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不老土!80后香港设计师创旗袍时装品牌 传承中国文化服饰

撰文︰豆子
摄影︰豆子、颖仪

  许多香港人对旗袍的印象,仍然停留在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曾经穿过的23件旗袍,以及她的曼妙身影。旗袍虽美,但在今时今日的香港,又有多少人愿意穿上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旗袍,甚至以旗袍作为日常生活的时装?

  当流行时尚趋势正不断淘汰旗袍,在香港土生土长的80后时装设计师Julie却偏要反其道而行,创立以旗袍为主的品牌“Qipology(意译为“旗袍学”)”,希望改变年轻一代对旗袍的固有观念,以另类方式传承中国文化,她说:“旗袍其实不‘老土’,我希望令更多人欣赏旗袍的美。” 

当代中国-粤港澳大湾区-香港文化-旗袍2
张曼玉在《花样年华》穿上多套旗袍,完美演绎中国传统女性的妩媚。(网上图片)

旗袍在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

  根据中国文化历史,旗袍原指清朝八旗妇女的长袍,是为了方便满族人狩猎的贴身服装,后来随着生活方式转变,旗袍的剪裁变得寛身平直,注重细节装饰。至辛亥革命后,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增加,女学生穿着的旗袍成为了知识份子的象征,引发市民纷纷仿傚。

   随着中国文化多年演变,现代旗袍的趋型终于在1920年代诞生,当时的旗袍不但继承了清朝长袍寛身平直的特点,亦融合了流行服装的元素,包括裙摆提高至小腿位置,露出足踝,衣襟缀以简单滚边作为装饰等。1929年,国民政府颁例规定旗袍为礼服,教育部亦规定旗袍为女性的其中一种校服,旗袍成为中国文化中,女性日常会穿着的时尚服装,在20年代至40年代盛极一时,备受社会认可。不过,自50年代开始,大量价廉物美的西式时装引进国内,令价格稍贵、需度身订做的旗袍逐渐被淘汰,甚至被冠上“老土”之名。

当代中国-粤港澳大湾区-香港文化-旗袍7
Julie喜欢将旗袍、中山装的元素融入时装,并亲自担任模特儿,展示出旗袍时尚又型格的一面。(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一次婚宴经历 爱上旗袍

  “以前我也觉得旗袍非常过时,是老人家才会穿着的衣服。”Julie读国际学校出身,大学在英国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修读商业管理学,后来再到意大利修读时尚采购硕士学位,一直很少机会接触传统中国文化,直至2015年前参加朋友的主题婚宴,须以“上海滩”的衣着装扮出席,她才首次接触旗袍:“我发现旗袍能够完美突显女性美,而且穿上后自然会站得直、有自信。”

  穿上旗袍的女性,高贵大方,尽显中国文化中,东方女性的妩媚,以及婀娜多姿的体态,自然而然地散发着一种美丽的气质,恰如海派文学家张爱玲,或是《花样年华》中的苏丽珍,传统含蓄得来,又略带一点自信和傲气。

当代中国-粤港澳大湾区-香港文化-旗袍4
Julie的设计保留了传统旗袍的企领和花纽,再改良成适合现代女性的剪裁。
当代中国-粤港澳大湾区-香港文化-旗袍5
Julie希望透过时装品牌令年轻人对旗袍改观。

破旧立新 为中国文化旗袍赋予新意义

  不过,以前中国文化传统旗袍的剪裁较为保守,衣长、衩低,走动起来颇为不便,而且在设计外观上较为传统,难以融入现代生活,所以Julie破旧立新,凭着从小对时装的热诚,创办时装品牌“Qipology”兼亲自担任主设计师:“现代女性独立自主,她们喜欢传统中国文化元素,但又想融入现代生活,以舒适为主,所以我保留了旗袍的传统企领、花纽、高衩,再改良成适合现代女性生活模式的时装,例如使用较有弹力的布料,或者下半身改成裤子。”而她的理念亦果然行得通,曾有香港马术师专诚找她设计一件有中国文化旗袍元素的运动上衣,让她在表演马术时穿着,结果大获好评。

