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1-03 音︰ laa5 zaa2 意思是骯髒、行為卑劣 很多人將「藞䕢」寫成「揦鮓」或「拿渣」,「藞䕢」才是正寫。「藞䕢」書面語是骯髒、不衛生,如「呢間餐廳好藞䕢,周圍好多老鼠﹗」又可指行為卑劣、卑鄙,「他用藞䕢手段先上到位。」指的是以不道德、不光明的方法達到目標。 《康熙字典·艸部·十五》藞:《集韻》呂下切,音砢。《玉篇》藞䕢,不中貌。又《類篇》藞苴,泥不熟貌。「藞」有不中貌、粗率及不檢點等意思。
囡囡 音︰naam4 naam4 音︰naam4 naam4。意思是指小女孩,但粵音讀「南南」,而非「女女」。 「轉眼間,你囡囡已經長大了不少﹗」指小女孩已經長大成人,婷婷玉立。 囡字從女及口,本義為小女孩。囡字屬於方言字,蘇滬方言稱小女孩作囡,一般指6-9歲的小姑娘,類似我們常說的寶貝。粵語稱呼小女孩也有「囡囡」之說。粵語「囡」應與「南」、「男」等字同音。 清.王應奎《柳南隨...
擘面 音︰maak3 min6意思是反面,反目 「擘面」指反面、反目成仇的意思,但「擘」字本義跟反目並不相干。 「擘」字本義為大拇指,比喻為特別優秀的人物。《孟子·滕文公下》︰于齊國之士,吾必以仲子為巨擘焉。 「擘」又可引伸作撥彈琴弦的指法。用拇指抬弦稱擘,引伸為彈奏。董解元《西廂記》︰「若論彈琴擘阮,前後絕倫」。擘阮,即彈琴。 然而...
發怐愗 音:faat6 ngau6 dau6 意思是沒精打采,呆頭呆腦 。 發怐愗並不是現代人的「發明」,原來早在戰國已有「怐愗」的用例。 「怐愗」指愚貌﹐也有愚昧及不聰明的意思。戰國時期楚國的宋玉在《楚辭.宋玉.九辯》中云:「願沉滯而不見兮,尚欲布名乎天下。然潢洋而不遇兮,直怐愗而自苦。」宋玉是屈原的弟子,有古代四大美男之譽的他不被楚王重用,於是借悲...
伏匿匿 (僕哩哩) 音︰buk 6 nei 1 nei 1意思是捉迷藏 很多人兒時也有玩過的一種玩意叫「僕哩哩」或「捉伊因」,實稱「伏匿匿」,即捉迷藏。參與者要將自己匿藏起來,讓一個人去捉拿。此玩意又類似「耍盲雞」,捉拿的人要用布或毛巾矇着眼睛,去捉其他人。 早在春秋時期,《楚辭 ∙ 九辯》:「騏驥伏匿而不見兮,鳳凰高飛而不下。」當中的「伏匿」已有...
囉囉攣 音︰lo1 lo1 lyun1意思是忐忑不安 「囉囉攣」本字為「轆轤轉」。凡形容人心情忐忑,引似井上轆轤轉動而上下,故有「轆轤轉」之謂。後方言口訛而變調成「囉囉攣」。曹雪芹《紅樓夢》︰「心內一上一下,輾轉纏綿,竟像轆轤一般。」90年代電影《客途秋恨》也有︰「心似轆轤千百轉。」 「轆轤」本作「鹿盧」,後增「車」旁。「轆轤」是設置在井...
離行離迾 音︰lei4 hong4 lei4 laat6意思︰並排的兩者,距離很遠 「他們二人一向很老友,點解行到離行離迾?」這句說話當中提到的「離行離迾」,指他們二人雖然並排而行,但距離甚遠。「迾」字也被寫成捺、勒、列、罅等,常見有︰「離行離罅」、「離行離捺」、「離行離勒」等,但正字為迾。「離」指距離,有稀疏、疏落的意思。「你哋點排隊?離行離迾!」 《後漢·輿...
該煨 音︰goi1 wui1意思是可惜、可憐 「該煨嘍! 你未結婚就俾人搞大咗個肚?」「該煨」有倒霉、可惜、可憐的意思。有些人將「該煨」寫成「該燴」,正字是「煨」。 「該煨」出自粵語歇後語「蕃薯跌落風爐——該煨」。煨,是將食物埋在炭火中燒熟,煨蕃薯自是又香又甜。不過如果蕃薯自己跌到風爐裏,就無疑是自投羅網,而且還會被燒成一塊炭...
