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大廈前身是香港最美郵局? 細說香港四代郵政總局變遷

撰文︰華思齊

  啟用近半世紀的中環郵政總局,有望今年第三季搬遷至九龍灣宏展街的新大樓,對於應否保育1976年落成的郵政總局,社會有不同意見。事件令人回想起1970年代,被譽為「香港最美建築」、位於環球大廈現址的舊郵政總局拆卸時,同樣引起過保育風波。

  香港歷史上曾經有過四代的郵政總局大樓,這四代郵政總局,記錄着過去100多年香港郵政服務的變遷,現在跟大家重溫一下。

第一代郵政總局 主要服務英國軍隊商人

  早在1841年香港遭英軍強佔而被迫開埠,就成立了第一間郵局,地點在中環聖約翰座堂附近,如今為律政中心。

  第一代郵政總局主要服務英國駐港的遠征軍隊和商人,處理他們的商業信件和家書;至於華人,當時的信件一般依靠朋友或同鄉運帶,因此較少使用公共郵政服務。早期郵局並沒提供郵票,信件均以郵戳作為付款憑證。

紅圈位置是第一代郵政總局的位置,在中環花園道聖約翰座堂側,如今屬於律政中心範圍。(圖片來源:《郵歷香江》)
紅圈位置是第一代郵政總局的位置,在中環花園道聖約翰座堂側,屬於如今律政中心的範圍。(圖片來源:《郵歷香江》)

第二代郵政總局 香港首次發行郵票

  1846年,郵政總局由聖約翰座堂附近,搬到皇后大道與畢打街交界的前總登記官署大樓,即如今的會德豐大廈。

這張2012年發行的「香港郵票發行150周年紀念郵票」,印有第二代高兩層的郵政總局的舊相片。(圖片來源:《郵歷香江》)
這張2012年發行的「香港郵票發行150周年紀念郵票」,印有第二代高兩層的郵政總局(圖中央)舊相片。(圖片來源:《郵歷香江》)

  香港歷史上第一組通用郵票發行於1862年,郵票上繪有英女王維多利亞的頭像。

  不過郵票剛推出時,市民很抗拒使用,原因是在第一組通用郵票發行前,寄信的郵費一向由收信人繳付,當時要一改傳統,轉由寄信人支付郵費,大眾需時適應。不過隨着港英政府將之立法,市民很快「被迫習慣」。

  香港第一批郵筒1879年設置,共有兩個:一個設於上環文咸街,另一個在西環西區,自此市民寄信毋須專程到郵局,經過郵筒時扔入去便可作投寄,方便度大增,間接促進商業和貿易的發展。

  延伸閱讀英女王逝世|6條問答題 讀懂英女王與香港的淵源

港英政府在1962年11月29日發行香港第一套通用郵票,一共有7種面值,面額介乎2至96先時(即是港仙)。(圖片來源:香港郵政官網)
港英政府在1862年11月29日發行香港第一套通用郵票,一共有7種面值,面額介乎2至96先時(即是港仙)。(圖片來源:香港郵政官網)

第三代郵政總局 被譽為「香港最美建築」

  1911年落成的第三代郵政總局,曾被譽為「香港最美建築」。這座維多利亞式建築富麗堂皇,採用英國文藝復興式設計,以紅磚及花崗岩砌成對比鮮明間條圖案,曾經是港島的矚目地標。

被譽為「香港最美建築」的第三代郵政總局大樓,歷時8年建造,1911年6月19日啟用。1932年開始,郵政總局的服務愈見多元化,不但開設了郵票銷售櫃位,還推出了匯票、收寄掛號郵件及郵政信箱等服務。(圖片來源:Getty)
被譽為「香港最美建築」的第三代郵政總局大樓,歷時8年建造,1911年6月19日啟用。1932年開始,郵政總局的服務愈見多元化,不但開設了郵票銷售櫃位,還推出了匯票、收寄掛號郵件及郵政信箱等服務。(圖片來源:Getty)

  它亦是香港第一棟政府綜合大樓,郵政署設於大樓的地庫和地下。昔日中區的海岸線在干諾道中一帶,第三代郵政總局落成時屬於臨海建築,位置是卜公碼頭位置附近、中環畢打街和德輔道交界,即如今環球大廈的所在。

   延伸閱讀香港街道故事|雪廠街真係有雪廠!做過第一代中環天星碼頭 見證香港政經變遷

1970年代由於要發展地下鐵,第三代郵政總局(左)拆卸後,原址興建了環球大廈(右)。(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及網上圖片)
1970年代由於要發展地下鐵,第三代郵政總局(左)拆卸後,原址興建了環球大廈(右)。(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及網上圖片)

  1930年代以前,海外郵件收送主要靠船運,及至1932年底開始才有空郵服務,首航由香港飛到越南西貢、即胡志明市,該處昔日被法國殖民管治,航班可直飛法國馬賽,再以平郵轉往英國倫敦。

1963年,第三代郵政總局的職員正從碼頭起卸船運的郵包。(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
1963年,第三代郵政總局的職員正從碼頭起卸船運的郵包。(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

