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唔识七 相信大家一定听过:要小心陌生人,与三唔识七的人说话要特别留神,小心被骗! 天九牌中“合十”的玩法,就是取两牌,以两牌之和定胜负,最大九点,最小为十点。例如,第一张牌是三点,第二张一定不要七点,否则两点相加为十点的话便算最小,必输。 因此,玩天九时,当第一张是三点时,持牌的人便喊出“三唔识七”呀!就是希望第二张牌不是“七”。 “三唔识七”这句话后来演变成陌生人,...
“依捞七”你听过吗? 你有没有听过:“咪咁老定,依捞七都要买定保险,以防万一?”这个俚语现在已很少听到,什么叫“依捞七”? 农村社会过农历年开赌禁,大人小孩都在新年期间接触赌具,以麻将、天九牌为主。天九牌有一种玩法叫“合十”,每人取两张牌,以两牌加起来的点数多少而定输赢。 理论上,两牌的总和以十最大,但天九牌中,则是“九”才是最大,十反而最小。 如果第一张牌拿到的是二,另一牌最好“捞(夹)”什么?当然是七点了,因...
“钱七”与金钱无关? 汽车老旧或经常出毛病,我们会用“钱七”来形容。例如,这部钱七的性能,怎能与新车相比? 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钱七”既跟金钱没有关系,也不是数量词,而是一个象声词。“钱七”是船只内燃机发出的摩擦声。内燃机用旧了,机内的配件摩擦力加大,发出的杂音也多。而船只内燃机引动活门不断开关,发出的声音就像“钱七钱七”。 久而久之便,人们便将旧机器、旧汽车都叫做“钱七”。 延伸阅读...
“一千零一”其实是“一”? 形容唯一或只有一件,有时会夸张地说“只有一千零一件”,这个说法怎么来的呢? 一千在这里是个虚数,幽默地用来反衬“一”的少。例如,我只有一千零一个名牌手袋,借给你可要小心用呀!意思就是:我只有一个名牌手袋,借给你用可要小心点。 五、六十年代粤语片,很多都用来反映当时社会贫穷的现象。例如有的电影中就有这样的桥段:打工仔充场面会穿整套西装,可是金钱有限只能买一套,于是乎各种...
“死牛一便颈”还是“死牛一边颈”? 当形容某人很固执,广东话会用“死牛一便颈”来形容。究竟“死牛一便颈”还是“死牛一边颈”?又为什么用牛的颈项来形容固执? 在中文大学的“现代标准汉语与粤语对照资料库”中,就记录有“死牛一便颈”,而“便”的普通话拼音是“bian”,与“边”的普通话拼音相同,而粤语发音“便”也与“边”接近,因此又有人把“死牛一便颈”读成“死牛一边颈”。 至于哪一个较准确?“死牛一边颈”就较能解释了。 从前农村社会,牛是重要的生产工...
猴子为什么又叫“马骝”? 有一首儿歌唱道:“河边有只羊,羊边有只象,象边有只马骝仔,好似你咁样。”我们一般叫猴子作“马骝”,活泼顽皮的小朋友会叫作“马骝仔”。为什么猴子又是“马”? 粤语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其中“马骝”就与古汉语有关。“马骝”最早写成“马留”,宋朝已有这种叫法。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十:“今世猴为马留,与其人形似耳。” “马留”与古汉语“猱”有关,“猱”字读音naau4 (发音类似“嬲”),就是猴子的意思。因此,自古猴子便叫作“马留”,后来慢慢演变成“马...
受人二分四 「受人二分四,做到索晒气!」相信这两句话也是不少香港打工仔心声,作为「全球最累城市」排行榜长期稳占前列位置的城市,香港人每周工时长也常见。工时长,又要受老板气,无非就是为了薪水。 「受人二分四」是广东话一个俗语,意思就是受雇于人,当中又有打工时吃苦的含义。 「受人二分四」的说法,始见于广州茶楼。 在清末时期,广州的茶楼生意相当兴旺。由於客人多、生意好,因此酒楼需要聘用大量杂工,而他们的月薪大约为1元。当时1元等如1个银元,1个银元重七钱二分。每个月工资1个银元的话,...
