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故宮|為甚麼冬至又稱履長節?

編輯︰流螢

  俗話説:「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冬至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之一,這一天,家人都會相聚一起吃飯共享天倫,又稱為「做冬」。原來在古時候,冬至也稱為「履長節」,究竟是為甚麽呢?

 

我們的故宮|冬至「履長節」的由來

  過冬至的習俗,早在幾千年前的周朝便開始,漢朝時,更有七天「連假」,可見古人對冬至的重視。

  古時候的冬至,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叫「履長節」。「履」即是鞋,「長」則指長輩,連在一起就是送鞋襪給長輩的意思。

我們的故宮-冬至
在古時候,冬至又叫做「履長節」,女子會在當天會親手製作鞋襪送給長輩,以表孝敬。(圖片來源:Getty)

  這個名字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魏晉南北朝,魏晉著名詩人曹植的《冬至獻襪履頌表》中提到「履長納慶」,就是說的「履長節」。

  在古代,女子會在冬至那天,向姥爺奶奶送上自己親手縫製的鞋子和襪子,以表達對他們的孝敬之心。鞋襪上都繡着鴛鴦花紋,同時祝福他們能像鴛鴦般恩愛長壽。

  延伸閲讀:我們的故宮|紫禁城的古人 雨衣有什麽特別?

我們的故宮|冬至為什麽要送鞋襪?

  那麼,冬至為甚麼要送鞋襪呢?

  中醫認為「寒從腳底生」,要先讓腳底保持溫暖,全身才會暖和,無懼寒冷,所以在寒冷的冬至,為長輩送上保暖的鞋襪,真是倍感窩心。

我們的故宮-冬至
隨着時間推移,在冬至當天,大人也會送鞋襪給小孩子。(圖片來源:Getty)

  隨着時間推移,小輩送長輩鞋襪的風俗,反過來變成了大人送小孩,雖然對象不同了,但不變的是對家人的關懷和愛。

  今年冬至,大家不妨挑選一雙精美鞋襪送給長輩吧!

  延伸閲讀:二十四節氣承載中國文化 活化傳承不容忽視

 

九龍壁與「九五之尊」

  九五之尊象征帝位,這個詞出自《易·幹》:「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而紫禁城內就有不少象徵九五之尊的地標,其中一個就是九龍壁。

  位於紫禁城寧壽宮區的皇極門外,有一座長29.4米、高3.5米、厚0.45米的九龍壁,是一座背倚宮牆而建的單面琉璃影壁。該九龍壁建於乾隆三十七年(772年),壁上有九條大龍,正中央是黃龍,兩側各四條行龍。 

  古人把數字分為「陽」和「陰」,陽數之中,九是極數,五則居中,「九五」之制是為天子之尊的重...

工夫茶 vs 功夫茶  

  潮州人吃飯喝茶,都用「食」字,「食飯」叫「蓆伴」,喝茶叫「食茶」(音:蓆嗲),當中又最愛喝「工夫茶」。

  「工夫茶」的「工夫」,跟「打功夫」的「功夫」並不一樣。「工夫茶」一詞最早出現在清康熙年間,據說是福建武夷山上最上品的茶種,慢慢演變成一種品茶的程式,即泡茶的動作及過程。 

  「工夫茶」(音:近扶爹)的「工夫」,在潮州話的意思是仔細、講究的意思,而不是耍功夫的「功夫」。

  泡工夫茶需要用一個細小的...

2:43
我們的故宮-藻井

我們的故宮|藻井——大有乾坤的天花板

2022-12-25
3:04

我們的故宮|故宮為甚麼叫紫禁城?

2022-12-18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馳騁天下——馬文化藝術」展覽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馳騁天下」特別展覽 交織一場中外馬文化對話

2022-12-09
3:12

我們的故宮|皇帝皇后也要種地?

2022-12-04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香港故宮12月又有新展覽啦!為慶祝中法建交60周南及中法文化旅遊年,香港故宮將於12月18日起推出「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全新特別展覽,匯聚了這兩大世界遺產的近150件珍貴文物,意義非凡。

香港故宮|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 過百件中法文物展現皇家氣象

2024-11-19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香港故宮|全新暑假活動一覽:明陶瓷珍品展 2日1夜博物館「夏令營」

2024-07-05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