麻甩源自法語? 廣東話俗語中,「麻甩佬」通常用來形容某些中年男性,略帶貶義。 麻甩,在廣東話當中有粗野、粗魯的意思,多數用來形容男性,常見的有「甩麻佬」。至於這個說法的由來,就有不同的說法。 其中一個說法是在清代時期廣州有不少來自比利時的傳教士,部分傳教士的專業是醫生,通過藉替當地人看病而傳教。 由於部分比利時人說的是法語,法語稱病人作「malade」,發音像「麻甩」...
「甩底」原來與吃有關? 做人做事,最重要就是有交代、守信用。答應別人卻臨時失約,這種「甩底」的行為的確要不得。 「甩底」,在廣東話當中有失約、失信於人的意思,原來這個說法與廣東的飲食文化有關。 在古時,廣東人喜以瓦煲作煮食工具,特別是煮粥煮湯時便會用到。然而,瓦煲時間用得長了,煲底因長期受爐灶之火所燒,變得脆弱;重複使用後最終可能底部脫落,那麼原本在瓦煲中煮好的食物也因而傾倒出來,令原本餚煮的美食遭泡湯...
受人二分四 「受人二分四,做到索晒氣!」相信這兩句話也是不少香港打工仔心聲,作為「全球最累城市」排行榜長期穩佔前列位置的城市,香港人每周工時長也常見。工時長,又要受老闆氣,無非就是為了薪水。 「受人二分四」是一個廣東俗語,意思就是受僱於人,當中又有打工時吃苦的含義。那麼,「二分四」是怎樣的一道算式? 「受人二分四」的說法,始見於廣州茶樓。 在清末時期,廣州的茶樓生意相當興旺。由於客人多、生意好,因此酒樓需要聘用大量雜工,而他們的月薪大約為1元。當時1元即是1個銀元,1個銀元重七錢...
「壕」語新解 在現今網絡世界中,不但有很多新創作出來的潮流用語,而且不少的中文詞語亦被演繹出新的意思,「壕」就是其中一個。 「壕」,原本的意思是一道溝,有護城河、城壕的意思;在戰場上則有戰壕、壕塹之稱。 而在網絡世界中,壕的意思就是「土豪」,即把壕字左右部分分拆出來理解。「土豪」指的是一些喜歡炫富的暴發戶,財大氣粗的有錢人。 現今網絡遊戲流行「課金」,即在遊戲中消費如購買武器道具等,部分玩家花費甚巨添置過多厲害的...
「爸爸」的由來 大家會怎樣稱呼自己的父親? 「父」:是由象形文字演變而成的,意思是一雙拿着工具的手。至於拿着甚麼工具則有兩種說法:一、棍棒,用以管教子女;二、斧頭,代表勞動工作,兩者都反映父親在家中的角色。 「爸爸」:由「父」與「巴」結合起來,「巴」意為「附着」、「黏着」,形象地描繪孩子爬到父親背上、黏著在父親腿上的情景。1945年,上...
「收山」源自閩南話? 形容某人退休、退役等,會說「收山唔做」。收山,在廣東話的意思就是結束某種職業生涯的意思。 這個俗語的由來,有指是從閩南話而來,根據《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收山」有結束、總結的意思。例如「事業做傷大,煞袂收山」,意思就是事情做得太大,很難收場。 「收山」這俗語在廣東話中出現,早於上世紀40年代。當年在香港報章《華商報》連載著名作家黃谷柳的《蝦球傳》,當中一篇名為《黃埔登入》的文章...
穀雨洗纖素 裁為白牡丹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穀雨,古時有一句話「穀雨洗纖素,裁為白牡丹」,是甚麼意思呢? 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王貞白的《白牡丹》,全詩如下: 穀雨洗纖素,裁為白牡丹。 異香開玉合,輕粉泥銀盤。 曉貯露華濕,宵傾月魄寒。 家人淡妝罷,無言倚朱欄。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這節氣下春雨特別多,是牡丹花開的時節。 纖素,指潔白纖細的絲絹,比喻白牡丹的花瓣如絲絹般細小。 詩人想...
