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1-22
我们是为美好的生活而活,不是为生气而活。应紧记:生气只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和谐要由每个人的心做起。假如每个人心里都平和,少计较、少烦躁,社会就能达到和谐了。
岁末降临 遇上四位来访的贵人
在西方社会的圣诞前夕,孩子们相信圣诞老人会在夜间造访,把礼物和祝福送上。
在东方世界的某个国度,人们则相信岁末会有四位老人家在夜里到访,为每家每户带来新一年的祝福。
就是这样,在岁末的一个夜里,四位老人家来到了某户的门前。户主喜出望外,慌忙请四位长者到家里坐。其中一位老人向他解释:“我们四个人,一个名叫‘财富’,一个名为‘平安’,一个名叫‘成功’,我自己则名为‘和谐’。只是我们有个规矩——我们四个人,只能派一个人到你家。你回去跟家人商量一下,决定请谁进去。”
家人各有所求起争论 最终“家和万事兴”最重要
户主太太最希望阖府“平安”;户主则渴望拥有“财富”;儿子正在准备高考,当然希望能够“成功”。一番争吵之后,家里的小女儿不无感慨地说:“还是‘和谐’好。”最后,大家同意按小女儿的意见办。
当全家人一起邀请那位名叫“和谐”的老人进屋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其他三位老人家也随着“和谐”进入屋中。四位老人笑着向户主一家解释说:“你们一家选了‘和谐’,其实也等如请了我们四人进来,因为家里有了‘和谐’,就自然会有“财富’、‘平安’和‘成功’了。”
不错,家和万事兴。家不和,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争议中,其他一切事情就难于兼顾了。如不幸把家人之间的关系搞得紧张,那就更不妙了。
延伸阅读:李焯芬人生导航 最可口的饮料靠自己调

【以史为鉴】 五胡乱华、文革影响深远
古往今来,追名逐利,多少家族因而弄得四分五裂?多少政权因而衰亡?
晋室初立,分封司马氏于各地为王。不久,王族之间不和,同室操戈,酿成了 “八王之乱”。有些王族还请来了北方的诸游牧民族(如匈奴、鲜卑等)南下助战,结果出现了“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的局面,混战了数百年,百姓颠沛流离,历尽苦楚。
内地文革期间,以阶级斗争为纲,有人主张愈乱愈好,结果把国民经济拖到了破产的边缘。岂能不以史为鉴?
今天,我们再提倡和谐社会。而这和谐要由每个人自己的心做起。假如每个人心里都平和,少计较、少烦躁,对人友善不生气,那末社会就能达到和谐了。
延伸阅读:李焯芬人生导航 城市里的心墙启示
停一停,再想一想: 【活着,不为生气】

唐代有位慧宗禅师,他非常喜爱兰花,花费了许多时间栽植各种各类的兰花。
有一天,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待弟子:要好好照顾寺里的兰花。
在这段期间,弟子们总是细心地料理兰花。但是一天夜里,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把兰花架吹倒了。不少兰花盆跌碎,兰花散落了一地。
弟子们都非常恐慌,打算等师傅回来时,向他赔罪领罚。
禅师回来了,闻知此事,便召集弟子们前来。料想不到,他不但没有责怪他们,反而说道:“我种兰花,一来是用来供佛,二来是为了美化寺庙里的环境,不是为了生气而种的。”
禅师说得好:“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
而禅师之所以看得开,是因为他虽然喜欢兰花,但心中却无兰花这个罣碍。因此,兰花的得失,并不影响他心中的平和。
不妨记一记:我们是为美好的生活而活,不是为生气而活。生气只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而已。
(经作者授权,转载自李焯芬《心无罣碍》,标题经编辑整理)
延伸阅读:李焯芬人生导航 木门吱吱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