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已逝 周恩来与日本的渊源

编辑︰郭晓阳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总理周恩来逝世45周年,在其任内,一直希望推动中日友好;而日本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就是日本民间致力为中日友好而努力奔走的有心人,多年来亲自来访中国不下10次,与周恩来总理建立深厚友谊。在1976年,池田大作得悉周恩来总理逝世后,写了不少缅怀周恩来总理的文章,以表其追思之情。

  “总理,想必您是累了,请安息吧……”

  在关西接到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消息。我怀着要来的始终要来的心情,默祷他的冥福。“总理,想必您是累了,请安息吧……”

  1976年1月9日那天,从大阪动身前往京都开会,与京都一千名会友一起默祷总理冥福。(8日逝世的消息在翌日发布)京都是周总理在青年留学时代曾经游览过的地方。21岁的青年周恩来,在离日前,曾在西京岚山﹑圆山公园等地留下足迹。

  那是1919年春天的事。

  当时岚山细雨濛濛,两岸松树葱郁,萧萧春雨,似无霁意。如何拯救羸弱的祖国?他为了寻求生路而遥遥东渡。来到日本只见强大的国势背后,是一群茫然缺乏希望且疲惫不堪的人民,藐视中国的国家主义歪风依旧。──归去来兮!回中国吧! 

  青年抬头仰望,雨停了,在万绿丛中,有一簇樱花显得格外艳丽夺目,仿佛装了灯。圆山公园里,游客熙来攘往观赏夜樱,好不热闹。满园樱花灿然盛开,灯火映照下的粉红花海,美如仙境。

  “五十年前,我在樱花盛开时离开日本。”我的耳边响起周总理的声音。相信总理所说的樱花就是京都的樱花吧。“总理,请您在樱花盛开的时候再来日本。”听我这样说,总理答道:“我也有这个愿望,但是恐怕难以实现。”这是他逝世前一年又一个月──1974年12月5日的事情。

  那时总理已病重。会见开始总理就说:“这是您第二次访华吧。首次访华时,正是我病情最严重的时候,所以无法会见。”我首次访华是在半年之前。

  在我抵达北京后的第二天,是6月1日,总理为了动癌症手术而住院。在手术的两年前(72年夏天),总理被发现患上癌症。73年,百忙中有72天是在医院中渡过。从74年年初起,病情开始不乐观,却无法放下工作。总理每天都要工作18小时。又听说有时还连续工作30个小时。同年4月,总理陷入缺氧状态。继而在5月,三次病危。到6月1日才迫不得已同意入院动手术。

  尽管身陷病榻,总理依然为了我的首次访华,进行百般周到的准备。譬如:饮食的好恶,有否吸烟?生活上有何习惯等等,细致入微地要中间人向我打听。于是我托人回话:“太不好意思了!您的厚意,实在感激不尽,不必为我费心。一切都听从中方安排。” 

当代中国-名家-池田大作-伟人已逝周恩来与日本渊源
自1968年开始,池田大作就开始为中日友好和平出力,到1974年5月首次访华,亦表明希望在中日两国之间架起通向和平的金桥。(网上图片)

  虽然如此,总理却为了让我睡得好,将我下榻的房间全部换上不透光的窗帘。这次访华,我随处感受到总理无微不至的关心,仿佛置身于总理关怀的大海之中。

  那年9月,我第一次访问莫斯科,见到苏联柯西金总理。即使处于中苏严重对立的时代,但在柯西金总理心目中周总理确实是一位杰出人物。他认为只要有周总理在,无论有任何障碍,中国最后都能克服。

  遗憾的是……中国的大树已身染重病。(八之一)

  (转载自《中国周恩来总理》池田大作中文网,标题经编辑整理)

相关标签
当代中国-名家-池田大作赞周恩来促成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池田大作赞周恩来 促成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2021-04-08
当代中国-名家-池田大作忆周恩来“走入民众,与民同在”的政治遗嘱

