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2-14
春節是中國傳統而又盛大的節日。古代的新年,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百姓都要進行不同的慶祝活動。在漢代以前都是沒有春節這一說法的,直到漢武帝時期,才正式確定農曆的正月初一為一年的開始,春節開始定型。而在這之前的新年第一天一般被稱作元旦或者元日。
在三國時期,每逢元旦,根據《初學記》中的記載:「子婦曾孫,各上椒酒于家長。」人們在家必喝花椒酒。
如果出門拜賀,人們通常需提上一壇柏酒,這是一種由柏樹葉浸泡而成的酒。出門送酒是當時的習慣。
飲屠蘇酒、放爆竹、貼桃符,是古代中國人過春節必行的三大辟邪驅災儀式。屠蘇酒是過年時喝的一種藥酒,借屠蘇酒屠絕鬼氣,是古人祈禱健康的一種方式。屠蘇酒的配方相傳是出自三國時代的名醫華佗。
現代人最喜歡的拜年,其實是漢朝才開始形成的正式過年禮儀。正月初一,類似於現代的團拜活動,眾官員上朝向天子拜年。官員之間要走訪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分身乏術,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親臨互拜,就採取送達名刺(像今天的職場名片),寫上自己的姓名、地址,然後派人送到對方的府上,這就算是拜過年了。在深圳的「三國志文化展」的古文物中,也有展出屬於三國時期的名刺。
宴會飲食方面,在曹植寫下的一首《元會》可體現出來:「初歲元祚,吉日惟良。乃為嘉會,宴此高堂。尊卑列敘,典而有章。衣裳鮮潔,黼黻玄黃。清酤盈爵,中坐騰光。珍膳雜遝,充溢圓方。笙磬既設,箏瑟俱張。悲歌厲響,咀嚼清商。俯視文軒,仰瞻華梁。願保茲善,千載為常。歡笑盡娛,樂哉未央,皇室榮貴,壽考無疆。」這首詩鮮明刻畫出來了當時元旦時候人們大型筵席的場景,從詩中可以反映在當時貴族階級的春節筵席上,冷盤與熱菜分層推上,依次敬酒的情景。
除了吃喝,祭祀也是當時人們過元旦必不可少的活動,相比較我們現代就更加複雜了。
在古代的春節期間,皇帝一般要舉行大型的祭祀活動,祭拜天地、祖宗以及神明。而普通老百姓多是祭祀祖宗、各路神仙為主。三國時期的春節期間也不例外,各方勢力都會引兵回國,罷兵休戰,過了節慶才再一次雄爭天下,互相攻伐。祭祀祖先具有良好的社會教化功能,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人文精神。
三國時期的祭祀習俗中往往會用到饅頭。饅頭的由來也相傳與諸葛亮平定南蠻有關系。現在,饅頭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了,蒸饅頭也成為北方過年一個重要的習俗。
以上所述,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中國人們過新年的形式相差不多。
藉此機會,祝讀者們新年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內容轉自三國歷史文化深度遊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epthtour、https://travelbyod.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