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勤中得 螢窗萬卷書 成材必須苦學,所以有不少古語都與勤學有關,例如「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當中還隱含了一個典故。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出自汪洙《神童詩》,意思是學問需要勤奮學習才能得到,就像前人以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詩書一樣。 「螢窗」就是指晋人車胤的故事。車胤少年時十分窮苦,吃都吃不飽,更別說晚上有油點燈供自己學習了。為了能夠利用晚上讀書,他廣捉螢火蟲載在小袋子內,取螢火蟲的一點點光來讀書,終能成才...
王羲之的「墨池」 我們日常工作常常會遇到困難,如果抱着「將勤補拙」的心態,必定事半功倍。《禮記 · 中庸》就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這句話就是說:別人做1次能做到的,我做100次去完成它;別人做10次便做到的,我做1,000次去完成它。如果真的能夠跟這個方法去做,即使天性愚笨的,也必定可以聰明起來;即使本質柔弱的,也必定可以剛強起來的。 書法家王羲之,成名之前一直都好學不倦,甚至因為瘋狂寫書法,令到家中池塘變成一池墨水。 ...
務得事實 每求真是也 如果有人做事態度認真,又有求真的精神,我們會讚美這人做事「實事求是」,是一位能幹可靠的人。 在古聖言上,有一句更文雅的語句來形容,就是「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出自班固《漢書 · 景十三王傳》,由顏師古作注而得出這優美的釋文。這句話意思就是務必尋求事實的真相,常常有求真的精神。 這句話語原本出自《漢書 · 景十三王傳 · 河間獻王劉德》,劉德是西漢景帝第三子,被封為河間王。劉德修學好...
不貴於無過 而貴於能改過 要成功,就要經得起挫折。古代很重視個人的修養,特別看重「錯而能改」。 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中有一句名句「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就是說一個人從來沒有犯錯固然值得欣賞,但更可貴的就是一旦犯了錯而能改過自新。 在古聖言書中,不乏錯而能改的教導。除了王守仁外,有司馬光《資治通鑑 · 漢紀》中的「固不以無過為賢,而以改過為美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可以...
知恥近乎勇 中國有不少自古流行的金句,當中都有大智慧,其中儒家學說對於「修身」之道,就有一句名句:「知恥近乎勇」。 這句話出於《禮記 · 中庸》,意思是指知道羞恥,就接近成為一個勇敢的人了。一個人有了羞恥的心,即是懂得自省,如能進而自勉自勵,勇於改過,就是真正的勇敢,達到「修身」之道。 中國古代有不少偉大人物都有知恥之心,成就崇高品格,例如孟子「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莊子「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以及...
買鞋需要先「打匹」?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新界農村一般離墟市較遠,孩子少有機會到墟市去。 孩子要買鞋,由於沒有尺,客家人會用一條麻包繩或鹹水草,來量度孩子的腳掌長度,然後把相當孩子腳長的麻繩/鹹水草到墟市買鞋,這個動作就叫做「打匹」。 為甚麼叫做「打匹」? 「匹」是古時的量度單位。《說文解字》:「匹,四丈也,從八、匸。八楪一匹,亦聲。字亦誤作疋。」《說文通訓定聲》:「按:《漢書·食貨志》:『布帛廣二尺二寸為幅,長四丈為疋。』」 打匹,就是把腳長度量度出來了。 古人的確有以麻繩來量度腳掌尺寸的。《細說漢字部首,足部》引《韓...
古時有文采的歌妓名叫甚麼? 古時在朝廷上以賣唱為生的女子稱為官妓,而富有文采的歌妓就會再加上一個稱號,是甚麼呢? 在唐代,有文采的的歌妓被稱為「女校書」。 唐代著名女校書薛濤,本身是一名歌妓、名媛,亦是一名詩人,還是一位大美人。 薛濤並不是出身低微才做歌妓的,相反,她父親在京城長安當官,學識淵博,而她在八、九歲時已通詩律,作為家中唯一的女兒,薛濤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不過,可惜的是父親早逝,她才不得已賣藝為...
婦女節與「三八」有甚麼關係? 今天是3月8日婦女節,讓我們說一下「婦女節」的趣味點滴。國際婦女節設在3月8日,我們暗罵婦女會用「那女人真三八!」,兩者有關係嗎? 其實二者的由來「一中一西」,根本毫無關係,只是一個有些尷尬的「巧合」。 國際婦女節是為了紀念女權運動,這段故事要追溯至二十世紀初。 二十世紀時期,西方各國正處在快速工業化和經濟擴張階段,惡劣的工作條件和低廉的工資使得各種抗議和罷工活動此起彼伏,其中紡織業的女工工資低工時極長,於是在1857年...
「不見棺材不落淚」下一句是? 電視劇當中,有反派威脅主角的時候,會說上一句「不見棺材不落淚」,繼而就會用上兇殘的手法折磨他人。 這句「不見棺材不落淚」也成了大眾熟悉的俗語,但這句話背後是有甚麼故事呢? 「不見棺材不落淚」原句實為「不見親棺不落淚」,出自明朝蘭陵笑笑生寫的《詞話》,比喻執迷不悟,堅持錯誤的道路,不徹底失敗,就不肯罷休。 相信很多人對這上半句的俗語都非常的熟悉,但是這並不是它的全部,還有另外下半句,就是很多人都應該聽過的「不到黃河心不死」。 原句是「不到烏江心不死」,說的楚漢...
每日一詞 網絡潮語:集美 「集美」二字,老一輩的人會想到廈門集美區,但是今天的年輕人,則另有所指。 若大家去過福建省的廈門市,可能會去過集美區,這裏有著名的集美大學,是愛國華僑企業家陳嘉庚出錢出力建設而成,寓意為「集天下之美」,至今已成為了廈門當地一個著名教育及旅遊區。 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2020年度十大網絡用語」中,「集美」一詞成為了十大網絡用語之一。這個詞是由網絡主播所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