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通識|「更」指的是甚麽?

編輯︰流螢

  俗話有云:「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更」是中國古代的計時單位,究竟指的是甚麽?古人又是如何劃分的?

  在古代,人們將夜晚分為5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因此被稱作五更、五鼓或五夜。五更,即是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每一更代表一個時辰,而一個時辰則相當於現在的2小時左右。

(清)紫檀木樓閣式大更鐘
在清代,人們發明了更鐘便於晚上打更報時,圖為文物「(清)紫檀木樓閣式大更鐘」。(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一更,指的是戌時(19:00-21:00),這個時候太陽已經下山,天空將黑未黑,夜色朦朧,人們仍然活動着。

  二更,指的是亥時(21:00-23:00),已到了夜深時分,人們都已經紛紛回家休息睡覺了。

  三更,指的是子時(23:00-01:00),是十二時辰中的第一個時辰,古人認為這是一夜中最黑暗的時刻,會有鬼怪出沒。

  四更,指的是丑時(01:00-03:00),這時依舊處於黑夜,也是人們最熟睡的時候,相反,盜賊們卻變得十分活躍,因此四更也可稱為「狗盜」之時。

  五更,指的是寅時(03:00-05:00),到了五更天便是日夜交替之際,這個時候,伴隨着此起彼落的雞鳴聲,人們逐漸從睡夢中醒來,又開始迎接新的一天。

  隨着時代變遷,「更」這個古代計時單位到了現代已經不再沿用,但我們仍然能從日常用字中發現它的身影,像是有成語「半夜三更」等。

  延伸閲讀:中國文化通識|更鐘是什麽?

相關標籤

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來自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提及了古代中國重陽節一個重要習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植物,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陽節時,會將茱萸插在家門前及戴在頭上,根據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民間流行茱萸插頭上,以禦初寒消災避難、預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風俗志《歲華紀麗卷第三》也記載了重陽節時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齡、萸繫臂」的風俗。

  為何重陽...

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  

  踏入農曆八月,又是華人最具節日氣氛的中秋節。提起這個節日,我們除了會想起食月餅、玩燈籠外,大家又知不知道在老一輩之間流行一些中秋傳統節日的習俗或禁忌?其中一項就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想必大家都會有個疑問,就是為何一個講究團圓的節日,偏偏男性和女性各自都有不能參與的活動?先說「男不拜月」,原來在古代民間,月亮多數用來形容女子,屬於陰柔的代表,是故象徵陽剛以及正氣的男子自然就不適合祭拜月亮了。

  與之相應的「女不祭灶」亦是同樣道理,每年的臘月二十三是小年,每家每戶都會祭拜灶王爺...

中國文化通識|四大名園是哪四個?

中國文化

趣談中國文化|「四海之內皆兄弟」是指哪「四海」?

中國文化通識|三垣是甚麼?

點翠工藝

中國文化通識|點翠是甚麼?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