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3-11-07
計劃於2024年建成通車的深中通道,11月起展開橋面鋪裝工程,同時正推進沉管隧道管內施工及附屬工程施工。
要把雙向八車道的隧道放置到幾十米深的海底,原來和天上的北斗衛星有密不可分的聯繫!
深中通道|海底穿行6.8公里 每節沉管重8萬噸
在距離地球數萬公里的太空,有56顆北斗導航系統衛星正在運行。日常生活中,無論是手機定位、汽車導航,還是工程建設和野外救援,都能找到北斗系統的身影,甚至還能用於「海底穿針」。
深中通道從珠江口東岸引出後,用32節雙向八車道——世界最寬的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在海底穿行6.8公里。每節沉管重量達8萬噸,要將沉管準確放置進海底的基槽,使其與前面的管節嚴絲合縫地首尾對接,還要安全使用100年。
在此之前,北斗定位系統指導海底隧道沉管施工在國內尚無先例。但此前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建設期間,GPS定位系統的訊號多次中斷。
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在看不見的水下,只允許5厘米的安裝誤差量,對於長160多米、寬46米、高10米的沉管來說是「穿針繡花」。一旦定位不夠精準,造成管節安裝偏差過大,工程將全部暫停,進行「精調」。
深中通道|引入北斗系統施工 精度達毫米級
為此,深中通道工程隊將北斗定位系統引進沉管施工,經過上千次試驗驗證,最終的方案是由船上的北斗衛星天線和附近的參考基準站配合,對沉管進行差分定位,精度可達毫米級。
入水後,沉管隧道在水下的位置和姿態都能清晰顯示在屏幕上,令工程能夠高質高效推進。
回顧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的建設歷程,2020年6月17日,首節沉管E1管節完成沉放安裝,實現「深海初吻」。約三年後,也就是2023年6月11日,E23管節及最終接頭完成沉放對接,這座「海底長城」終於合龍。
深圳和中山的直線距離僅20公里,但以往缺少直線通道,往來兩地需時超過兩小時,節假日車輛更多,出行更是難上加難。
預計深中通道在2024年建成通車後,深圳至中山的車程將縮短至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