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3-03-01
你有冇落過D(Disco,的士高)?
在的士高內,強勁的音樂節奏跟你的心跳一起躍動,青年男女伴隨着音樂在擠擁的舞池中、閃爍燈光下擺動着身體,自由地起舞。那仿佛是青春的見證。
集體回憶|的士高文化來自法國 香港首間Disco在半島酒店
的士高(Disco)一詞,來自法文discothèque,意思是播放一早錄製的跳舞音樂的舞廳。
的士高於上世紀60年代在法國流行,那些伴舞音樂大多節奏強勁,混合了爵士樂、搖滾樂及拉丁美洲音樂的特色。聽着音樂,人們可以跟隨節奏而做出即興式的自由舞蹈動作。
香港何時開始有的士高出現?1965年,尖沙咀半島酒店首先開設了「The Scene」碟仙夜總會,引入的士高文化 。當時請來著名DJ(唱片騎師)打碟,並有樂隊駐場演出。
不久,其他酒店紛紛仿傚開的士高,漸漸成為香港潮人集中地。
集體回憶|的士高70、80年代盛世 年輕人悉心打扮去見識
其後,的士高不單在酒店開設,也在中環、灣仔、尖沙咀等地遍地開花,尤其1970年代尾至1980年代初,可說是香港的士高的輝煌盛世。
Disco Disco、Canton Disco、Hot Gossip、Newyork Newyork、The Manhattan、JJ等名字,都是很多年輕人想去「見識一下」的時尚娛樂場所。
雖然場內人多密集、舞池擠滿人群,但在閃閃發光Mirror Ball、充滿節奏感的迷幻feel音樂下,大眾仍然樂此不疲。
當時的士高的收價不算昂貴,每次約二、三百元的消費,因此不少上班族也愛收工後,約上好友齊齊到的士高跳舞、飲杯酒,放鬆一下。
不少的士高更設有「Noon D」,即由中午12時至黃昏6時營業,以較相宜價錢吸納學生客人。還有搞噱頭的Ladies Night,以女士免費入場作招徠。
當時去Disco的年輕人,都會悉心打扮,例如波浪頭、飛機頭、花裇衫、緊身褲等。不少明星藝人也會到Disco跳舞,包括梅艷芳、張國榮、陳百強等。有些外國影星來港時,也愛到的士高感受熱鬧氣氛。因此,的士高熱潮愈炒愈熾烈。
集體回憶|卡拉OK興起影響的士高 Rave Party令Disco熱潮再起
直至1990年代,卡拉OK興起,令的士高熱潮慢慢退卻。
90年代中,Rave Party熱來到香港,很多青年男女投入狂歡派對,因而刺激了的士高再度成為年輕人最愛的娛樂場所。
千鿋年前後,尖沙咀的348 Disco、CYBER 8 Disco,旺角的意法日、夜鷹和金都等相繼開張,的士高熱再度重臨。惟這些舉行Rave Party的場地經常發生罪案,在警方大力掃蕩下,很多的士高都宣布停業。
至此,香港的士高文化正式走向式微。
70、80年代的士高文化的興起,曾經對香港的流行音樂、服裝文化等,帶來了新的思維和衝擊。它也曾是不少60、70和80後在成長路上的青春印記、集體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