扬州炒饭原是皇帝吃的? 香港人喜欢吃的“扬州炒饭”,是用鸡蛋、虾仁、叉烧等食材烹调而成的美味炒饭。扬州炒饭远近驰名,它的由来有什么特别呢? 这道美食的由来有几个版本,其中一个,相传是隋炀帝南巡江都(今扬州)时,命人煮他喜欢吃的“碎金饭”,就是鸡蛋炒饭,从此扬州人便把金色的鸡蛋炒饭称为“扬州炒饭”。 也有另一个传说,扬州炒饭出自民间。早在春秋时期,扬州古运河邗沟上的船民,喜欢用鸡蛋炒饭。当时人们会把中午的剩饭留到晚上,加入一两只鸡蛋...
咸丰年嘅事 是什么事? 如果说到一些陈年旧事,广东话会说“咸丰年嘅事啦”。 这句话其实话中有话,表示“不提也罢”。究竟咸丰年发生什么事,令后人会不愿再提呢? 清朝咸丰皇帝于1850至1861年在位,这段时间广东一带发生了不少事件。例如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创立太平天国;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60年更是签订不平等条约,将九龙割让予英国。 所以,咸丰年这段时间对广东人来说有很多不好的回忆,不提也罢。因此,后来广东人说起不堪回首的往事时...
事急马行田 你一定听过中国象棋。中国象棋易学难精,例如有“马行日、象行田”的规矩,那么“事急马行田”又是什么意思? 《三国志·魏书·李乐传》就记载了“事急马行田”的故事。 在魏文帝黄初六年,位处东吴的孙权率兵亲征魏国,直逼曹魏辖下的江夏城。 由于驻守江夏的守将文聘被围困,而曹魏大将军的侄子厉凉,就受命返京求援。厉凉原计画3天才能抵达京城,若要缩短行程,必须踩踏田地而不走正常大路,而按照当时规定,军士若踩踏...
“踢嗮脚”与马有关? 香港人生活节奏急促,工作压力大,每天都要“踢嗮脚”。“踢嗮脚”原来还与马有关,你又知道吗? 一群马赛跑的时候,前马蹄与后马蹄交替迅速,在旁边看起来就像马脚互相在踢一样,非常忙乱,就形成所谓“踢脚”了,而“踢嗮脚”的忙碌程度就更胜一筹了。 这个词到了今天亦很常用,形容非常忙碌、忙乱的感觉。 延伸阅读:䟴脚 (un 脚)
醟醟哋 VS Wing Wing哋 一班朋友吃喝畅饮,酒过三巡有醉意,有人就会形容自己“有点晕,Wing Wing哋”,“Wing Wing哋”其实正字为“醟醟哋”,“醟”同样音“Wing”。 在《抱朴子·内篇·论仙》中有这个字,“覆溺者不可怨帝轩之造舟,酗醟者不可非杜仪之为酒。”意思说覆舟遇溺,不要怪责当初发明造船的人,同样自己喝醉,不要怪责酿酒的人。就是指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把责任推卸给人,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是上策。 延伸阅读: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来明日愁
儃世界 vs 叹世界 常听到人说:“中了六合彩就好了,可以叹世界!”“叹世界”,正字应该为“儃世界”,粤音炭,意思是从容、休闲的样子。 “儃”这个字出现在《庄子· 外篇·田子方》:“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意思指有一位画师最后才来到,却神态自然,从容不迫,丝亳没有尴尬的样子,接受旨意后,也不恭敬站立,就回到馆舍去。 “儃”,就是形容闲适样子,包括儃茶、儃咖啡、儃香烟、儃冷气。以后大家可别用错字了。 延伸...
“翪瘟鸡”何解? 有时在路上有人横冲直撞,旁边行人就会破口大骂:“成嗰翪瘟鸡!”(翪与中同音),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翪”这个字,在《尔雅·释鸟》出现过:“鹊鵙丑,其飞也翪。”“翪”就是鸟展开双翼上上下下乱飞的样子,原意是指鹊鵙样子丑陋,连飞的姿态都乱作一通,非常不像样。 到了现代,人们也就把步履混乱、横冲直撞的人,也形容为像鹊鵙一样的“翪瘟鸡”了。 延伸阅读:“草鸡”不吃草
“穊挞挞”与吕后有关? 有没有试过,当煮粥熬过了火,粥变得极为秥稠,就会不禁说“杰挞挞一锅粥”。“杰挞挞”的正字真的这样写吗? “杰挞挞”正字应该是“穊挞挞”。穊,音杰,《说文解字》中,“穊,稠也”意思就是浓密、浓稠。 这个“穊”字,在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也出现过:“深耕穊种,立曲欲疏;非其种者,钼而去之。” 这句话还与吕后有关。据说公元182年,吕后举办一场酒宴,席间刘章趁着酒兴唱出了一首讽刺吕后的歌,就是“深...