「白鴿轉」與「白鴿眼」 電視劇《下流上車族》成為網民們討論焦點,劇情誇張荒唐,笑中帶淚。其中一幕就是主角的小女兒在外國因殺了一隻白鴿烹調成乳鴿,而被開除學籍及註銷簽證。 白鴿的象徵意義,對外國人和中國人大為不同,而廣東話也有不少和白鴿有關的俗語。 廣東話中有「白鴿轉」這說法。白鴿轉的意思就是兜一圈又回來。在古代白鴿多為養鴿,它們被訓練成往外飛之後又懂得飛回來,古代飛鴿傳信就是利用鴿子的這種習性來通信,因此廣東人便有「打個白鴿轉」的說法,來形容走了又回來。 除此以外,廣東話俗語還有「白鴿眼」的說法,鴿子的一雙眼睛是長在頭上的兩側,因此視線...
「棺材內伸手」下一句是甚麼? 今天是西方的受難節,也讓我們說一下與死亡有關的中國古代歇後語。 「棺材內伸手」下一句是甚麼? 活人要拿物品,必須伸出手來,可在躺着棺材內的死人,又怎能伸出手來呢? 清·王有光《吳下諺聯》卷二:「棺材內伸手來」。 這句話透過誇張的手法,諷刺了那些愛財如命、貪婪到死不罷休的人。 「棺材內伸手」的下一句,便有「死要」或「死要(錢)」了。
「四四六六」點拆掂? 自古以來,中國都是禮儀之邦,人與人之間重視和諧,有甚麼糾紛爭執最多通過溝通和平解決。在廣東話俗語當中,我們就會以「四四六六」來表示把事情共同商議及解決。究竟甚麼「四」,甚麼是「六」呢? 四四六六,意思就是採取互相可以接受的解決方式。這個說法的由來,其一是源自宋代的「四司六局」。 所謂「四司六局」是官府或富貴人家在府中設置的專辦人員,所謂四司就是帳設司、廚司、茶酒司、台盤司,六局則為菜蔬局、果子局、蜜煎局、油燭局、香藥局、排辦局。「四司六局」的人都是老行家,辦事周到,彼此又甚有...
壞過凱婷 網絡潮語是新生代的語言,有些甚為有趣,「壞過凱婷」就是其中之一。 到底「凱婷」是何人?為何80、90後會以凱婷作為一個比較好與壞的標準? 「壞過凱婷」一詞是起源於一篇過氣的網絡潮文,帖文中一名「愛鬥壞」的中一女生自稱是凱婷朋友,而且號稱「中一女仔最壞就是我和凱婷」,在校內亦會被經常「扣分扣至負分」,所以就自覺是一名壞學生。 由於帖文當中的作者以及凱婷都是同樣的壞,所以後來如果想形容一個人行為很壞,網友們就會打趣道「壞過凱婷」,這...
「大刀闊斧」與「大馬金刀」 一個人辦事果斷而有魄力,可以用大刀闊斧來形容。意思就是操刀時一刀落下,絕不拖泥帶水。 另一個類似的成語,則有「大馬金刀」,形容一個人豪爽、氣派。 清朝八旗子弟文康所作的小說《兒女英雄傳》第八回:「那姑娘大馬金刀的坐在上面,反眉一皺,說:『你怎麼這麼俗啊?起來!』」這裏的姑娘就予人豪爽、氣派的感覺。 不過,「大馬金刀」也可形容一個人說話直率鋒利,不留情面。 在清代《崖山哀·漢奸》當中便有用上這個俗語:「你再別說甚麼野蠻文明,安國提起這兩...
「打水漂兒」與「倒錢落海」 大家可記得從前有一個政府的宣傳廣告,勸市民不要沉迷賭博,說這個行為猶如「倒錢落海」?在廣東話的語境中,「倒錢落海」有浪費的意思,而在普通話當中,也有類似的說法,就是「打水漂兒」。 「打水漂兒」的意思,就是白白投入而沒有收穫。 「打水漂兒」是一種將石頭擲到水中的遊戲,人們以用扁平小石子或瓦片在水面上掠過,以激起水花,這就是「打水漂兒」。 「打水漂兒」過程中,小石子或瓦片會在水面上掠過;但遊戲過後,石片便會沉入水中。人們藉此用來比喻虛擲、浪費,經常用來形容賭博或高風險投資...
