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0-12-20
于前3篇:赤壁古战场、乌林古战场及华容道,我们已完成完整的赤壁之战游,我相信没有人发起过类似的旅探(至少在香港是的)!第三天的大清早我们由监利穿插一些村路经车渡返回赤壁,再到嘉鱼县一探界石山及陆口,同日闪游嘉鱼市中心。



吴王行祠
吴王行祠位于嘉鱼县陆溪镇界石村界石山,三国时期吴蜀两国以此山为界来划分各自势力范围,故此山得名界石山,此山所在村落得名界石村。赤壁之战期间,东吴大帝孙权曾在界石山上设立行宫,坐镇指挥抗击曹军。后人为纪念孙权,于明朝洪武八年(公元1635年)在行宫原址上修建吴王行祠。行祠内供奉有吴主孙权及张昭、周瑜、鲁肃、诸葛瑾、吕蒙、陆逊、徐盛、丁奉等八位东吴名臣塑像。因历史原因,行祠两度被毁,现存吴王行祠复建于1993年。



发源于湘鄂边界的陆水河,干流全长187公里,由南向北纵贯通城、崇阳、赤壁,经嘉鱼县陆溪镇注入长江。可以说,陆水河是中国最早的海军基地。年轻的陆逊,率领水军,协助周瑜夺取了赤壁大战的胜利。此后,陆逊又以此地为战略后方,水陆并进,直捣宜昌,“火烧连营七百里”。人们为了纪念陆逊,改“隽水”赤壁、嘉鱼的隽水河中下游段为陆水河。
周瑜驻军于江南陆口、界石、雁嘴至高铁岭龟湖山一带,以陆口为大本营,在突出于江中的石头上(今赤壁)置哨所瞭望江北乌林。周瑜病逝后,鲁肃领军驻陆口,相继有吕蒙、陆逊、潘璋、吕岱等领兵驻兵。陆逊发迹于陆口,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屯兵陆口,此后开始了他开发陆口、巧夺荆州、火烧联营七百里、夷陵大战大破蜀军等轰轰烈烈的辉煌时期。

陆口一带,具有代表性的是铜质弩机,出土于龙潭垴熊家山,是三国东吴初期制作,还有众多铜镜、护胸镜等。另有雁嘴马家门汉墓群、吕岱墓、丁奉墓、吕蒙墓(吕蒙墓已毁人江中)。

网上没有任何对于陆口,靖江王庙,吕蒙城遗址实际地标的刻划,我们就充当第一手资讯吧!谢谢凌的资料。
靖江王庙
靖江王庙又称丁奉祠,原址在庙湾,始称丁公祠,后称王爷庙,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清末因江岸崩塌而迁上街头,门顶上石匾刻有“靖江王庙”四个字。靖江王庙丁奉塑像所穿龙袍,为黄色软缎,绣有金龙九条,为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驻军陆溪时所赠。龙袍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经鉴定是为海内外发现的唯一的太平天国龙袍。庙毁于1957年,在原址上修建了电机厂。及至1996年,陆溪籍台胞雷耀清牵头捐款,在陆溪镇靠近长江干堤百米处选址,重建了靖江王庙。 2000年陆溪镇整体迁建长江右岸干堤内,现为方圆造船厂,靖江王庙现紧邻该厂,此为靖江王庙之典故。








吕蒙城
公元215年,孙权驻陆口,遣吕蒙争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吕蒙在陆口筑城名陆口城。相传吕蒙军法严明,不扰民,擅取民物者,也依军法处斩。百姓十分拥戴,四里八乡自动选派壮实汉子,与士兵一起筑堤修城,很快就完工了。老百姓感激吕蒙,把这城叫做“吕蒙城”。在鲁肃去死以后,吕蒙受托教养鲁肃的儿子鲁淑,吕蒙把鲁淑和自己的儿子吕霸,一起关在陆口“吕蒙城”里的“藏书阁”,教他们把自己年轻时读过的经史子集百家之书再读一遍,还经常亲自考查他们。现在吕蒙城虽已崩于长江,此“吕蒙城石碑”默默地记载住这些往事。


难度高的景点还未完、还未完、还未完!精彩的事要说三次、接下来要去印山找丁奉墓,为今次旅程唯一的墓。
丁奉墓
丁奉墓于印山,虎山乡中部。以山名为村名。山乃一座小山。初无名。公元269年,吴右大司马、左军师丁奉,因与孙皓不睦,隐居于此,公元271年卒,葬于此,墓存。其弟后将军丁封先于他卒,葬于此山。传说丁奉去世前,将一颗金印丢入山前的田畈中,后来这落印处涌起一股清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口清泉,人们就呼为“印泉”,于是田畈就称为印泉畈,山则称为“印山”。
跟着GPS去到差不多的地方时,感觉是大海捞针,然而天无绝人之路,不知道是丁奉在天之灵,还是凌的朋友眷顾,竟然给余先生野生捕获一路过的老人,上我们的车带领上山。(后来回家后重看日本人早年找丁奉墓的照片才发现,当年带日本人上山的人就是今天的带路人,样子是老了,但就肯定是同一人,我感到非常神奇)
到达目的地,全是工地,应该是筑路吧,要上下攀爬才去到丁奉墓的碑,然而此情景是满目苍夷,日本人当时找到丁奉墓的照片是在一片树林里,我出发时也想能不能在树林中找到丁奉呢!现时可喜的地方是,碑还在…老人家是否丁奉守护者?他说政府强行拆了他的田地…不好说…希望他安好吧,谢谢带路。



(内容转自三国历史文化深度游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depthtour、https://travelbyod.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