  到了二戰期間,香港在日佔時期,一度被迫改用日本郵票寄信,無論寄入或寄出的信件都要接受檢查。由於當時香港很多街道及建築物等都被改成日本名稱,導致郵遞服務非常混亂。

  這個時期更衍生出一批香港郵政史上有名「日佔滯留郵件」。這批信件原應在1941年12月寄出,奈何當年聖誕節香港淪陷,遭日軍佔領,這批郵件結果滯留郵局超過3年,到1945年8月,香港重光才被寄出。

  延伸閱讀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揭幕 搭建「叢林隧道」親身感受槍林彈雨

圖為日佔時期的郵封,上面印有九龍油麻地分局郵戳。(圖片來源:香港記憶/香港歷史博物館)
圖為日佔時期的郵件,上面印有九龍油麻地分局郵戳。(圖片來源:香港記憶/香港歷史博物館)

  二戰之後,香港與內地的郵件主要透過火車運送。

  在改革開放前,內地和香港的貧富差距大,香港人經常投寄食油、衣服及藥物等大小包裹,接濟內地親友同胞,香港郵政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還有特別的一點,當時兩岸局勢仍然緊張,曾經有半世紀的時間,香港是內地和台灣郵件的中轉站和必經站,直至2008年12月15日兩岸三通實施,香港郵政在兩岸郵件聯繫的角色才逐漸淡化。

  延伸閱讀由兩岸三通 重溫台灣老兵回鄉歷史

1967年第一套傳統生肖主題郵票發行,具傳統文化和本土特色的郵票便相繼問世。(圖片來源:《郵歷香江》)
1967年第一套傳統生肖主題郵票發行,具傳統文化和本土特色的郵票便相繼問世。(圖片來源:《郵歷香江》)

第四代郵政總局 現代主義「白色方盒」

  1960年代中區填海完成,港英政府為應付更龐大和先進郵務需求,在如今康樂廣場位置興建第四代郵政總局,1976年落成,以現代主義風格設計,外形像個「白色方盒」。

  當時有社會有聲音要求保育第三代郵政總局,奈何即使是「香港最美建築」,也難敵城市發展,最終因發展地下鐵而清拆,原址興建了環球大廈,地庫成為港鐵中環站一部分,只是保留了門口四根石柱存放於嘉道理農場。

  延伸閱讀香港地鐵1979年通車 營運40載由本地衝出國際

第三代郵政總局門前的四根大柱,現存放於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內,成為「四柱擎天」景點。(圖片來源:香港記憶/香港大學圖書館)
第三代郵政總局門前的四根大柱,現存放於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內,成為「四柱擎天」景點。(圖片來源:香港記憶/香港大學圖書館)

  第四代郵政總局見證了1980年代的中英談判。

  隨着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訂,昔日印有英國主權標記,如皇室徽號、英國君主肖像或皇冠的香港郵票,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後不再通用,因此港英政府於1997年初發行了一套維多利亞港景致的郵票,取代「女王頭」,在郵政層面過渡回歸。

  延伸閱讀鄧小平與戴卓爾《中英聯合聲明》磋商

比鄰大會堂的第四代郵政總局,1976年啟用時位於維港海邊,如今對開位置已經填海。(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
比鄰大會堂的第四代郵政總局,1976年啟用時位於維港海邊,如今對開位置已經填海。(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

  隨着2014年九龍灣中央郵件中心全面投入服務,把原先分散在紅磡的國際郵件中心及中環郵政總局郵件分揀中心合併,比鄰中央郵件中心的第五代郵政總局有望今年(2023年)第三季啟用,紮根中環百年的郵政總局,將會第一次撤離港島,遷到維港對岸。

  郵政總局的四代大樓,見證中區滄海桑田,從郵局、郵票、郵政服務的轉變,亦折射出香港文化和社會發展變遷。  

2:37

香港隧道|香港有幾多條過海行車隧道?其實不止3條!

2:40

消失的和合石鐵路|紅磡殯儀館林立 與和合石墳場有關?

香港隧道

香港隧道|盤點隧道冷知識 第一條隧道何時建成?哪條隧道最短?

2:25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重溫40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細味香港文化的集體回憶

重溫40年香港電影金像獎 細味香港文化的集體回憶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破·地獄》劇照

《破·地獄》|破地獄為超渡亡者還是慰藉生者?「跳油鑊」為何已很少見?

「建築女王」扎哈‧哈迪德香港情緣 設計山頂俱樂部 奪生涯首個國際獎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

香港海防博物館原是鯉魚門炮台 改名「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是回歸初心?

2:36

香港回憶鬼節篇|調景嶺因誰自殺變「吊頸嶺」?陰澳改名多得迪士尼?

3:06

香港回憶鬼節篇|赤柱美利樓是猛鬼辦公室?政府公帑驅鬼 法師超渡

3:23
(左上)《十二傳說》UFO事件的劇照、(左下)昔日的華富邨、(右)2014年華富邨

香港都市傳說|華富邨曾是亂葬崗?瀑布灣意外多?邨民目擊UFO?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