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0-12-16
在一个慈善捐献的活动中,大家排着队,轮候着等捐献。
排在我前面的是母女俩,母亲牵着小女儿的手,女儿仰起小脑袋,轻声地背着唐诗,每背完一首,就停下来,等待母亲的赞扬。
年轻的母亲一点也不吝啬,反复地竖起大拇指,鼓励女儿再接再厉。
捐款台上,一张桌子上摆了个用红纸包着的募捐箱,纸上写着:
“向地中海贫血儿童献爱心。”

站在我前面的年轻母亲捐完了款便准备走。守在募捐箱旁的一个女中学生模样的义工,似乎被可爱的小女孩吸引住了,拉住她的手,逗她:“小妹妹,妈妈给患病的姐捐钱了,你捐点什么呀?”
小女孩不作声,抬头看看她妈妈,又看看弯腰跟她说话的姐姐,手在口袋里掏了几下,什么也没掏出,嘴一撇,竟哭起来了。
原本只想逗逗小孩子的姑娘慌了神,脸涨得通红。显然,她自己也只是个大孩子,面对意外,乱了方寸。她尴尬地站着,满脸歉意地看着小女孩的母亲。
年轻的妈妈却没慌,边给孩子擦眼泪边说:“洋洋,您给姐姐笑一笑,您说您要捐一个甜甜的微笑给患病的哥哥姐姐。”
虽然泪水还挂在她的眼角,她还在抽泣着,但小女孩真的立刻笑了,那笑看起来显得很别扭,别扭得让旁边的我也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来了。
母女俩已经朝前走去,我往募捐箱放入钞票时,目光还在追随她俩。那个漂亮小女孩又回过头,一次,两次,三次……每一次脸上都带着甜甜的笑。 我数得一清二楚,她一共捐了6个天使般的微笑呢。
停一停,想一想
你喜欢看见一张笑脸吗?
这位年轻妈妈的亲子敎育,包括了爱心的培育。
小时候,孩子只能捐一个微笑;到长大了,这可以成长为她日常生活中的善行。
(经作者授权,转载自李焯芬《活在当下》,标题经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