坚持度身订造 突显中国文化女性美

  许多人认为,要穿旗袍,首先要有姣好身材,身型纤廋、小腹平坦,但Julie认为,一件好的旗袍能够为穿衣者“隐恶扬善”,所以她坚持度身订造:“为每位顾客量身订制,才能遮住最不感自信的部位,同时展现最美丽的部分,突显女性体态的线条美。”她的最终目标,是希望女性穿上她设计的旗袍后,会感到开心、自信。

当代中国-粤港澳大湾区-香港文化-旗袍3
Julie日常生活也经常穿着加入旗袍元素的时装,亲自担任品牌模特儿。

百变旗袍婚纱 环保同时传承中国文化

  除了旧酒换新瓶的造法,Julie设计旗袍时亦加入了环保元素,令旗袍婚纱不再只是穿完即弃的消耗品,例如早上敬茶时穿的旗袍,晚上敬酒时在下襬加一层薄纱便能焕然一新,物尽其用;又例如将婚纱裙改短变成旗袍上衣,下身可以再衬长裤,作为上班或休闲服饰皆可,既可保留婚纱作纪念,亦可化作可持续时装。 

  访问期间,Julie一直穿着自家设计的宝蓝色绒面旗袍,又展示几套加入了旗袍元素、日常生活经常穿着的时装,甚至,她将原本为男性穿着的中国文化传统中山装,融合女性西装元素,设计出一套有型有款,同时具备中国文化气息的专业套装,亲自示范如何将中国文化传统融入现代时装之中。 

  既然大家到日本喜欢穿和服、到韩国喜欢穿韩服,何不试着加强发展“到中国喜欢穿旗袍”的产业,传承中国文化呢?

 

 

植树造林 莫过清明

  你知道吗?自古以来,中国有清明节植树的习惯,所以也有人把清明节称为植树节。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是一个农谚,因为清明节前后,气候条件很适合树木生长,树木种植以后,成活率高,生长快。

  这句农谚没有文献出处,但《岁时百问》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即是此时种植树木成活率高,适宜植树。

1:36
红白蓝

坚毅可靠的香港文化 “红白蓝”精神

2020-12-22

当舖与霓虹灯招牌 照亮香港文化历史

2020-12-16
当代中国-粤港澳大湾区-飞凡香港-九龙城寨

九龙城寨还是九龙寨城?

2020-12-02

香港文化粤剧演变与发展

2020-11-25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1:59
海洋公园港产大熊猫

港产大熊猫|即睇命名比赛懒人包 可不可以沿用“家姐”“细佬”?

2025-02-26
砵甸乍街

香港街道故事|中环砵甸乍街铺石板路有玄机 旧香港风情吸引电影取景

2025-04-26

香港茶餐厅|早期卡位是相睇胜地?水上人结婚在茶餐厅摆酒?

2025-04-20
都爹利街、《梦伴》MV

香港街道故事|中环都爹利街全港仅存4支煤气灯 掘头巷变法定古迹

2025-04-19

香港茶餐厅|瑞士鸡翼源于美丽误会?咕噜肉的“咕噜”有何含意?

2025-04-13

香港茶餐厅|这些港式面包名不副实?鸡尾包由剩食“二次创作”?

2025-03-30
舞狮,启德体育园开幕

舞狮|中国传统表演艺术 由宫廷娱乐到民间演出 走向传承之路

2025-03-22
港铁《牛仔》展

童年回忆|港铁香港站《牛仔》展览 40年来首次展出珍藏手稿

2025-03-21
香港茶餐厅饮品

香港茶餐厅饮品篇|“和尚跳海”是什么?唂咕和热可可有何分别?

2025-03-16
香港赛马会、香港体育学院、香港演艺学院

一文看清香港赛马会行善百年 “体院”演艺学院是谁出资兴建?|马会故事

2025-03-11
启德体育园

启德体育园3月1日开幕 “跨世代”明星 运动员演出 4台电视联播

2025-02-11
林村许愿树

春节|由两棵大榕树到林村许愿节 独有抛宝牒许愿的港式文化

2025-02-04
WeChat
本网站使用Cookies来改善您的浏览体验, 请确定您同意及接受我们的私隐政策才继续浏览。
同意及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