池田大作忆周恩来“政治遗嘱”:走入民众 与民同在

2021-03-23
当代中国-名家-池田大作-毋忘初心周恩来病中推动中日友谊

毋忘初心 周恩来病中推动中日友谊

2021-02-25
当代中国-池田大作-身染重病不言放弃周恩来为国鞠躬尽瘁

身染重病不言放弃 周恩来为国鞠躬尽瘁

2021-01-27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中国经济-中国上海
罗思义
罗思义

罗思义:只有把中国变成西方 才能阻止中国实现经济增长目标

2025-04-06
外国人游览故宫
杨荣文
杨荣文

杨荣文鼓励西方年轻人到中国 认识中文 建立未来资产

2025-04-04
中国科研
张维为

张维为:比较64项前沿技术 中国53项排名第一 美国仅11项

2025-04-04
5.16中俄联合声明
温铁军

温铁军拆解中俄农业合作的喜与忧

2025-03-06
罗伦斯将军 潮游三国

三国旅游|成都北上三星堆遗址 打边炉遇马岱墓碑!

2025-02-09
狒狒照镜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导航 狒狒照镜的启示

2025-02-05
紫禁城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对“天下”的想像:国际秩序总依靠力量和利益

2025-01-12
中国与美国
编辑之选

高志凯:不管谁当总统 中美关系都会经历惊涛骇浪

2024-11-04
天安门广场、白宫
马凯硕

马凯硕:是时候与非西方开展对话了

2024-09-19
香港达德学院是共产党在港建立的一间大专院校。校舍原是泷江别墅,芳园是别墅的别称。
丁新豹

丁新豹回顾达德学院 汇聚共产党专才的香港大专院校

2024-08-01
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週,机器人表演
金灿荣

金灿荣看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国地位举足轻重

2024-07-03
当代中国 时评

人均寿命不断延长 中国人的“长寿密码”有哪些?

2024-04-02
共同富裕
Qiyuan Lu
卢麒元

卢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国扩大经济共同体成关键

2024-02-15
中国在智慧科技养老上仍有很大发挥空间
新华网 时评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术赋能养老服务

2023-06-13
人民币暂时难以取代美元地位
雷鼎鸣

雷鼎鸣看中国经济|人民币取代美元的障碍

2023-06-07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看东西方人生态度大不同 西方哲学不能变成中国思想

2023-06-01
中青时评

“铁路+旅游”激发旅游市场新动能

2023-05-30
中美关系尚未到解冻阶段
环球时报 社评集

中美关系|欢迎中美关系“解冻” 但美国必须来真的

2023-05-27
呼伦贝尔草原
陈万雄

陈万雄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战皆在呼伦贝尔草原

2023-01-06
中国愿意和世界各国落实多边主义
央视快评

中国经济|携手共促开放共享的服务经济

2022-09-17
霞飞宸

霞飞宸解说马远《水图》:取材及手法绝无仅有

2022-08-25
 美元人民币
翟东升

翟东升从日德汇率政策 预示不干预人民币升值利多于弊

2022-08-16
当代中国-林奋强-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香港第一次
林奋强

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 香港第一次

2021-12-20
当代中国-名家-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2021-12-16
当代中国-名家-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樊锦诗

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2021-12-07
当代中国-名家-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张信刚

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2021-11-12
当代中国-名家-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莫言

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2021-08-02
当代中国-名家-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 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2021-06-17
当代中国-吴家玮-吴家玮穷小子美国发愤苦读成材
吴家玮

吴家玮穷小子 美国发愤苦读成材

2021-03-08
当代中国-李光耀-看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
李光耀

看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

2020-12-28
当代中国-单霁翔-今年故宫600岁
单霁翔

修缮保育 北京故宫迎来600岁生日

2020-12-09
WeChat
本网站使用Cookies来改善您的浏览体验, 请确定您同意及接受我们的私隐政策才继续浏览。
同意及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