㷫烚烚 夏天快到了,太阳出来会有“㷫烚烚”的感觉。究竟“㷫烚烚”是什么感觉呢? “㷫”(hing3,粤音:庆)。《集韵》:“火干出也。”意思是出现灼热的感觉;《说文解字注》亦提到:“上出为干,下注则为溼。”火从下而上燃烧,热气向上,这就是“㷫”的意思。 “烚”(hap6,粤音:洽),《集韵》提到,烚是火一般的样子,叠字“烚烚”就是用来形容火的形态。因此,㷫烚烚用于形容火正...
太高了 “镺”唔到 大家有没有试过想伸手拿在高处的物件,却又拿不到? 这个时候,大家或者都会说:“我镺唔到,有没有人可以帮我?” “镺”音ou2,近“拗”。 这个字在隋朝《博雅》里面的解释是“长也”。左思《吴都赋》写道:“尔乃地劫坱圠,卉木镺蔓。” “镺”的意思指向上生长,同样指长长的意思。 东西太长,所以拿不到,慢慢就衍生出“镺唔到”的词语。这个词语,是老一辈昔日挂在口边的词语,今天懂得的人已不多了。 延伸阅读:...
帮我搦住,唔该! 相信大家想请人帮忙提一下东西时,会说到:“帮我拎住,唔该!”这个“拎”字,正写就是“搦”,音nuò (攞)。 “搦”字有拿、提、用力按压的意思,都是用手紧紧捉住物件的动作。 在古代,这个字较为常见,而且有多种意思。如《三国魏·曹植·幽思赋》:“搦素笔而慷慨,扬大雅之哀吟。”这里是握笔的意思。 《文选·左思·魏都赋》中的“搦秦起魏,威振八蕃”,这里的“搦”则有压制的意思。 《薛仁贵征辽事略》中有“跃...
“輘輷”原来这样解? “静静鸡喺度咬耳仔!你哋究竟有咩輘輷?” 说两人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或事情有些暧昧怕被人知道,通常会说这件事当中有“輘輷”,广东话发音即是“景轰”。 《文选.洞箫赋》中曾出现这个字:故其武声,则若雷霆輘輷。《文选.李善注》中则提到:輘輷,大声也。 也就是说,“輘輷”发音与古代战车行进时发出的声音相近,若士兵行军打仗时听到这样的声音即表...
一抽二掕 购物过后,两手拿着几袋战利品回家的样子,常用“一抽二掕(lang3)”来形容。 一抽二掕,也有人写成“一抽二襱(lang3)”,读音和意思都是一样的。 究竟什么是“掕”?“掕”字有用绳扎紧,用勾挂住,或者把东西捆在一起的意思。“一抽二掕”形象化地描述了左一袋右一袋的样子。 形容同样景象的,广东话中还有“藤掕瓜、瓜掕藤”,也非常常用。 延伸阅读: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
庹缩 如果被人说“庹缩”,你的形象就没了。 “庹缩”,粤音为“度叔”,意即形容很懂得精打细算、甚至占别人便宜的人。遇到这种人的话,就要避而远之。 明朝梅膺祚所撰的《字汇》中说“庹,两腕引长谓之庹。”意思是说, 指成人两臂左右横伸之间,由左手的指尖到右手指尖的距离,合起来约有五尺。《直语补证 · 庹》中则说:“以手量物长短曰庹。” 总之...
每日一词 你真虎! 祝贺朋友身体健康,会以龙精虎猛来形容,不过,“虎”字并不只有强壮的意思,东北话便有“你真虎!”,意思是傻愣愣,没头没脑的,跟老虎凶猛的形象恰恰相反。 在东北话中,虎是指傻瓜、缺心眼,形容一个人天不怕地不怕,什么事都敢干。“你真虎!”是莽撞、不经思考地去干,具有贬意。 然而,有些时候,东北话中的“你真虎!”却有第二重含义。如爸爸爬上树为小朋友解下被挂着的风筝,妈妈会说:“你虎啊?爬那么高摔到咋整?”这里的“你虎啊?”包含担心,甚至骄傲的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