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3-08-22
老一辈的北京人一定知道这间公司,它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第一间正式注册的股份制企业天桥百货,更被称作新中国的“商业第一股”。
改革开放|天桥百货需资金改造 但国营企业限制多
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53年4月,原名为中国百货公司北京市公司第四批发部,后定名为天桥百货商场。
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这类百货商店年复一年地肩负保障供给、搞活流通的职责。
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天桥百货的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加上经营场地十分破败,急需资金改造。
当时天桥百货的营业场地,只是一个1,400平方米的大棚。屋架的木头已经朽坏,吊顶用苇席,墙上窟窿遍布,雨季来临时还需要加上铁柱以防倒塌。
最麻烦是,天桥百货是国营企业,经营上有诸多限制,即使是总经理也只有10元(人民币.下同)的审批权。此外,当天桥百货谋求新出路,希望在外地寻找联营点,以商品形式进行投资,却被北京的物资不能随便外流叫停。
改革开放|天桥百货股份制改革 解决深层次问题
到了1983年4月,北京市体改办与北京财贸学院企业课题小组共同视察天桥百货,得出结论认为要想解决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等深层次问题,实行股份制改革将是有效出路。
有趣的是,由于当时尚未有混合所有制,所以不论是国营、集体还是个体经济,天桥百货都不完全符合定义,导致天桥百货在工商局注册时难以明确企业性质。
最后的解决办法,就是“一锅烩”,天桥百货的企业性质定为“全民、集体、个体合营”。
1984年7月20日,北京市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由北京市工商局注册,营业执照号为1434号。
首任天桥百货董事长张继斌曾经感触表示,整件事是“不试不知道”。过去要花7元购买两个算盘,张继斌作为总经理也无权批核。如今通过股票集资,企业急需的资金瞬间就能到位了。
改革开放|天桥百货蜕变成功 第一个“吃螃蟹”国营企业
变成股份制后,天桥百货的经营资产迅速增加至1.6亿元,营业面积扩大到1.7万平方米,营业额更达2亿元。
短短4年间,天桥百货上缴国家的税款,总额就等同于赚回14个天桥百货商场。
改革的另一个好处,是天桥百货能够进行内部机制的配套改革,包括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干部聘任制,甚至打破原来的级别工资制,实行效益与奖金及工资挂钩的分配制度。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国营企业,天桥百货共进行了3次大规模融资,国家股持股比例从1984年的100%下降至11.26%,社会公众股票则上升至41.18%。
到了1993年5月,天桥百货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成为北京首批上市的公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