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12-07
曾幾何時,大丸是香港繁華熱鬧的象徵,也是著名的地標。坐小巴去銅鑼灣,都會嗌出「大丸有落」;縱使大丸結業多年,但集體回憶依舊不變。年輕一代從未去過大丸,卻從Twins的《下一站天后》:「站在大丸前,細心看看我的路……」認識這間香港的日資百貨先驅者,感覺奇妙。
大丸每朝店員鞠躬迎客 引進分期付款、免費送貨購物模式
日資百貨在香港1960年代至1980年代盛極一時,大丸正是第一間落戶的百貨公司。香港大丸由日本大丸與香港商人張玉麟合資開辦,1960年11月3日在銅鑼灣記利佐治街與百德新街交界開業,百貨店走中高檔路線,逾六成貨品是日本製造,對當時的港人充滿新鮮感,大受歡迎。11月4日開店第二日,已有接近10萬人光顧,人群絡繹不絕。
有別傳統的百貨公司,大丸秉承日式百貨的服務精神,店員待客親切有禮。每天早上大丸開門時,店員會站在兩旁行鞠躬禮歡迎顧客。此外,它引進不少突破性策略,包括「不二價」、分期付款、禮劵制度、免費送貨等,更有穿和服的化粧品售貨員為顧客化粧,為港人提供全新的消費購物模式。
每逢周末、日及假期,大丸都人山人海。那條由地下延伸至一樓的樓梯,充滿氣派,令人牢記。還有寛闊的正門前,成為相約朋友等候的最佳地點,然後一起遊逛大丸,看看新款時裝、珠寶、化粧品、家電、玩具或日用品等等,足以消磨半天。
大丸帶動多間日資百貨來港 與松坂屋、三越形成小日本
在百貨業界,大丸可說是獨領風騷,其成功的經驗,更帶動了多間日資百貨來港。單單是銅鑼灣,在1970、80年代就有松坂屋、三越在大丸鄰近地點開店,形成一股小日本風潮。當時不少人到銅鑼灣逛街,都愛先逛大丸,再逛松坂屋和三越,過足購物癮。
那個年代,在香港開業的日資百貨公司為數不少,還有伊勢丹、八佰伴、崇光、西武、東急等,日本熱潮席捲全港。港人愛日貨、喜愛遊日本,相信跟這段日子經常接觸日貨,潛移默化的影響不無關係。
面對眾多競爭對手,大丸亦積極迎戰。1983年,大丸在京士頓街開設家居廣場,設立超級市場和家居用品等部門。
不過,在1990年代中後期,隨着日本經濟不景氣,以及亞洲金融風暴影響下,大丸面對嚴重虧蝕。1998年2月,削減百德新街店舖規模,只保留超級市場等部門,惟最終仍然不敵經濟困局,同年6月宣布結束所有香港業務,12月31日正式結業。
大丸撤出香港後,多間日資百貨如松坂屋、三越、伊勢丹、八佰伴等亦陸續結業,令人惋惜。懷念它們曾經陪伴港人一起成長,經歷開心快樂的青蔥歲月,即使消失了,仍令人記掛心中,正如「大丸有落」,每次來到銅鑼灣,總會衝口而出,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