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12-05
近年不少港人積極發掘本地好去處,網上推介的郊遊路線,不時都會推薦沿途的茶果店和豆腐花攤販。不過大家知不知道,那些在香港「鄉土」地方才有機會見到的茶果口味,原來不止眉豆、花生和豆沙這幾款?而且茶果亦不只有糯米糍一個品種,只是我們平常「吃而不知」!
珠海唐家灣茶果歷史悠久 品種豐富
茶果是廣東地區的小吃,包括有客家式口味,通常以糯米粉加入藤草製成,在香港西貢、元朗及離島等地方的攤販常會售賣;而其他粵式茶果,在廣東各地或香港的茶樓也能吃到,當中珠海唐家灣茶果的品類就尤其豐富。
唐家灣茶果,是珠海唐家灣鎮的一種民間小吃。根據《廣州府志》記載,茶果是在北宋末年傳入唐家灣鎮,本源與祭祀相關。各路神明誕期各不相同,每一款茶果都與農家節令密不可分。
到底唐家灣茶果有多少款式已不可考,不過數百年過去,不少花式品種仍流行於民間,融入當地居民的生活中。現存的唐家灣茶果有30多種,常見的例如有大龍糕、豆撈、角仔、炸糖環、油炸角仔、生粳糕、葉仔、攣茜餅、蘿兜粽、芋糕、蘿蔔糕、銀糕、崧糕、食餅、糖熬米、頁糕(千層糕)等,花樣繁多,美味可口。
珠海唐家灣茶果按年節製作 寓意滿滿
傳統來講,茶果是根據氣候時節的變化來製作的。例如,珠海唐家灣的居民慶祝農曆新年時,就會製作很多寓意豐富的特色茶果,祈求來年順風順水。
舊時,唐家灣人有大年初一吃齋的傳統,早上吃齋後,中午就吃「豆撈」,寓意「豆撈豆撈,越撈越好」。這種茶果以糯米粉為材料,手搓成一粒粒的圓粒,放到鍋裏煮熟,撈起放到碟子上,拌上糖和炒熟的黃豆粒或花生細粒即可。
而香港人也喜歡吃這款茶果。在廣東話中,「撈」字有「賺錢」的意思,寓意新一年可以財源滾滾。
此外,香港茶樓的點心紙上經常出現的「蘿蔔糕」,亦是在新年必吃的點心,寓意步步高昇,原來它也同樣屬於唐家灣茶果的一員。不過在鄉下,更多人將蘿蔔叫作「大個菜」,因此蘿蔔糕又叫「菜糕」。由於「菜」與「財」諧音,所以蘿蔔糕又多了一重「財多」的寓意。
大龍糕,又稱大隆糕,一般會在過年前製作,於家中「壓歲」至年初二「開年」拜神後,用於家裏自奉或待客。這款茶果有龍馬精神、步步高升之意。通常表面會撒上芝麻、紅棗,過年時還會多放一對紅包和一對桔於糕面,以示吉祥。
香港偶爾都有會傳唱這樣的民謠:「三月初三吃葉仔,四月初八蘞西餅,五月初五食糉子,八月十五芋頭糕」。
當中三月初三吃的葉仔,就跟客家茶果相似,以糯米粉為主要材料,外面再用芭蕉葉裹起來,分為鹹、甜兩種。鹹葉仔大多配花生鹹餡,會用到蝦米、豬肉粒、鹽、蔥花作為餡泥;甜葉仔一般都是豆沙餡,甜而不膩。
隨着時代變遷,唐家灣茶果已經以普通點心的身份,融入當地人日常生活,亦慢慢成為粵式早茶及午後嘆茶的配搭食品,成為廣東人舌尖上無法割捨的那一道美味。
2010年,唐家灣茶果更因為有着特定的節令活動內涵,以歷史悠久、品種眾多、製作技藝獨成一體,正式入選珠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