发采恭喜大家发财”,这句话对上一代的香港人而言,绝对是农历新年常听到的广告对白。

  这个广告是已故艺人曾江在多年前所拍摄。“美源发采”是一款由外国引入香港的染发剂,相关公司当年找了曾江做代言人,广告一出后很成功,“立即变黑”更很快成为家喻户晓的广告话语。

  至于这个广告和农历新年有什么关系呢?这广告除了平日播放的版本外,更有“农历新年”别注版,而广告中的对白就是“恭喜发财,美源...

送神早迎神迟  

  农历新年作为中国最重要及最具历史传统的节日,相关习俗及仪式甚多,其中对“送神”及“迎神”便甚为讲究。

  相传每年农历十二月廿五,民间诸神便会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报告人间善恶,俗称“送神日”,而古代人便习惯于年廿五送走“灶君”这位民间神。

  为什么送神要农历年廿五那么早就做呢?这是因为古时社会相信早点送走灶君,让祂提早到天庭坐好座位,也好让神明能在天庭多点休息时间,因此便有“送神要早”的习俗。

 ...

“抵冷贪潇湘”与林黛玉有关?  

   最近天气寒冷,不少人苦恼出门时穿什么衣服才够暖。   然而,即使天气再冷,总会有人爱穿得少,老一辈的人通常会以“抵冷贪潇湘”来形容。

  “抵冷贪潇湘”,意思就是人们因爱美贪靓而穿得不够,以免因穿得太多而显得浮肿难看,即使难受仍心甘命抵。

  不说不知,抵冷贪潇湘中的“潇湘”源自《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住之处潇湘馆。

  这里的“潇湘”二字引用了帝舜同潇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她们二人都是美女,因哭舜而自投湘水寻死。后人为了纪念她们,就以...

何谓“唔理三七廿一”?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数字的概念,而广东话不少俗语也都与数字有所关连,其中有趣的就有“唔理三七廿一”。

  “三七廿一”意思是三乘七的积是二十一,是“九因歌”当中其中一个句乘法口诀,一般而言初小的数学课会有所教授。

  那么,“唔理三七廿一”又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做事时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顾了。这句俗语与“九因歌”并无关系,而是跟古代中国文化有关。

  相传源自于中国古代人们对地府有一个概念,认为地...

“临急抱佛脚”原来真的有效!  

   相信不少在考试前未完成温习的学生都必定熟悉以下的一招,就是“临急抱佛脚”!到底为何在危急之时大家都会倾向去“抱佛脚”?

  “临急抱佛脚”出自唐·孟郊《读经》诗:“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原意指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临渴掘井之意。

  后来多用以比喻事先无准备,事急时才仓促张罗。

  关于这个句子,就有以下这样一个典故:

  相传在云南南面曾有一个地方很小的国家,国民都是信仰释迦牟尼的佛教徒。有一次,一位被判了死刑的罪犯...

“老鼠拉龟”与“狗咬刺猬”  

  相信大家会在生活或职场上碰过一些棘手的事,由于处理上有点复杂及麻烦,因此都不知应如何入手。当遇到这样的情况,人们便会以“老鼠拉龟”来形容。

  “老鼠拉龟”是广东人常用的俗语,比喻事情很难办,不知道如何着手。乌龟有光滑而坚硬的壳,且身体有一定重量,而老鼠行动灵活但相对而言体积较小。因此,当一只小老鼠想拉起一只乌龟时,乌龟只需把手脚头尾全缩进去壳中,老鼠便无从下手。

  在广东话当中,有一个俗语与老鼠拉龟意思上有点接近,叫作“狗咬刺猬”。刺...

“撒手锏”还是“杀手锏”?  

  若大家看过武侠小说,通常高手都会有一些看家本领,往往在生死决斗时能制敌取胜,在广东话俗语中会称为“杀手锏”。然而,也有听说过“撒手锏”这个说法,到底哪一个才对?

  锏,其实是一种古代兵器。《现代汉语词典》对“锏”有以下解说:“金属制成,长条形,有四棱,无刃,上端略小,下端有柄”。至于撒手锏这个说法,就关系到一个历史人物,他就是唐初名将秦琼(秦叔宝)了。

  在小说《隋唐演义》中,“锏”是他专属武器,掌中这对金装熟铜锏,号称“黄骠马马踏黄河两岸,熟铜锏锏打三洲...