「拜把子」結義? 今時今日,有些人會跟關係好的朋友以「兄弟姐妹」相稱。而在北方話當中,就有跟好友「拜把子」,建立一種猶如親人的關係。 拜把子,就是結拜的俗稱。至於把子的意思原為舵柄,開船時舵手要握把子,所以人們以「舵把子」來比喻老大。 在以往一些文學作品當中,也會見到拜把子一詞的出現。例如《三俠五義》第三十四回中就有:「這麼樣罷,咱們兩個結盟,拜把子罷!」而《文明小史》第七回:「當下二人話到投機,傅知府便一直的陪着他,兩人還...
「擺譜」擺出甚麼譜? 在北方用語當中,擺架子原來有別的說法,叫作「擺譜」。 有資料顯示,清朝時,朝廷頒布條例,吸引關內人口到東北屯墾。 到了東北的移民,會帶上自家的家譜,閒時便各自拿出家譜比一比,看看誰的家譜更大,以示自己是望族之後。或許是擺譜過程中,部分人可能產生了自豪感,態度高調自大。 擺譜除了有擺架子的意思,也可以表示故意裝出一副體面或安逸的氣派來炫耀。
「賓虛」和「趁墟」 形容場面人山人海,熱鬧非常,老一輩的香港人,會以「賓虛咁嘅場面」來形容。你聽過嗎?是如何產生的呢? 「賓虛」,在廣東話中有人山人海、場面宏大的意思。 這個說法有說是源自於1959年出品的美國電影Ben-Hur,這電影中文譯名叫作《賓虛》,「賓虛」這個詞,其實是戲中主角的名字。 這套電影在上世紀50年代上映,由於當時沒有後期特技,所以在場面上需要採用特大製作。製片公司動用超過萬名臨時演員上陣...
閻王易見 小鬼難纏 「閻王易見,小鬼難纏。」是說,有時候地位更高者或許待人更和善,小人物反而更喜歡刁難別人。 這句話出自清代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閻王好見,小鬼難當,旁邊若有人幫襯,敲敲邊鼓,用一個錢,可得兩錢之益。」 這個說法套用在現實中,「閻王」就是用來指代大人物或負責人,「小鬼」則表示下面的手下或小角色。有時直接與大人物對話,或許更好溝通,辦事效率也高;反倒是無名小卒更喜歡刁難人,往...
「剃頭挑子」下一句是甚麼? 「剃頭挑子」是從前街頭理髮匠所攜帶的「工具箱」,從清朝時出現。「剃頭挑子」有一句歇後語,大家知道嗎? 清朝男人的髮型是剃掉前面的頭髮,將後面的頭髮梳成一條辮子,這種髮型需要專人來打理,於是「剃頭匠」就出現了。 剃頭匠走街串巷,吆喝「剃頭嘞」,顧客便在路邊坐下理髮。 「剃頭挑子」,就是剃頭匠的扁擔挑子,用以攜帶理髮用的工具。 通常,挑子的一頭放着剃頭梳辮的工具,如剃刀、梳子,篦子等;另一頭則...
「廣東人唱京劇」下一句是甚麼? 有聽過京劇的朋友,都會感受到京劇的唱腔、發音與粵劇很不同。那麼,「廣東人唱京劇」會是怎樣的體驗? 京劇以「中州韻」和「湖廣音」為標準,融合北方官話的咬字發音(如翹舌音、兒化音),與廣東方言(粵語)的語音系統(如九聲六調、無捲舌音)差異極大。 廣東人若未經過訓練唱京劇,容易將方言習慣帶入,形成不倫不類的唱腔了。 於是,就有了「廣東人唱京劇—南腔北調」的歇後語。
四川方言「管你錘子事」 四川方言不是人人都能聽懂,而且罵起人來也很特別,甚至會帶很多「架撑」(工具)。 「錘子」用來打架可以是殺人武器,用來吵架威力也很強。四川人說「管你錘子事!」你就最好別多管閒事。 「牙刷」,四川話就有牙擦擦的意思。「你曉得個牙刷兒!」即是說你懂什麼呢! 四川人如說你說「毛線」,就是不贊同你的話。據說以前只說「毛」,後來才加上「線」。 四川話也多用叠字,例如有「水垮垮」(...
南北山頭多墓田 清明祭掃各紛然 古人在清明節掃墓,是怎樣的情景? 宋代高翥《清明日對酒》:「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將清明節掃墓的場景形象地展示出來。 首兩句「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描繪了清明時節的典型場景。詩人站在遠處,看到南北山頭的墓地密布,人們紛紛前來祭掃,場面繁忙而莊重。一個「紛然」寫出了祭掃人群...