“水过鸭背”与“水浇鸭背”

  广东话有一句俗语,叫做“水过鸭背”,意思就是比喻事过之后没有留下一点痕迹。以往一些家长在责骂孩子上课不留心听书,但孩子们往往对父母这种责骂也似乎多是水过鸭背,没有留下一丝印象,当作耳边风。

  那么为什么水过鸭背不会留下痕迹呢?这是与鸭子身体结构有关。鸭子尾巴下面即屁股有一个尾脂腺,鸭子会用嘴啄出一些油脂,再梳理身上的羽毛,将油脂擦到其羽毛上。因此,鸭子的羽毛便能保持光洁不透水,使游泳的时候不会吸水,游得份外轻松。

  不过,也因为羽毛上有油脂,因此一旦有水沾上了羽毛也会迅速滑走。后来广...

编辑推荐

深圳春季赏花全攻略 15大花海公园2大花展 地铁通达|建议收藏

2025-03-07
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全国两会|即看政府工作报告懒人包 今年GDP增长目标是多少?

2025-03-05

高铁话你知之五|坐高铁不想被噪音骚扰?有静音车厢

2024-03-11

高铁话你知之六|高铁为何很少“通宵车”?

2025-01-24

高铁话你知之七|每天第一班高铁为何不载客?

2025-02-05

高铁话你知之一|列车座位为什么没有E?

2023-12-04

高铁话你知之二|买了无座票=全程站?“三色灯密码”帮你找空位

2023-12-26

高铁话你知之三|高铁月台“彩色地标”要怎样看?

2024-01-03

高铁话你知之四|高铁为何没有安全带?

2024-01-22

高铁话你知之五|坐高铁不想被噪音骚扰?有静音车厢

2024-03-11

高铁话你知之六|高铁为何很少“通宵车”?

2025-01-24

高铁话你知之七|每天第一班高铁为何不载客?

2025-02-05

高铁话你知之一|列车座位为什么没有E?

2023-12-04

高铁话你知之二|买了无座票=全程站?“三色灯密码”帮你找空位

2023-12-26

高铁话你知之三|高铁月台“彩色地标”要怎样看?

2024-01-03
2:39
《破·地狱》剧照

《破·地狱》|破地狱为超渡亡者还是慰借生者?“跳油锅”为何已很少见?

2024-11-22
1:37
原来在山西省运城市有一个被誉为“中国死海”的盐湖,运城盐湖的湖水会随着气温等及矿物变化,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幻美景,令人叹为观止。

山西旅游|“中国死海”运城盐湖 沉醉迷人七彩幻境

2024-10-19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国航天“从无到强” 跻身世界前列

2024-10-03
1:59
海洋公园港产大熊猫

港产大熊猫|即睇命名比赛懒人包 可不可以沿用“家姐”“细佬”?

2025-02-26
1:49
佛山挥春街

春节|佛山最“红”一条街 手写挥春满载广东年味

2025-01-14
2:55

2024年香港大事回顾(下)

2024-12-25
2:59

2024年香港大事回顾(上)

2024-12-18
2:39
《破·地狱》剧照

《破·地狱》|破地狱为超渡亡者还是慰借生者?“跳油锅”为何已很少见?

2024-11-22
1:37
原来在山西省运城市有一个被誉为“中国死海”的盐湖,运城盐湖的湖水会随着气温等及矿物变化,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幻美景,令人叹为观止。

山西旅游|“中国死海”运城盐湖 沉醉迷人七彩幻境

2024-10-19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国航天“从无到强” 跻身世界前列

2024-10-03
1:59
海洋公园港产大熊猫

港产大熊猫|即睇命名比赛懒人包 可不可以沿用“家姐”“细佬”?

2025-02-26
1:49
佛山挥春街

春节|佛山最“红”一条街 手写挥春满载广东年味

2025-01-14
2:55

2024年香港大事回顾(下)

2024-12-25
中国经济
罗思义
罗思义

罗思义看中国经济问题根源

2025-04-19
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谈李光耀
杨荣文
杨荣文

杨荣文谈李光耀:与人互动 先思考彼此权力关系

2025-04-18
小红书中美对帐
张维为

张维为谈中美对帐 最令美国人震惊7件事是?

2025-04-16
一锅粥  

    “一锅粥”是广东方言,比喻一团糟、一个烂摊子。这个词由来是怎样的呢?

  “一锅粥”源自歇后语“煲燶粥——大煲夹渴”。

  粥的特性是粘稠,有如浆糊。粥煲燶(糊)了,便更为黏稠,又不能吃。粥的这个形态,反映做事并未完成,半途而废,一塌糊涂。

  如果有人把“一锅粥”来个胡搞,把粥搞成“泡沫”,就等同“搞到一锅泡”,事态便更严重了。

 

9种潮型

    浙江钱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誉,古人所谓「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钱塘江潮不仅气势磅礴,而且形态多变,共9种花款,大家都见过吗?

本网站使用Cookies来改善您的浏览体验, 请确定您同意及接受我们的私隐政策才继续浏览。
同意及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